课题开题报告:小学品德课程实施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模式探讨

立足教材资源 拓展德育空间

——小学品德课程实施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模式探讨

 

福安市溪柄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江泽民主席也曾一再强调过: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

    父母陪读、代做值日、上学接送……部分家长的过分“包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事实上,小孩子也有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家里他是家庭的一员,在学校他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小公民,不同的角色赋予了孩子不同的责任。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这方面,家长要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大染缸,它不仅有真、善、美,而且还有假、恶、丑,学生的成长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周围人、身边事都能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放的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表述,这给授课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生教材的空间。因此,我校将借助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这学科中的教育主题,即有关实施“小学生责任感教育”这个主题内容,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力求我们的《立足教材资源 拓展德育空间》课题能在省级的《优秀课例的传播与运用》课题理念下早结硕果。

    二、研究理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和学校与地方特色的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为教师因地、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同时,教科书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变化,也使它成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而不在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来供教师讲授。因此,在使用教科书时,教师一定要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科书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需要,灵活地使用,在保证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直接经验、感知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本地区、学校、班级的课程,或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地变动或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主题,扩展教材,而不需要刻板地按照教科书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在这理念下,我校将充分发挥少先队、班队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努力开发《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并为其优秀案例的研究丰富内涵。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明确指出其主题思想是: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成集体的任务。除本册外,各册也有或多或少地包含这一教育主题思想。围绕教材这些主题思想,我们的课题将以此开展一系列活动,为课程教材拓展教育空间,挖掘教材资源为总课题《优秀课例的传播与运用》的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向整个学科幅射,努力通过纵向研究进一步拓展德育空间。

    四、课题研讨的意义

    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引导,发展小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1.研究内容:

    (1)、对自己负责

    A、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B、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对他人负责。

    (3)、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2、研究思路与方法

    对自己负责,就是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就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因为一个独立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幼儿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可以说,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对于孩子犯错误,除了改变家长老师的教育观念外,有时对孩子可采取一些强制措施,让孩子为过错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可以通过班会、队会进行。如:低年级举行整理书包比赛。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的责任,学习不是为父母、为他人,是为他自己。从小要养成阅读、讲述、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作业、独立收拾文具、学具等的习惯。这可以通过学校大队主题活动如:“让书香浸润校园 让经典滋润童年”——我中心小学创建书香校园活动进行。

    对他人负责,就是不影响别人,不侵犯他人。会保护自己,不做危险的事等等。这可以通过学校大队部开展的“文明之星伴我同行”评比活动进行。

    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包括维护集体的荣誉,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损坏公共物品,不影响公共卫生等等。如:值日生劳动、随机地一些集体劳动等。老师要让孩子明白,班级中的任何一员都有为集体做事的职责和义务。还可以通过学校大队主题活动如弘扬我老区“以我所能尽责任”精神开展的“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是一名小导游”、“当国旗升起时”等活动。

    研究形式:力求以上活动形成的资源,实验班教师要定期整理归档、汇报交流,并努力渗透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教材空间,弥补教材因地方性、差异性的不足。通过教学设计、课堂展示(实录)、说课反思、专题发言,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的主题教育研究作评价。

    活动范围:在本校或联谊校、实验校之间的研讨,交流。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083月——20084

    研究相关资料,开展论证与申报,拟定研究方案,填写《申报表》,组织研究力量,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完善课题管理办法。

    2.实施阶段:

    20085月——20096

    开题论证:20084月,举行开题论证会,制定研究计划,进入实质性研究。

    中期论证:200812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进行中期论证,交流研究论文,进行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资源的展示,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

 

    20097月——20098

    展示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学生责任感的教育成果;编写论文集,活动案例集等。

    评选推荐优秀课例、观摩课(实录)、说课反思、展开讨论、专题发言、学习借鉴。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都是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其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坛新秀,同时并吸纳新人参与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张金鹤

    组长:郑玉新

    联系人兼副组长:雷锋飞

    实验组成员:张金鹤 曾义生 郑玉新 陈祥标 吴扬兴 徐开星 雷锋飞 范海燕 张柳珍 陈秋华

    实验班老师:范海燕、张柳珍 陈秋华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思想保证:加强本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理论水准和认真实验的品质,让队员充分认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工作的热情,争取学校教师对本课题研究的支持与配合。

    2、组织保证:构建本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明确各成员的职责,规范实验运作过程及其管理,使实验工作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

    3、指导保证:定期特邀校外专家来我校作指导,以保证本课题实验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地开展。

    4、经费保证:学校将为本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保证。

                                                                         2008417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