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研究
课题编号: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研究
学科分类 小学数学
课题负责人 吴米兰
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
研究起讫时期 2013.3—2014.12
联系电话(区号)18379909646
邮政编码 334700
通讯地址 玉山下镇中心小学
电子信箱 wml585238500@126.com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印制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
填表说明
1、 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
2、 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用A4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 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
4、 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要自行加页。
5、 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6、 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谢奇华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 ||||||||
行政职务 |
校长助理教研组长 |
专业职务 |
小学高级 |
研究专长 |
小学数学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
主 要 承 担 研 究 任 务 人 员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专业 |
职称 |
职务 |
工作单位 |
具体分工 | ||||||
谢奇华 |
男 |
37 |
本科 |
教育管理 |
小学高级 |
教师 |
洋口小学 |
课题负责人 | |||||||
吕石师 |
男 |
36 |
大专 |
汉语言 |
小学高级 |
教师 |
洋口小学 |
组织与 策划 | |||||||
刘晓东 |
男 |
41 |
大专 |
教育管理 |
小学一级 |
教师 |
洋口小学 |
低年级实验研究 | |||||||
刘晓清 |
女 |
29 |
本科 |
汉语言 |
小学高级 |
教师 |
洋口小学 |
低年级实验研究 | |||||||
夏冬莲 |
女 |
39 |
大专 |
小学师资 |
小学高级 |
教师 |
洋口小学 |
高年级实验研究 | |||||||
何丽芬 |
女 |
26 |
本科 |
计算机 |
小学一级 |
教师 |
洋口小学 |
高年级实验研究及信息员 | |||||||
徐飞娥 |
女 |
29 |
本科 |
汉语言 |
小学高级 |
教师 |
洋口小学 |
低年级实验研究 | |||||||
王晓丰 |
男 |
44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小学高级 |
副校长 |
洋口小学 |
课题研究 | |||||||
汪顺利 |
男 |
31 |
本科 |
法学 |
小学高级 |
科研主任 |
洋口小学 |
理论研究教学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1、研究成果 | ||||
姓名 |
年龄 |
职称 |
著作、论文、实验报告名称 |
获奖级别(出版) |
夏冬莲 |
39 |
小学 高级 |
论文: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作业设计 |
市级一等奖 |
谢奇华 |
37 |
小学 高级 |
六年级数学智力竞赛(辅导) |
县级一、二等奖 |
吕石师 |
36 |
小学 高级 |
六年级数学智力竞赛(辅导) |
县级一、二等奖 |
谢奇华 |
37 |
小学 高级 |
六年级口算比赛(辅导) |
校级一、二等奖 |
刘晓东 |
41 |
小学 高级 |
三年级口算比赛(辅导) |
校级一等奖 |
徐飞娥 |
29 |
小学 高级 |
三年级口算比赛(辅导) |
校级一等奖 |
刘晓清 |
29 |
小学 高级 |
教师四项全能竞赛 |
县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工作基础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由6所完小和3个教学点组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学点由于师资不足,“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三、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一、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合适练习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有效的数学练习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建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三、基本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进行练习选择的策略研究。 3、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体题组的研究。 4、如何通过设计练习,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5、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6、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立评价档案卡,确立新的学生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2、难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 五、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从2001年8月新课改实验开始后,各试验区已摸索出不少成功经验,也 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全面探索研究。 六、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探索科学的科学的数学课堂练习评价体系,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日常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课标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2、实践意义: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
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一位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五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十年,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教育教学经验,有丰富教学教研经验和理论知识,多次荣获教学论文大赛县、市奖励。 本课题其它成员热爱本职工作,教改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为完成本课题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并且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第一线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多次参加校、县两级新课程、新教材培训。 资料设备上,学校现有电脑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电脑,能够上网查找资料,都申请了数字图书帐号,可以减少我们本地区信息闭塞的劣势的影响,这些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我们熟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帮助研究,学习过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比较法等方法开展研究。 本课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 |
四、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2、第一阶段:初步研究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 (1) 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 (2) 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 填写、收集学生作业跟踪表。 3、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3)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运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6)拟定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4、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3)确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4)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5、结题阶段。(2013年6月)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抽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从各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这一部分调查研究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为课题的研究作一个全面了解。 2、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在实施阶段之前和实施阶段之后各设计一套问卷,为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效的数据。 3、观察法:根据研究课题,有选择地针对学困生课堂练习的各种情况,采取研究者或凭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其他摄像、照片等,注视课题研究的现象,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 4、数学法: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一些课题研究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 5、经验总结法: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用论文的形式汇报科研成果。 |
五、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1 |
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 |
开题报告 |
文字 |
谢奇华 吕石师 |
2 |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 |
学生作业跟踪表 |
表格、数据 |
全体成员 |
3 |
第一阶段 小结报告 |
文字 |
刘晓清 | |
4 |
第二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 |
拟定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
文字 |
谢奇华 吕石师 |
5 |
学生作业跟踪表 |
表格、数据 |
全体成员 | |
6 |
第二阶段 小结报告 |
文字 |
何丽芬 | |
7 |
第三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
确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
文字 |
谢奇华 吕石师 |
8 |
学生作业跟踪表 |
表格、数据 |
全体成员 | |
9 |
第三阶段 小结报告 |
文字 |
夏冬莲 | |
10 |
结题阶段(2013年6月) |
结题报告 实验总结报告 |
文字 |
谢奇华 吕石师 |
11 |
|
|
|
|
12 |
|
|
|
|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县(市)教研室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七、设区市教育局课题办(教研室)评审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八、专家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九、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学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研究
- 下一篇:《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