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哈尔滨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小学信息技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哈尔滨市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信息技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课堂改革的重中之重,确立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思路,选用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效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是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主要途径。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信息社会责任。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属于一种多维度的建构,不仅需要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强调情感态度等因素,创新求实,体现整体效应。树立以核心素养为大纲的信息技术课程观念,并进一步开发研究,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在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方面的研究实践为数不多。

二、课题组工作实际情况:

省市均有相关课题实验,我区在2016年年底召开过哈尔滨市核心素养进课堂研讨会,全体参加实验教师均参加研讨、培训活动,开展本课题实验具备了研究与发展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创新教学水平,加强对创新课堂的方法、类型、技巧、实施策略等的研究,探索出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是:

1、提高实验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落实与提升的水平。

2、用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3、通过利用和学习数字化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创新实践,提升广大教师教研和教育科研水平,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与突破之处:

1、探索学科基于创新课堂教学实践的方法、类型、技巧、实施策略、教学模式;

2、探索学科基于创新课堂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

3、创设、利用和学习数字化资源。

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小学信息技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2、聚焦课堂,聚焦核心素养。

课题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之处:

1、学科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新型课堂教学;

2、创新教学;

3、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采用“计划—行动—考察—反思”模式,结合课题,研究如何将核心素养恰到好处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题组成员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经验与方法,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新型课堂教学。边实验,边总结,边纵向对比,边修改,边推广。

(2)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课题组成员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形成相关材料。

(3)比较研究法:有明确的实验目的,通过与对照班的比较,科学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并加以讨论,得出结论或规律。课堂调查法:设计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调查问卷,抽测几个班级,再对问卷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核心素养浓厚的课堂教学方案,创新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六、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1.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做好论证、研讨和方案草拟的工作。各承担课题实验的学校开展前测活动,做好设备配置及条件创建工作和实验人员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动员、小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做好论证、研讨和方案草拟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2)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4)完成子课题立项。

(5)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实验开题会,同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2.实施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12月)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结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讨课活动的开展,重点探讨各科有效教学设计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我们将采取有分有合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做到学期有研讨活动,学年有总结交流。 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形成中期研究报告,利用阿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网站及时开展交流。

(1)请有关教育领导、专家、学者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2)探索各科有效教学创新设计研究。

(3)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网络交流,评议。

(4)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6)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7)撰写中期报告,进行课题调整。

3.总结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4月)实验单位材料汇总、分析、资料,组织进行检测工作。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结题;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促进我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做好实验单位材料汇总、分析、资料,组织进行检测工作。通过分析、研讨、交流和总结等活动,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检测报告》、《结题报告》。

二、保障条件

1.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年轻,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课题组多数是教学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

2.课题组具有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争取学校支持与自筹并举)和资料设备有保障。

七、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四课活动”。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创新实践。

A、示范课。学校定时安排课题组核心成员在校内做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学习和借鉴,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B、研究课。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学校要鼓励教师从自己教学的多种需要出发,要求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研究专题,以加大研究的深度。

C、汇报课。学校教研室经常组织课题评价和验收活动,凡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展示一节体现自己专题的课。有利于校内教研信息的交流,发挥信息动力的作用,更能够在校内烘托课题研究的气氛,使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使其他教师受到启迪。

D、优质课。每学期课题组组织一次评优课展评活动,进行比较式教学,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2、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学策略研究专辑。总结与推广实验经验;

3、优质课教学案例。利用本地网站及学科名师工作室展示、示范。

4、形成创新资源库。收集电子素材,包括图片、声音、课件、学件、微课、练习以及学生课堂作品等内容,推进学科教学创新实践经验积累。

5、科研论文。形成完备的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动力的水平。

6、课题实验报告。便于总结表彰,专家审议,课题结题。提高参加实验人员的教育科研水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