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常州市博爱小学

 

一、研究背景

1. 受动于音乐课程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作为当前义务教育体系中最小的主体,国家十分重视对小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教育,且积极实行小学教育改革。在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中,对小学教育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从内容、形式到课程均提出了改革标准。同时国家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增加了音乐课程教学的规划内容,在要求全面实行音乐课程新标准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开始针对小学生试行和发展音乐合唱教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各地开始积极开展音乐教学改革,通过音乐课程改革和发展来加强对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培养和训练。其中音乐合唱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基于当前的教育改革目标,许多地区开始在教育体系中,发展和试行音乐合唱教学。

2. 受动于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需求

教育事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事业之一,其改革和发展趋势明显。近年来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教育事业的建设,教育体制改革成为了一项具体且重要的社会事业。2017年,我国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基于我国的教育情况,明确了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实践。该规划明确指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确立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和具体指标,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强调了中小学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思想素质有着极其正面的作用。而音乐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音乐课程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其他能力。

3. 受动于解决当下小学音乐教育中问题的需求

《音乐课程标准》有关歌唱教学的内容中提到,音乐教学的序列化是我们对教学的整体化思考,融合了学情、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统筹引导。当前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力求音乐合唱课堂要实现从整体感知,经过局部提升,再使整体提升的课堂增量模式。围绕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反思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当前广大音乐教师缺乏理性的思考,教学随意性较强,阻碍了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能力,亟需加强音乐合唱元素序列化教学思考。

二、研究价值

1. 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最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构建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为全面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学科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价值所提炼出来的。我国学术界学者和教育学家已经逐渐开始意识到班级合唱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影响,合唱学习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反映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艺术表现的要求。如今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更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倡导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合作意识,而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符合了这种教学要求。

2. 有助于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当前学术界越来越重视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但是鉴于当前更多的序列化教学研究是针对小学作文写作方面,而对于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相关综合研究则不够丰富,本课题以期引起对于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重视,对于改变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提高班级合唱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等方面均有着深远的意义。

以往开展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更多偏向于非序列化班级合唱教学,即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班级合唱教学课例,它们孤立分散,只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以班级合唱为内容进行的教与学的协同活动,忽视系统有序的班级合唱训练,不能形成了互相联系、层次清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小学班级合唱训练体系。序列化班级合唱教学是将班级合唱教学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生活实际以及心理特点等,将班级合唱教学目标分解到各年级、各堂课,实现班级合唱训练科学化、系统化,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三、概念界定

    1. 合唱:

合唱是指基于发声的一种演唱形式,讲究和声美和声色的统一性。合唱表演实际上是由指挥或导演引领,他们在排练和表演领域具有绝对的裁决地位。在合唱表演中,个体参与者的声音很少被听到。(Rosalynd Smith,2009)

2. 班级合唱:

班级合唱是指以常态化的班级为单位,将班级每一位学生作为演唱者,进行男生女生团体演唱的音乐表演。班级合唱一般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有时会将中声部加入构成三声部。

3. 序列化教学:

《现代汉语词典》对“序列”的解释:①“按次序排好的行列”。②“体系与系统”。具体到本课题研究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范畴,序列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体系。

《现代汉语词典》对“化”的解释和序列有关的应该是作为“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具体到本课题研究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范畴,序列化指的是使教学体系呈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序列状态。

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是指班级合唱教学应循序渐进,建立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这一训练体系就是围绕班级合唱教学目标而设置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序列,形成一个分散训练重点、分步提升合唱能力、经纬交织的合理结构,从而对培养学生合唱能力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传授的知识具有系统性,设计训练体现阶段性,教学方法彰显科学性。

4. 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

班级合唱教学所用的课时是占用日常教学课时的,这是学校目前比较普遍的合唱模式,针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班级合唱课堂的内容包括了发声教学、和声训练、团体性的和声和音色协调一致的教学。(成楷丽, 2016)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根据训练目标,遵循阶段性、系统性、科学性原则,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呈现序列状态。这样的序列不是单纯的框定规则和固有程式,而是基于以往班级合唱实践的积累下,按照一定顺序和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班级合唱教学,从而体现其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研究现状

1. 合唱教学的发展和实证研究

合唱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并在不同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社区环境中的具体应用不同。结合各个区域的文化差异,各个地区的合唱教育实际上又存在差异性。音乐教学风格和音乐节参与程度因地理区域的不同而有显着性差异,提示不同地区的合唱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风格和音乐节参与度上存在差异。包括合唱教学行为的优先次序和模式。不同宗教和种族的教师在自信和积极的学习重点上有很大的差异。(Alan Gumm,1938)

《世界音乐教育学》第五卷提供了南非和西非、拉丁美洲、东南亚、东方和南亚、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合唱教育信息和声乐制作传统,以帮助合唱音乐教育工作者选择,排练,并执行一个多样化的全球曲目。它还指导导演为学习者创造丰富的文化语境,强调听、动、玩是有意义的体验。(Sarah J. Bartolome,2019)

小学生合唱作为小学生集体歌唱的一种实践形式,其具备了教学价值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相互配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实际上音乐教师更注重合唱教学质量。合唱音乐教师同时致力于两个潜在的竞争目标:音乐表演的质量和他们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质量。(Freer, Patrick K,2011)

合唱教学的两大教学主体为教师和学生,因此学生和教师对合唱教学的质量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部分学者对学生与老师就合唱教学创造性参与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重视创造力,但很少提到创造力。对两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八名学生进行了焦点小组讨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合唱过程/合唱曲目导向上各不相同,并普遍表示缺少创造性。教师对领导合唱创意课程缺乏信心是影响最大的因素。(David W. Langley,2018)

2. 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教育体制也进行了多项形式的改革,并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作为了改革的重点。其中《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提到“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把“实践性”作为音乐课程的性质明确地提出来,不仅是对音乐教育规律客观而真实的反映,而且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成效的根本保证。课程标准还对小学音乐合唱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指出音乐合唱教学应当达到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合唱技巧,并具备了集体合作以及协同能力。同时着重对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中高年段的小学生的合唱教学形式和教材提出了要求,要求不断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其中班级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课程,成为了当前教育者、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从学生班级合唱现状、教师教学现状和教材现状看来,班级合唱教学中存在着训练随意化、指导简单化、评价程式化等问题;而现行教材则存在着编排缺乏逻辑、忽视学生心理、合唱专业知识缺失等问题。如何改变现状,其根本的方法和出路,就是尊重班级合唱内在的规律,建立合理科学的训练序列。

许多学者对当前的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进行研究,基于对小学班级合唱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指出当前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认为当前的班级合唱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就当前的教学来看,仍存在小学生和老师双方对班级合唱的认知偏差,老师开展音乐合唱教学存在随意性和专业欠缺的问题。(张小琴,2016)此外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学校对音乐合唱教学的不重视以及教学的教师资源的能力偏低,所使用的教材总量偏少等也是较为明显的问题。(戴向,2017)

基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认为老师应当在当的教学环境中进一步完善合唱技巧教学,如卡农练习,并积极优化音乐合唱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积极进行音乐合唱联系。(顾彩霞,2015)部分学者指出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合唱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根本,将学生作为班级合唱教学的本体,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肖逸婷,2017)

此外部分学者对小学合唱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应当进行创新,基于当前的教学大纲,应当适当增加“律动”教学内容。(闫晓雯,2018)同时基于当前的小学合唱教学现状,认为从形式上指出应当引入多维度教学形式,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音乐合唱欣赏和具体选材,来提高学生的合唱学习热情。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比如提高合唱课的课时比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适当开发音乐新媒体等。在小学中高年段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歌曲演唱率低,很多多声部被单声部所取代,还有很多合唱曲目的单元被跳过,演唱声音不科学,声部声音不均衡。

3. 序列化教学的发展研究

布鲁纳说:序列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程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序列原则”,他认为:“学习发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应当遵循两个序列:第一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序列;第二是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小学班级合唱训练本身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有序化、循序渐进性是班级合唱教学的重要特征。(崔蕾,2014)

 

 

 

 

五、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了解我校各年段班级合唱课堂的现状;根据序列化教学的特点,分散到小学各年段,探寻各年段班级合唱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提升合唱教学总体水准;开发并整理各年段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学习资源。

2.提升小学各年段音乐教师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3.探寻小学各年段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方式,使班级合唱走向序列化、科学化,从而提高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归因研究

本课题组将在全校范围内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音乐教师和全体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整理出目前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开展情况,了解合唱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想法,梳理目前合唱课堂教学开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借此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实施途径。

2.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文献研究

以 “序列化教学”、“班级合唱”、“合唱教学”等作为关键词,搜索并查阅相关学术文献,探寻相关关键词的内涵,了解当前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研究的现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探寻可借鉴的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3.现有各年段音乐教材的框架梳理和统整研究

当前音乐教材合唱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和整理,以达到序列化教学的要求。本课题组将依据各年级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合唱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将教材内容从咬字练习、发声练习、诵读练习等不同类别角度进行分类整理。每个年段在整理过程中形成相应的重点内容,其中低年段重点内容是对适合节奏培养和音准培养的教材内容进行提取归纳。中年段重点内容是将教材中“入门”、“深入”的双声部歌曲区分开来,并收集双声部歌曲编撰成册(如:固定低音二声部的创编、轮唱二声部的创编、支声复调式二声部的创编等)。高年段则将教材中“适中”、“拓展”的双声部区分开来作为重点内容,编撰成册。

4.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策略应该更为符合学情,把合唱训练目标和方案按照不同年段进行分步走,小学低年段包括一二两个年级,一年级合唱课堂教学培养目标是改正不科学的发声习惯和咬字吐字习惯,培养控制肌肉的能力,能用圆圆润自然的声音诵读童谣,并认识基本音级和基本节奏型,唱准音高和节奏,统一发声位置。二年级合唱课堂教学培养目标和路径是诵读能力的提升,对教材的重构,编撰、训练二、三声部诵读合作,并掌握基本音级和基本节奏型,双声部控制音量、注重和谐、能主动聆听另一个声部诵读。

小学中年段包括三四两个年级,三年级培养目标和路径是从多声部诵读向双声部演唱转型,初步完成入门的双声部合唱,并达到音色和谐统一、音高平稳准确。四年级则在音准唱准的基础上,增强表现力,突出强弱,感受音乐的变化,发现和声之美。

小学高年段包括五六两个年级,五年级培养目标和路径是强化音准训练,加大歌曲难度,侧重技能学习,深入合唱教学。六年级则在教材合唱的基础上脱出教材,可以选择一下符合学生审美的有兴趣的歌曲进行练习通,过配合使声音完美融合,达到高度的和谐及统一,歌唱者和听者都能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合唱教学实践去验证策略的可行性,进而帮助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微调和细化,探寻更恰当的方法。

5.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发展性评价研究

合唱教学评价要求全面反映学生合唱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不能只局限于评价学生合唱技巧好不好,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关注整个合唱过程。发展性评价正切合了合唱评价的这一要求。发展性评价强调有价值的学习以及学习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指标,强调学习过程以及过程中的体验、成长,注重改进与激励功能,评价方法丰富(如课堂观察、过程记录、互评等),评价内容多元化。

同时,基于进行现状调查所找到的不足和问题,教师在合唱课堂上对合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微调,课题组教师可以进行相互间的教师发展评价。“班班有歌声”班级合唱汇报展示活动是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发展评价的合适平台,学生在接受一阶段合唱学习后,通过合唱展示活动向大众展示学习成果,教师也得以进行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师结合当前已有的合唱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成果汇报进行评价,探寻评价过程中的评价标准所存在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发展情况,完成发展性评价研究。

 

 

 

 

六、研究思路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七、方法途径

依据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特征及本课题研究人员均为一线教师的现状,我们将本研究定位为行动研究。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为了解本校各年段班级合唱课堂教学的现状,设计相关问卷,而后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以及分析研究问卷的方法,经行具体研究

2.行动研究法:形成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研究方案,组内讨论后,将本调查研究同课题组老师的日常音乐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一边实施课题研究,一边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修改,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补充和修正。

3.文献研究法:以 “序列化教学”、“班级合唱”、“合唱教学”等作为关键词,搜索并查阅相关学术文献,了解当前小学各年段班级合唱课堂研究的现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探寻可借鉴的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八、组织机构

1.主要成员

组  长:朱淑佳 

成  员:单玥、屠心文、曹畅、姜雷、王苏洁、余佳琦、钮小媛

2.成员职责

组  长:课题总体指导,进度和质量掌控,定期检查总结。参与整体方案制定、任务协调、技术指导,负责一级子课题研究的组织和调控,定期开展一级子课题研讨活动

成  员:按课题任务分工和进度,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

   3.管理机制

(1)课题参与机制

    分层领衔制。围绕学校主课题,架构“金字塔”状四级课题网络群。教科室处于最高一级,牵头成立学校主课题领导小组,履行主课题的申报、开题、实施、评估、结题等职能。一级子课题由校级领导领衔,二级子课题由中层领衔,三级子课题由学科组责任人或教师个人领衔。所有校级领导、中层行政5年内必须领衔主持一项课题。

智慧导向制。课题核心组成员中35周岁以上的经验型老师必须达到,且不超过30—50%。

全员参与制。集团内所有成员必须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每一位老师参与一个课题研究,认真落实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管理机制 

承上启下制:在总课题目标的引领下,各级课题领衔人成立课题组,认真完成课题申报的选题、设计、填表。在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中,既要达成上一级课题的研究目标,又要引领下一级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上一级课题只督促和考核下一级课题的研究过程。

互动学习制:①开好两会:期初课题研讨会、期末课题总结交流会。②课题开放日:三级子课题组,自主申报开放日活动,每学期一次。

(3)课题评价机制

线上调研制:通过课题网页,实时了解各课题的研究动态,关注研究过程。

成果奖励制:根据平时课题研究的常规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参与度,开放展示成果的分享贡献等,评出“博爱教育集团教科研成果奖”,在绩效中予以奖励。

九、分工进度

    (一)课题组成员分工(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单玥

中小学二级

常州市博爱小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调查问卷制定,研究前期背景

屠心文

中小学一级

常州市博爱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理论

各年段班级合唱教材内容框架的梳理、教材集制订

曹畅

中小学二级

常州市博爱小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策略研究

姜雷

中小学一级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理论

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教师部分

钮小媛

中小学一级

常州市博爱小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学生部分

余佳琦

中小学一级

常州市博爱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理论

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文献研究

王苏洁

中小学二级

常州市博爱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理论

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度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十、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文献研究》

文献综述

2022年1月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2022年6月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论文

2022年12月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研究初探》

论文

2023年12月

小学低、中、高年段班级合唱学习专用学习材料包

教材集

2024年12月

    (二)最终研究成果

“班班有歌声”班级合唱教学成果展示

多媒体资源

2024年12月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论文集

2024年12月

《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2024年12月

十一、研究保障

1.常州市博爱小学是重视美育教育,经常举办各类文艺、合唱比赛,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高,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学习参观优秀教学和聆听优秀奖座;教师团队有着连贯的教学计划,原则上一个老师负责的班级会教授到毕业;教师个人专业素养高,技能优秀,课堂教学内容涉及丰富有趣,除常规音乐课外,低年段孩子学习各类打击乐器,为二声部听觉打下基础,中高年段孩子学习竖笛,为合唱训练更好的控制音准起到辅助作用;学生音乐素养较高,理解能力强,能更好的接受和消化合唱训练。

2.参加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在近几年撰写的论文中,共有3篇被发表,35篇在省、市、区获奖,其中省级12篇,共有14人次在各类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功评比中获奖。核心成员的年龄结构偏年轻,这一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视野宽、理解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新媒体技术掌握度高、学习力强等优势,在音乐学科领域的各类比赛中,共有11人次获奖。

3.课题组围绕研究目标和内容,作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其中有效文献32篇。同时积极开展学情考察工作,进入到对应的班级合唱教学中去,了解目前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现状。

4.本课题的提出符合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心理需求,参与课题的老师音乐基本功扎实,尤其对合唱教学有着较强的能力,且对合唱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的想法与思考,

5.通过对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得出当前的学术界对于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研究结果如下:其一对于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研究内容尚不丰富,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小学作文的序列化教学研究和小学班级合唱的教学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的研究数量不足。其二由于班级合唱教学的发展时间较短,且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班级合唱并未成为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因此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于班级合唱教学的具体研究观点呈现出离散状态,即没有具体且统一的观点。其三现有的研究,较多地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的研究方式开展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研究。说明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对于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研究具有可行性,且能获得客观的研究结论。班级合唱尚未成熟起来,序列化教学也未广泛推广,两者具备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班级合唱的发展过程中,其可研究的内容包括了教学方案、教学管理等,所以小学班级合唱序列化教学的具体发展内容,仍是值得探究和分析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