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微弱,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较差;体育又多在室外进行,往往经受不住外界条件的引诱和干扰,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传统的队列、广播操、跑步等技能练习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练习——巩固——再现,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游戏化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避免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损害,教师采用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因此,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点:罗杰斯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优化方法,择优学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倡导“发现学习”;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创设情境,愉快学习;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目前,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渐渐多了,如“快乐体育教学”“成功体育教学”“合作教学”“创新教学”等等,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分析的理论性文章,也经常可以在刊物上看到,这些都值得本课题借鉴。但对于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谋求游戏与教学相通的研究,即教学的游戏化,却没有专门的论述和探讨,所以开展这项课题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选题的意义
  
  1.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教学理论知识及创新与运用游戏到教学中的水平,提高学生对游戏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水平,提高一线教师的创造游戏的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
  
  2.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发现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而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为进一步谋求游戏与教学的相通打好基础。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受教育、在游戏中成长。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内容
  
  (一)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二)体育教学游戏化设计的研究
  
  (1)自然情景下的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又称自主游戏,在教师创设的自然情景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器材,自由结伴,自主游戏,自由游戏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自由游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拔河、爬竿、踢毽子、丢手娟、老鹰捉小鸡等。
  
  (2)技能、技术类的改装游戏
  
  改装游戏主要是将体育技能、技术以游戏的特点进行包装,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如“双脚连续向前跳”包装为“青蛙过河”;队列变化转化为“孙悟空变魔术”。
  
  (3)自编自导的创新游戏
  
  创新游戏即学生的自创游戏,由学生单独或多人合作,在掌握创编游戏的方法与技巧后,自编游戏,经师生讨论修改,在课堂上由创编者自行导演示范,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并最终评比,入册。学生通过对游戏的创编,不断增进了对体育游戏课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游戏内容。
  
  (三)体育游戏在不同教学过程中应用的研究
  
  1.教学和游戏的相互结合
  
  教学和游戏的结合是指在同一目标引导下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之间的相继关系。
  
  (1)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活动
  
  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先导,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以后,并在其经验基础上进行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从而使学习具有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投掷教学前先“玩纸飞机”;跳跃教学前进行“仿生”游戏等。
  
  (2)游戏作为教学的后继活动
  
  游戏作为教学的继续,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可以获得充分的发展。如《认识自己的身体》室内课教学后安排“指部位”游戏;投掷教学后进行“打靶”、“投准”游戏等。
  
  2.教学向游戏的转化
  
  游戏和教学的转化是指教师在教育目标下对学生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内容带有故事情节,教师应创造一个边说边练,边唱边练情趣盎然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游戏名称要从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方面去考虑,并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曲线跑转化为“穿过小树林”、“双脚连续往前跳”和“爬行”可组合成游戏 “龟兔赛跑”等等。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体育游戏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还可以达到完成准备活动、调节情操、消除疲劳的目的,是促进体育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体育游戏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教师的“益友”,更能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但在使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快乐而游戏”。因此,如何提高游戏在教学中的效果,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研究,应成为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调查法:以问卷法调查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以及课堂教学策略,了解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行动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处的地位,以及教学和游戏的相通方法。
  
  比较研究法:通过与传统教法的比较,分析学生的主动参与系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程度。
  
  经验总结法:整理资料,归纳总结,得出最佳方案。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三年,始迄时间为2011年2月—2013年10月,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到2011年6月)
  
  (1)收集资料,系统了解体育课教学游戏化的具体内容;
  
  (2)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选择可借鉴的内容和措施;
  
  (3)调查研究,制定课题方案;
  
  (4)招聘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组并学习组织成员学习《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
  
  (1)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写出调查报告;
  
  (2)制定实验计划和内容,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定期进行交流总结;
  
  (3)再设计、再试验、再研究、完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13年7月到2013年10月)
  
  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负责人吴鹏飞,小学一级,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本科毕业,从事体育教学五年,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主要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指导实施。
  
  成员:史叶军,小学高级,专职体育教师,多次在片、市级体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所撰写的多篇论文或省市一、二、三等奖。同时,具有较深厚的运动训练基本功和丰富的带队经验,运动队多次在市比赛中获得喜人成绩。主要负责实施课题研究,积累过程资料。
  
  成员:申玮,小学一级,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本科毕业,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案设计获奖。
  
  成员:欧卫俊,小学高级,专职体育教师,现任总务处主任,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各方面实践能力强。
  
  硬件条件:
  
  校领导非常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高度重视、热心支持教科研工作,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将得到保证。
  
  课题组成员大多具有本科学历,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八、预期成果:
  
  1、课题小组成员完成体育游戏的收集、创编多篇。
  
  2、每位成员体育游戏化教学实施过程性材料(上课、备课)。
  
  3、在本课题结题前完成论文的撰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