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子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方小珊
所在单位: 涵西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13607525266
电子邮箱: hjhxzx@163.com
申报日期: 2012年6月20日
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2年6月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姓 名 |
方小珊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2.9 | |||||
行政职务 |
副校长 |
专业技术职务 |
小学高级 |
研究专长 |
阅读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电 话 |
13607525266 | ||||||||
工作单位 |
涵江区涵西中心小学 |
|
hjhxzx@163.com | ||||||||||
通讯地址 |
涵西街道办事处楼下街29号 |
邮政编码 |
351111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2人)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
林英 |
1969.11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中学高级 |
阅读教学 | |||||||||
翁少青 |
1971.10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吴素娟 |
1983.12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姚晓英 |
1970.6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王丽君 |
1973.3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俞榕斌 |
1969.7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佘祎晶 |
1989.3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一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黄玉妹 |
1969.6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祁佩丹 |
1977.12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郑碧莺 |
1975.8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王 珊 |
1983.3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曾爱兰 |
1970.4 |
涵西中心小学 |
小学高级教师 |
阅读教学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教科书是一种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创造、自学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补充与扩展,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传统的课外阅读是定位于课堂、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学生的阅读属于半自发状态。阅读的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再加上应试压力,处于应试目的阅读让学生索然无味。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因而课外阅读推荐课,应着眼于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像蜜蜂那样广泛博览。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情况不容乐观:阅读兴趣单一,休闲类阅读占据着学生大部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与文学经典相比,多了些庸俗,少了先人的智慧和哲理,缺乏人性闪光;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能力;“填鸭式”教育方式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强加给孩子,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外阅读时间比重减少;网络、电视、电影等的蓬勃发展,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多样、复杂,挤压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的早期阅读能力如发展不充分,会使人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从而使生活品质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儿童的精神成长需要阅读,当阅读成为儿童生活中日日相伴的朋友,甚至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它就成了儿童生活的一种面貌。”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 ||||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
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 教师只有善于不断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把学生从“被阅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课外阅读真正有趣、有效、有恒地开展起来。 当阅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状态,那么它也就成了儿童生活的本身。我们的目的就是将阅读固定成儿童的一种生活习惯,要让他们感觉到在一天中必须有一些时候要阅读。 研究内容: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着力于探究小学生课外阅的读兴趣,从而探索出较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a.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探索 b.阅读兴趣形成的探索
| ||||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 ||||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即属于操作性研究,又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自学形成自能读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针对实践中问题进行研究,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研究的过程首先遵循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即诊断、学习、计划、实施和反思,根据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和阶段研究方案,注重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分析,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研究目标、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积极、活跃、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实验教师的教学案例 |
照片、教学设计 |
2013.10 |
实验教师 |
实验教师的研究论文 |
论文 |
2014.6 |
实验教师 | |
课题研讨课若干节 |
案例汇编 |
2014.10 |
实验教师 | |
实验教师研究经验阶段小结 |
论文 |
2014.10 |
实验教师 | |
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
展板 |
2014.11 |
实验教师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实验教师的研究论文 |
论文 |
2015.5 |
实验教师 |
课题成果汇报课 |
现场教学 |
2015.5 |
实验教师 | |
课题结题报告 |
报告 |
2015.6 |
方小珊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课题主持人方小珊系市级骨干教师,2011年5月被确定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小学高级教师,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投身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洪流。多次参与市、区级课题实验研究,多篇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2009年5月论文《潜心会文本,细品味更浓》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上;2011年11月论文《品读---让语文教学更有味》发表在《福建教学研究》上;指导吴素娟等青年老师执教语文优质课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指导学生在省市区各级征文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本课题组其他成员,林英是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其他参与教师大部分是市区级骨干教师,综合素养很高,都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课题组成员总体素质较高,工作责任感强,结构合理,互补性很强,可以胜任本课题研究工作。 可以说,本课题在学术背景、研究经验以及组成结构上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梯度性,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提供经费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教师的专业发展。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