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海量识字的方法研究》课题申请书
一、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特色: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班都有学困生,他们识字量少,错别字多。写话、习作时文思枯竭,错别字连篇。大家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这种连字都认不全、写不对的孩子如何能适应后续越来越复杂的语文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每个学期紧握一本教材,翻来覆去地讲,既没新意,识字量也很有限。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低年级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国的汉字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而是一个个故事,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杰作”。因此,识字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甚至把孩子受教育说成“去识字”,可见识字内涵之丰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低年级教学的难点。然而,文字毕竟是枯燥的书写符号。所以,当今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们就利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司霞老师的“随文分散识字法”、窦桂梅老师的“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法”等,虽然这些不同的识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只是零散的,随意的,没有集中整理、归类,没有形成规范的操作步骤和固定的教学内容。 (1)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解决学生识记枯燥的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当今很多教师就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2)我校是邯山区窗口学校,生源较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我的课题研究可以得到家长的配合,尤其是需要家长给孩子买大量的书籍和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本课题的研究是给学生提供海量的儿歌、童谣、谚语、顺口溜等,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下认识生字。相信通过多读、多看,反复与生字见面定能达到高效识字的目标。 (3)本课题在以往不同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把以往分散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逐步改进、总结出“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并在海量的阅读中反复练习,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将创作出一套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校本教材,将作为教材的补充,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的界定 四、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紧扣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试图通过教学实践的尝试,让课堂学习更快乐更高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催生新的教育模式。 1.让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跳出识字的量羁绊,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来领着学生读,读各种各样有儿童趣味的儿歌、故事、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等。折磨教师和学生多年的识字教学可以得到改进。并适时渗透象形、会意、形声等字理知识来帮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识字的手段、方法、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2.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或模式,并推广到其他班级试用。 3.仅仅依靠一本教材就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仿佛比较困难,本课题研究将通过实践、筛选,编辑出一套适合推广的低年级识字校本教材。真正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 |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方法 |
一、研究过程 2.2017年9月 (1)第一周:形成小学低年级识字现状调查及分析报告,提出研究策略、方法和途径。 (2)第二周:结合教材、《学拼音儿歌77首》、学拼同学的名字等手段,让学生学在多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汉语拼音,为今后的自主识字、查字典打下基础。 (3)第三、四周:将冀教版教材学习完,进一步练习用拼音识字。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7.10-2018.4) (1)2017年10月:在冀教版教材学完的基础上,运用人教版、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学习其中的课文,继续练习拼音识字,提高拼音拼读的能力,进而扩大识字量(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来学习,是因为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很有代表性)。 (2)2017年11月:在学习完三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后,引导孩子学完《三字童谣》、《俗语儿歌100首》,在有趣的童谣和俗语中识字,进一步巩固拼音识字的能力,也培养亲子共读的好习惯。 (3)2017年12月:运用本月时间引导孩子学完《歇后语儿歌100首》、《谚语儿歌100首》,在有趣的歇后语和谚语中识字,进一步巩固拼音识字的能力,也培养亲子共读的好习惯。 (4)2018年1月:复习本学期所有学过的生字,做好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工作。 利用寒假,整理上学期语文识字的相关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并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形成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基本模式。 3.2018年3月: 继续实践总结出来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进行海量识字。 运用这个月的时间,学完冀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后,再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在有趣的课文中识字,进一步巩固拼音识字的能力,也培养亲子共读的好习惯。 5.2017年4月:运用本月时间引导孩子学完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成语儿歌100首》,在有趣的课文和成语中识字,进一步巩固拼音识字的能力,也培养亲子共读的好习惯。 二、具体操作流程 (一)随文识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通过随文识字掌握的字词,学生记忆深刻,而且还分散识字量,减轻学生集中识字的负担。 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创意法教育课题2020:关于教育的有效与无效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