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政策与现实背景
政策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口语交际"列为独立学习任务群,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言实践"。
教学困境: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存在"三化"问题:
形式化:局限于教材固定话题,脱离学生生活经验
单向化: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缺乏互动生成
边缘化:常被阅读写作教学挤压,系统性不足
社会需求:人工智能时代对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情感传递、即时应变)要求显著提升。
研究意义
理论价值:构建"情境-互动-评价"三位一体的口语教学模型,完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实践价值:开发"校园播报站""家庭辩论角"等校本化实施路径,破解城乡学校资源差异难题。
育人价值:通过口语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文化自信与数字化表达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
策略探索:王荣生提出"交际功能分类法",按"讲述、应对、讨论"设计活动。
情境创设: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迁移应用。
评价机制:部分地区试行"口语成长档案袋",但缺乏动态追踪工具。
现存问题:城乡实施差异显著,跨学科整合不足。
国外研究
项目式学习:美国"课堂演讲马拉松"模式培养即兴表达能力。
技术融合:新加坡"双语辩论AI助手"提升多语言交际能力。
文化视角:日本"伝える力"(传达力)教育纳入课程标准。
本土化困境:西方模式在我国班级容量大、评价体系差异下适用性受限。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核心研究内容
三维情境体系构建:
生活情境:设计"校园纠纷调解员""社区采访日"等实践项目
虚拟情境:开发"元宇宙辩论厅"(VR技术模拟国际会议场景)
文化情境: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方言故事会""非遗解说赛"
双轨评价机制开发:
过程性评价:创建"语音情绪识别系统",分析表达流畅度、情感饱和度
表现性评价:制定《小学生口语能力雷达图》(含逻辑性、文化性、创新性等6维度)
研究方法
准实验研究法:在X市3所小学(城市、乡镇、乡村各1所)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
教育叙事研究:收集100例学生口语能力发展个案,建立成长故事库。
技术辅助分析:利用Praat语音软件、NLP文本分析工具量化表达质量。
德尔菲法:邀请语文教研员、播音主持专家、儿童心理学者组成评审团修正方案。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预期成果
资源成果:
《小学口语交际主题活动案例集》(分低、中、高年段,含微课视频)
《口语能力动态评价平台1.0》(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校本化工具)
理论成果:
发表论文《从"说话训练"到"素养培育":新课标下口语教学范式转型研究》
编制《小学教师口语教学指导手册》(含50个课堂互动话术模板)
创新点
理论创新:提出"语用能力-文化认同-数字素养"三维目标整合模型。
路径创新:构建"学科融合"实施模式(如"数学说题""科学实验解说")。
技术创新:将语音情绪识别技术引入教学评价,实现精准诊断。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成果形态
1.现状调研 2024.9-2025.1 完成6所学校口语教学现状调查,形成问题报告 调研报告
2.策略开发 2025.2-2025.7 设计三维情境活动方案,开发评价工具原型 方案初稿、软件demo
3.行动研究 2025.8-2026.6 开展两轮教学实验,采集500分钟课堂实录 实验数据包、修正方案
4.成果推广 2026.7-2026.12 举办区域教研展示会,完成资源包制作 案例集、指导手册
六、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Mercer, N. The Guided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alk Amongst Teachers and Learners [M]. Multilingual Matters,1995.
祝新华.《促进学习的语文评估》[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文化浸润下的小学中段口语交…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