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作者:新区教育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地方资源、本土文化没有加以利用和教育改革过程中“美”与“术”无法找到平衡点等问题。从承接幼儿园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来看: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即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变美术技能学习为文化学习,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幼儿美术教育来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不要把美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由此可知,以孩子熟悉的地方环境为资源、对幼儿实施从感觉——想像——情感——理解——创造的生活美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美”与“术”对立现状的需要。

2、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需要。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教育体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美术学习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主动发展。

3、传承地区文化的需要。吴文化是吴地人民千百年奋斗的结晶,研究、挖掘吴文化的内涵和其中的积极成分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宝藏。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让他们通过生动直观的器物、建筑和艺术作品认识、感受到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我园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地方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多年以来我园一直非常重视地方资源的开发,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近两次我园接待的省幼教年会和市教研活动中,我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吴文化资源进行的环境创设、亲子制作活动及教学研讨现场活动都取得了有关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基于这些有利条件,我园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优化美术教育资源,构建出一套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美术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幼儿丰富的艺术素养的同时,达到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进一步形成我园吴文化背景下“尚德、创新、求美”的园所文化特色。

二、课题界定

地方特色:是指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仔细收集、分析本地区可用的地方资源,主要包括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块。(1)吴文化糰子祭奠泰伯等;景观方面有鸿山十八景、泰伯陵、泰伯庙、泰伯渎以及越国贵族墓群,更有在开发进程中各种新景观的崛起等;人文方面古有开发江南的始祖泰伯、植桑养蚕的姜姐、忠肝义胆的要离和专诸、举案齐眉的梁鸿和孟光,现有淡泊名列的国学大师钱穆、畅游科学海洋的钱伟长、献身科学的钱令希等,是著名的“院士之乡”。(2)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能满足幼儿美术教育所需的事物或条件。江南是鱼米之乡: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动物与植物,甚至江南的大地都有着如诗如画的独特韵味,都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是指吴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指吴地人的精神风貌、观念意识、心理态势和人格风范。我园地处吴文化发源地,目前又正值开发时机,耳中所闻的是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眼中所见的是古代事物的古典之美和现代变化的日新月异,可用资源非常丰富:民俗方面主要有清明赶集、泰伯庙会、以青白(寓意青白做人)三馅(寓意三让王位)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是指在充实、完善园本课程的基础上,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吴越、鸿山古人传承下来的显性、隐性资源和现代社会自然环境中的人、事、物为资源,在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的同时,对幼儿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等进行修改与调整,让幼儿在伟人事迹的熏陶下,在古人留下的器物的感染下,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丰富审美经验,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塑造良好的心理美德。因此本研究强调地方教材的开发和民间文化的弘扬,注重环境、内容、材料和形式上的尝试,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让幼儿在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交互作用下探索、创造,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培养幼儿创作的乐趣,张扬幼儿的个性,启迪幼儿的智慧。

三、课题的主要观点

1)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认为:根据《纲要》精神、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和陶行知、陈鹤琴关于生活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及长久积淀的文化底蕴等教育资源来实施幼儿美术教学,能优化幼儿美术教育资源、内容和途径,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加深幼儿对吴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2)幼儿美术教育的综合化:美术是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幼儿美术教育更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综合性体现在认知、情感、兴趣和态度的综合,体现在观察、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在美术与社会、科学、语言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而生活本身就是以综合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为资源,更能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综合性。

3)幼儿美术教育评价的改进: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等功能,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评价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一味的重模仿或一味的重创造等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将美术教育评价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过程,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另一方面改变改革过程中对美术作品的极端评价,在采用写生作为突破“美”与“术”两难的尴尬的同时,注意评价的多样性,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孩子在正确的评价中茁壮成长。

4)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和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既是园本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

2)结合显性的、幼儿可以接受的地方资源,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美术教育方式,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3)通过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4)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研究内容和措施

1)在幼儿美术园本课程建构中本地可用地方资源的现状研究。

要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运用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开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理清本地该方面资源的现状,因此我们将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可用资源尤其是吴文化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以此作为研究的第一步。

2)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体系研究。

A、在遵循《纲要》中美术教育目标的原则下,整理、提炼、修改本园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的目标、评价体系,初步构建运用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B、内容体系的研究。内容体系是落实教育的具体环节,也是研究的重点所在。我们将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要求和资源状况,从绘画、手工、欣赏三个领域设计出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内容,使之形成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

3)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

如何将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以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引入幼儿美术教育,是本课题难点所在,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本课题在实践引入上的多途径和多通道,因此,我们将尝试结合教师特长,以子课题的形式分层进行以下研究:

A        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写生活动的研究(负责人:闫贺老师):尝试以写生作为幼儿美术教育中技能与创造两难的突破口,使“美”与“术”得到相对的统一。

B        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手工创意活动的研究(负责人:徐春燕老师)

C        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绘画活动的研究(负责人:周红英老师)

D        运用地方资源开展亲子美术活动的研究(负责人:顾丽萍老师)

4)生成性研究。

研究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本研究中,我们将尝试突破以往研究从目标到结果单线研究预设性较强的框框,尝试生成性研究,鼓励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生成出更有价值的研究点和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依托“十五”课题《幼儿园教师素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的研究》和《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构建和实施园本课程》的研究,从园本课程中凸现的问题——幼儿美术教育中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足、美术课程系统性不够、美术活动形式单一等现象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准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切实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9----20078 主要任务: 1)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组。(2)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情报,撰写文献综述。(3)申报、立项。(4)形成“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5)修改、提炼地方特色美术课程的目标、评价体系。(6)在主课题的引领下选择、制定子课题方案,开展将地方资源引入美术课程各领域的策略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9----20097 主要任务: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1)依据目标进行前期测试;(2)从原生资源、延生资源、再生资源、创生资源四大块收集、整理并形成美术课程资源手册;(3)以小中大各年级为单位,在实践中建构相应的内容体系;(4)中期鉴定,聘请专家来园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7----200912)主要任务: 1)后期测试,检测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情况;(2)形成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幼儿作品集等,并进行自我评估;(3)整理、统计、分析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进行鉴定、结题。

3、研究方法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及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2)在了解可用教育资源现状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资料研究法,一方面可设计问卷、访问等方式对教师、家长、社区文化负责人等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可通过查阅本地历史资料、历史文物等形式进行了解。  

3)在实施课程方案过程中,主要采用准实验的研究方法,用统一评价工具对幼儿实验前后的美术能力进行测试,获取实验成果。

4)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

 

六、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本地可用吴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资源手册 文本手册 2007.6

地方特色美术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 课程体系 2007.7

童真、童趣、童画

——幼儿美术作品汇编 作品集、台历、挂历、书签、明信片等 2008.12

传承与创新

——地方特色美术课程优秀教案集 教案集 2008.12

倾听花开的声音

——幼儿案例集 案例集 2008.12

教育科研“真”的回归

——教师案例集 案例集 2009.5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研究”论文汇编 论文集 2009.12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研究”声像资料 声像资料 2009.12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09.12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吴建英、钱亚军

课题组成员:徐春燕(华蓓蕾、钱雪芳)、周红英(陆晓琴、周惠萍)、闫贺(钱雪芳、陈琳)、顾丽萍(吴晓芳、陈海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