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题组2009年春教研小结——《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性英语教育活动的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文化等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外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目前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热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高度重视。双语教育概念本身就包含英汉活动的整合,但一直以来,许多开展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将英汉活动人为地分离,将英语活动仅仅看作是与汉语活动关系不大而只是教英语的活动。幼儿园领域教学包含有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教学内容,除了语言领域外,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虽然不是以语言为主要内容,但都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思维工具和交际表达工具,幼儿能在这些领域教育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语言并获得新的语言经验,因此幼儿在领域教学中具有习得英语的可能性。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开设英语教育活动应试图摒弃"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尝试用课程整合的理念改造英语教育活动,克服英语教学可能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及幼儿园课程内容超载等弊端。
  目前,国内有这样一种英语整合模式--用英语组织领域活动,这种模式将英语活动纳入整体课程设计之中,使英语活动成为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这种模式中的英汉活动整合仅仅发生在领域内部,幼儿在某一领域的英语活动和汉语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却独立于其他领域活动获得的经验,不利于幼儿将某一领域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进而影响了幼儿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及生活经验的有机结合,影响了幼儿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为此,本学期我们结合由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副院长姚丹教授主持申报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的课题,申请了《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性英语教育活动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实验园,旨在在实践中探索出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英语教育活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活动模式,促使幼儿的英语学习在领域经验学习中得到实现,使英语习得成为可能。
  课题确立以来,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进行专题研讨, 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制订课题方案。制定研究目的:①在实践中探索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英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指导策略。②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初步提高幼儿的英语语用能力,让幼儿有效地学习两种语言,为今后语言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③通过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资料收集法主要用于收集现有的"双语教育"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在吸取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有新意、有研究价值的突破口;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研究探索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英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指导策略;案例研究法主要用于研究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的案例,通过案例反思了解影响教育教学策略的因素及改进措施。研究途径:选取小班三个班级为实验班,以集中双语教学活动为主,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渗透为辅,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习得英语。
  明确了研究方向,我们各课题组成员于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开展了相应的双语教学活动。实验班的课题组成员坚持保证每周至少两次的英语授课活动,每两周一次有泉州儿童职业发展学院的学前系方少萌、许琼华老师和英语系林龙凤、洪珊瑚老师参与指导的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每一次现场教研观摩活动后,课题组成员及课题顾问都进行了共同评析、共同反思,一次次的实践与研讨让我们一步步地成长:
  一、对双语教学的概念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并逐步把握住课题研究的方向。
  双语教学是不是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用外语上课"?我们应该理清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以往所指的"用外语上课"仅仅是指用完全用外语教授语言类课程,并不包含其它非语言学科。即使是在大学,用外语上课也多是指在语言类学科和一些讲座型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特别是语言类大学,早已是司空见惯,它显然不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第二,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那么,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定义又该如何界定呢?幼儿园双语教育指的是以普通话(母语)为第一语言,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进行的教育,幼儿在幼儿园同时学习汉、英两种语言,并通过这两种语言学习其它知识。教师运用英语对一些自然、社会学科科目的教授,让学生得到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机会,开阔自己的眼界,完善自己的思维。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运用中文、英文两种语言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学习、认知,使其英语和母语能够得到共同、协调发展。
  对于双语教学的这个概念问题,课题组成员一直都存在着疑惑,大家通过查阅资料、共同研讨,才慢慢明确了它的概念。因此在教研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课题研究方向的把握。第一次教研观摩活动陈林丽老师的《My face》、曾雅萍老师的《好吃的水果(一)》,第二次教研观摩活动陈林丽老师的《Animal(一)》,都是以新授单词为主,认识学说物体的名称,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单词。经过这二次的研讨后,课题组成员及顾问就提出了困惑:这些活动像是单纯的教英语的活动,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方向似乎有所偏离。我们是应该突出领域的目标,还是突出英语的目标呢?于是大家进行了探讨:《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性英语教育活动的研究》是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应该在领域教学中渗透英语教学,让英语在领域教学中得以习得。课题组成员又重新阅读了本课题的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尝试将英语融入到领域教学中,活动所体现的是领域教学的目标,而不是英语教学的目标,让英语教学目标在领域活动的展开中得以自然达成,促使幼儿的英语学习在领域经验学习中得到实现,使英语习得成为可能"是我们研究的突破口之一。因此,大家思路顿时清晰起来,我们应该突出的是领域教学的目标,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方向逐步得以把握。在之后的教研观摩活动陈林丽的《Wolf, wolf, what's the time》、《Hiding game》、《Round and round the garden》,曾雅萍的《 big and small》、《red and yellow》中,就不再是单纯的教英语的活动,而是尽量地将幼儿的英语学习渗透在领域经验学习中,使幼儿的英语学习在领域经验学习中得以实现,取得的效果良好。
  二、遵循输入先于输出的语言学习规律,增加课堂语言信息输入量。
  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较好的语言输出。英语学习包含有听说读写四方面,其中听读属于语言输入,说写属于语言输出,只有大量的听读才能较好地进行说写。因此,我们在幼儿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语言信息的输入量,这里的语言信息输入量包含有教师的课堂语言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两方面。教师的课堂语言尽量使用英语能够使幼儿感受到浓厚的英语氛围,使幼儿置身于说英语的环境中,大大促进幼儿说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输入量,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如教授单词apple时,可以问幼儿apple的形状、颜色,幼儿对"It's round. It's red."并无法马上掌握,但是在无形中幼儿对"It's round. It's red."就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多维输入拓展了幼儿的思维、拓宽了幼儿的学习渠道。
  在本学期的几次教研观摩活动中,课题组顾客不断地给我们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两位开课老师也是不断地采纳并付诸实践,从最初的一个活动只有新授单词的那几个信息量到后来的课堂教学用语使用量的增多到最后的70%英语使用量,都体现出了教师的努力与成长。在努力增加语言信息输入量的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经验:游戏玩法及规则的讲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使用全英文讲解并不适宜,幼儿无法掌握,应穿插中文进行解释,并结合玩法示范、游戏场景进行讲解说明,幼儿对游戏玩法及规则会更加明确。
  三、遵循幼儿听说领先的语言学习规律,注重幼儿的听说练习。
  英语教学通过听说读写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培养幼儿的运用能力。听、说是口语,学习口语有助于学习书面语,是学习读和写的开路先锋。从口语入手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幼儿的听说练习。几次的观摩活动后,对于听说练习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首先,要让幼儿听准,即要求教师的语音标准、语速适中,只有幼儿听准了,才能保证幼儿说准,由于幼儿的英语水平有限,放慢速度能够使幼儿听得更清晰,也才能保证幼儿说得更清晰;其次,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听说练习,培养幼儿的听说习惯和鼓励幼儿表达表现,游戏是幼儿乐衷的活动,幼儿乐于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能够自然地习得并运用语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有趣的听说游戏来达到有效的听说练习。
  四、注重句型的学习,有效运用层层递进、迁移经验的方式促进幼儿对句型的掌握。
  对于刚接触英语几个月的小班幼儿来说,句型的学习是较有难度的一个方面。我们采用层层递进、迁移经验的方式来进行句型教学。如句型"I'm here。"是在幼儿平时点名时用的"here"以及已学句型"I'm bird."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幼儿已有的"I'm bird.""here"的语言经验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对句型"I'm here。"的学习,活动中,幼儿对这个句型掌握快、运用好。
  五、运用游戏的形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我们应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如陈林丽老师的《Wolf, wolf, what's the time》,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体育游戏,充满了乐趣。活动开始的热身运动,以花园为背景,幼儿去找出在花园中睡觉的小动物们,并一起模仿这些小动物们的本领,让幼儿在说说、动动中体验到乐趣,使活动一开始就进入到了一个有趣的氛围;活动过程中,教师带领着幼儿一起游戏,呈现了一种融洽的师幼关系,有效地运用游戏渗透单词"wolf"的学习,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习得了单词,游戏时要求孩子会说"Wolf, wolf, what's the time?"这句才能进行游戏,使听说成为了孩子的需要,使语言成为了游戏的规则,使得幼儿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去建构,成为语言的加工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主体;曾雅萍老师的《big and small》,游戏的形式尽量设计成幼儿参与面较广的形式和方法,让每个幼儿有练习的机会,通过打气筒会把气球变成不同的造型,让幼儿对很多东西由小变大的"变化"如"事物变变变"的结果惊叹不已,另外,第二环节拉圈和喂小熊,是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动静结合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英语活动中起来走走、玩玩,通过听老师的信号复习所学单词。不仅是这两个活动,每一次的活动,开课老师都绞尽脑汁地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让活动充满乐趣,让幼儿愉快地学习。
  六、根据课题研究方向,选择适宜且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
  我们的课题是《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性英语教育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幼儿园领域教学中渗透英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指导策略是我们的研究目的之一,因此,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统一思想,共同挖掘领域教学中能够渗透英语教学且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如活动内容"Wolf, wolf, what's the time?"根据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改编而来,领域教学的内容改编成双语活动,内容适宜且教育价值丰富,游戏时要求孩子会说"Wolf, wolf, what's the time?"这句才能进行游戏,使听说成为了孩子的需要,使语言成为了游戏的规则,使得幼儿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去建构,成为语言的加工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主体;活动内容"hiding game"根据音乐游戏"找小猫"改编成为一个语言游戏,幼儿在躲迷藏的反复游戏中自然地习得了句型"I'm here.",活动充满乐趣,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又学习新句型"I'm here."。
  经过了这一阶段的研讨后,我们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感觉压力重重,将在今后根据问题进行研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一、缺乏系统的研究指导方向。目前我们研究的方式是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去找领域活动中适合渗透英语教育的内容,最后再进行活动设计,这种方式可以明确我们的课题研究方向,但是,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表面上我们是根据一个主题展开,但是实际上,设计出的各活动很零散,缺乏系统性,似乎是各个领域都涉及但是又不专,而且我们缺乏可参考的教师用书,每个活动都需要教师自己设计,这对于教师无疑有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集体研讨后,我们有这样的设想:我们应该从各个领域入手,分步骤在各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让我们的研究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二、缺乏双语师资。我们课题组成员除了几名新老师,其他都是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师,他们各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及科研能力,但是仅仅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英语水平不高,导致他们暂时还不能承担开课任务,这也就限制了我们课题实验的广度,课题研究只能局限在几个课题实验班,这是目前我们双语课题组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2009年6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