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托班幼儿普通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级别

区级

编号

2005B038

跨入学说普通话的大门

--------农村小托班幼儿普通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手段,是人们沟通思想相互影响的桥梁,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口语开始。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在这期间儿童说话迅速而容易,”而我们农村小托班孩子由于受地区方言的影响,大多数新生入园时,往往听不懂或不会说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极差。本课题主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创设语言环境、运用游戏等活动、结合家园共育等方式,对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语言环境 普通话 口语表达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杂、方言多。各个地区的方言常常阻碍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普通话就象是一张名片,是一张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它作为一种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还是沟通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和接受知识的桥梁和基础。2001年国务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它的普及和推广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注:国家教育部袁桂仁部长在20039月在“第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上的讲话),因此学说普通话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

我园地处农村,幼儿来源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在和小托班孩子的接触中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学说普通话上发展很不均衡。如在全园新入园的小托班90名幼儿进行调查中,发现有96.6%以上家长和孩子沟通用的是方言;其中从小是爷爷奶奶们带大的占85%以上;说话平舌音、翘舌音混淆的占100%以上;性格内向、怕生、不肯说话、只会摇头点头等占27.8%以上;还有5%连点头、摇头都不愿意。而在对本园小托三个班90名家长学历调查中发现小学学历有2名,初中学历44人,高中学历35人,中大专学历9人。由此看出,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尤其是由爷爷奶奶祖辈们一手带大的幼儿,语言的表达更差,如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语句颠倒,不完整,代词使用混乱等等。具体表现为:

1、讲方言,不会说普通话的。许多孩子虽听得懂普通话但不会说普通话,一口地道的方言加奶音几乎难倒了所有不是本地的老师。如孩子们吃饭说成“茫茫”或“七凡”的,我管叫“囡囡或无”的。小便叫“细细或扎西还有的叫”扎水”,汽车管叫“呜呜”“笛笛”等等。不要管叫“噢依”。等等。

2、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的。如:将“周老师”说成“兜老师”将“里面”说成“米面”;称“哥哥”为“多多”;把“飞机”说成“灰机” 西瓜叫“西达”等。严重存在LNGK不分或ZCSZHCHSH不分的。更不要说前鼻音和后鼻音了.

3、不敢说普通话的。孩子们一听老师和他说普通话,就害怕。有的孩子一听教师和他说普通话,就紧张起来,闭着小嘴,任凭你怎样启发,就是不说话。或是摇头,不知怎么表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说话方式,孩子们不知道怎么表达,还有些孩子在农村土生土长,不见什么大世面,许多孩子一见老师就哭,尤其是开学初期。

4、乱说话的。由于大部分孩子生活中农村,农村许多成年人讲话随意,不拘小节,某些不良的习性、言语给幼儿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至于有个别孩子养成乱说话、说脏话等习惯。

怎样让小托班的孩子在接触规范的语言中学说普通话、使用普通话并自然而然地掌握普通话呢?

皮亚杰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2—3岁的孩子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学习语言也是最关键的时期。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在这期间儿童说话迅速而容易”而3—4岁的幼儿大脑机能和发育器官迅速发育和逐渐成熟,是掌握口语表达能力的有利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飞跃期。

美国霍华德、加盛纳和大卫亨利费尔德曼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一书中提出:“在任何社会中,语言都被排在重要的位置,得到高度重视;在每个领域,语言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大多数儿童在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就学会了说话,从婴儿时期的牙牙学语到一岁时已会说单个的词,到2周岁时已经会组成简单的词语,到3周岁大多数儿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及基本的语法和句子,到4—5岁儿童就越来越接近成人的语言模式了”。

以上研究证明:小托班幼儿正是学习普通话及口头语言的最关键的时期。从小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掌握一口流利、规范的普通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前提。鉴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幼儿“好模仿、学得快”等特点我们对新入园的2--3岁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类活动以及家园共育等形式,制定幼儿学说普通话的措施与对策,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㈡、研究的内容

1、语言环境对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影响。

2、游戏活动对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影响。

3、教师的自身的语言素质对幼儿的影响、

4、家庭与社区对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充满爱和鼓励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普通话。

环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新《纲要》中特别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积极提供宽松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支持鼓励吸收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它人交谈”。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而幼儿的口语表达,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积极创设愉快和谐的语言环境,开展学普通话活动,多给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开展。

1、充分利用晨间接待时间和每个孩子进行普通话交流。

晨间接待是教师和孩子交流沟通的重要环节。每天早晨我们总是热情、亲切的接待每个孩子。和孩子说:“早上好”并招呼孩子和爸爸妈妈说:“再见” 询问幼儿一些在家的情况:“你早餐吃什么?”“谁给你穿的衣服?”“爸爸、妈妈在家干什么?”等。,然后把他(她)们带在身边,亲近他们,并时常抱抱他们,用平和、亲切地语言和他们交谈,和他们一起玩,搭积木,看图书,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玩,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觉得教师和同伴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可以亲近可以信赖。同时,引导他们对教师和同伴的活动产生兴趣,产生想说话的愿望,当教师和同伴说话时,引导他们学习安静地听,并及时给他们说的机会。



案例:小一班的翁馨、王西晰小朋友,长得非常可爱,可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不愿意和教师、同伴交流,偶尔说话也常常有奶音,吐字不清,常常一个人发呆,或东张西望,渴望回家,离园时显得更是焦虑,心神不定,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经常去亲近他们,做一个有心人,和他们说说他们的爸爸、妈妈和家中的事,捕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给他们一个笑容,对他们一点小小的进步及时表扬,同时,引导同伴和他们多玩多说,一次餐后活动,我让小朋友自选图书,晰晰悄悄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老(希)师,我要一本书《猫和老鼠》。”我马上把图书给他,并说:“小晰晰说话有进步了,和老师说一遍,老师我要一本《猫和老鼠》的书”。并让他模仿着说,逐渐引导她说完整的句子。一个学期下来,他们都很乐意和我说话,还会常常主动把家中的事告诉我。现在,他们不仅上课大胆发言,还经常上台表演讲故事,朗诵诗歌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由此可见,尊重幼儿,亲近幼儿是开启幼儿开口说话的金钥匙,也是促进师生情感的溶和剂。(案例来自小一班杨金娣老师)

2、利用入厕、喝水等的环节纠正孩子的普通话。

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在入厕、喝水时是最想和老师表达的时候,但孩子们总是在这样叫老师:“老几,囡囡西西(老师,我要小便)”“囡囡巴巴(我要坐)”“囡囡要哈哈(我要喝水)”,于是老师就一一纠正他(她)们,一字一句,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他们说普通话。

案例:有一次早上喝牛奶过后,我带领全体孩子在玩游戏,突然张晨佳小朋友轻轻地走到我面前,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一言不发。我蹲下来问:“佳佳怎么啦?谁欺负你啦?” 张晨佳摇摇头,我又问:“那是不是想妈妈啦?”可佳佳还是摇摇头。我纳闷了。不知该怎么安慰她。佳佳哭得更伤心了,断断续续地说“我要扎水”我听了一头雾水。什么意思?看着佳佳哭得好伤心的样子,我感到好失败。这时保育员阿姨也过来了,问:“佳佳是不是要小便了”佳佳使劲的点点头。哦!原来扎水是要小便呀!后来保育员告诉我,龙坞方向的口音小便就叫扎水。有了这一次后,只要有机会我总是会纠正佳佳的口音。让她说简单的普通话。现在佳佳不仅再也没有在幼儿园说过龙坞话,而且还学会了说简单的普通话。(案例来自宝宝班袁文英老师)

3、利用午餐、入睡、起床等生活环节学说普通话。

小托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穿脱衣服都需要老师帮忙,平时我们就利用这一环节和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语句,注重及时的纠正。例如:在穿脱衣服时,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弄不开这。”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我解不开扣子。”于是,老师便抓住时机教他正确的语句。

案例:在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块长方形的小毛巾,每天午餐前,孩子们总是喜欢对擦嘴毛巾特别感兴趣。我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孩子们说说毛巾的颜色、形状、大小、用处等,还和孩子们讨论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方形的?幼儿可有兴致了,说出了许多方形的东西。还在教室周围找到了不少长方形的东西呢!有的说:“老师,放玩具的篮子是长方形的。”“放剪刀、书本的格子也是长方形的。”于是,一张纸、一块积木一本图书、一块泥工板,一扇窗都被幼儿找到了长方形。幼儿在愉快、自由的环境中畅说、交流。提高了学说普通话的能力。(案例来自小一班杨金娣老师)

除此以外,我们还把上下楼梯时让幼儿说“上”与“下”、“高”与“低”等反义词;盥洗时帮幼儿掌握盥洗用具和盥洗动作的名称,说出手指等器官的名称;进餐时让幼儿说出餐具名称,报出菜名;我们还把活动室布置成家的模式,让家长把和孩子的合影带到幼儿园,张贴在活动室,把活动室的空间划分成若干个活动区域,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图书角、玩具柜,都成为我们和幼儿学习说话的场所。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布置主题墙,并在主题墙上到处贴满孩子们自己的作品。让孩子对自己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减少幼儿的恐惧心理,促进了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交往和交谈。

南师大学前教育系周兢教授提出:“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普通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二、在各类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喜欢说普通话。

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小托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及方式正是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和生活活动对2-3岁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影响,利用幼儿无意识学习倾向,做到“教得有意,学得无心”,另外,小托班孩子喜欢具体形象的物体,其思维直接,所以他们总是边说边玩,边玩边学,因此游戏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

然而在我们农村小托班孩子词汇贫乏,他们在与周围进行语言交往时,而且在口语中用词不当的现象也很常见,因此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是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另一重要因素。

1、利用教学游戏培养幼儿正确发音

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总想摸一摸、动一动、试一试。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并且逐渐向集体现象性过度。鉴于此,我们准备了多种材料组织幼儿游戏。从而丰富幼儿的词汇,学会清楚地说普通话。

案例1:在游戏《百货商店》中,老师准备了一些苹果、袜子、帽子、糖块、饼干、书、小勺、手套、纸等,目的是教孩子正确使用量词,如个、双、顶、件、条、块、枝、本、副、颗、张等等。游戏开始:老师当营业员,,孩子们当顾客,孩子来买东西时必须把名称、量词说对了,才能卖给他。如果孩子说错了,老师就及时帮助更正。

案例2:在教学游戏《小鸭吃食》,在和孩子边玩这个游戏边正确指导幼儿发出“这”、“是”、“吃”几个音然后老师和小朋友分别戴上“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头饰,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是鸭妈妈,我们是小鸭子”。之后鸭妈妈带小鸭子找东西吃,鸭妈妈说:“小鸭子吃鱼”小鸭子一起做动作并说:“吃吃吃,吃吃吃”鸭妈妈若说:“小鸭子吃石头”小鸭子则摇摇头说:“不吃不吃”待小鸭子“吃”饱后,跟随鸭妈妈听音乐做鸭走动作出去游水。(案例来自小三班俞琼琪老师)

椭圆形标注: 图为游戏《小鸭找食》活动中


案例3在语言游戏 《好玩的广告纸》中,通过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玩纸的过程中,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愉快的气氛中,使幼儿的口语能力得到发展。另外,当游戏活动中出现出乎你意料的情景,如在“好玩广告纸”活动中,我请幼儿把广告纸撕成面条时,有一个小朋友就是不动不肯做,当我走过去,蹲在幼儿边上,轻轻地问了一声:“你饿不饿?”,他说:“我不饿,不想吃面条。”当时教师没有命令他,也不加以干涉,而是说,那你饿了再做面条好吗?最后这名幼儿看看,旁边幼儿玩得那么欢,他还是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案例来自宝宝班袁文英老师)

又如在体育游戏“拖拖拉拉”活动中,首先让幼儿自由地取拖拉机玩具后,自由地在一个空间内玩耍,通过玩耍后,孩子有了实践经验,然后提供机会让幼儿互相说自己的玩法,在此基础上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场地上设置一些障碍,从中参插儿歌等来巩固一些技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

通过以上这些游戏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反映,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富有情节的表演让幼儿在玩得过程中练习了绕舌音,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2、在表演游戏中学习说简单句

表演游戏是幼儿一项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作为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的语言,自始自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发展口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最佳的途径。如在游戏中,大家一起讨论角色分配,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发生争执了,就学会了辩论。在娃娃家中有客人来访,幼儿就学会了礼貌用语。妈妈一边给娃娃喂饭,一边与娃娃说着悄悄话。幼儿游戏的丰富创新,游戏中的相互合作,为幼儿爱说、乐意说,喜欢说创造了条件。

椭圆形标注: 图为角色游戏《大灰狼来了》的活动中案例1、大灰狼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游戏角色了,特别是小托班每天都玩也玩不厌。在角色游戏《狼来了》的游戏中,我们充分利用头饰的作用,在两位教师的相互配合下,组织幼儿玩狼来了的游戏。同时我们根据游戏情景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出门玩时要注意什么?遇见大灰狼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非常投入,在老师不断的启发下,孩子们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想到了许多的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2结合文明礼貌教育,练习用普通话讲文明礼貌用语,我们设计了游戏“兔妈妈请客”,让幼儿通过看、听等器官对“兔妈妈请客”的事件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教师采用启发性的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掌握短句:如“见到兔妈妈怎么说?”幼儿:“免妈妈好!”兔妈妈请小动物们吃东西时,小动物说什么?幼儿:“谢谢兔妈妈!”离开兔妈妈家应该说什么?幼儿:“免妈妈再见!”我们小朋友应该做个什么样的孩子?幼儿:“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并通过角色表演:老师当兔妈妈,孩子们分别扮演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等,边玩边练习文明礼貌用语。由于游戏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水平,所以幼儿争着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充分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案例来自袁文英老师)

3、在自主区域游戏中,巩固幼儿说话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日常活动中小托班幼儿进行的多为平行游戏,在相对自由独立的自主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巩固语言、语言交流的最佳时期。我们为幼儿创设语言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提供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卡片;及头饰、娃娃、小动物等让幼儿自由选择,选择图书阅读;选择图片讲述。并定期更换内容,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自在的在语言角游戏。同时我们还开设生活区、涂鸦区、拼拼搭搭区、医院、商店、理发店等等。创设与同伴交往的环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习惯说普通话。如我们班的陈鑫怡在“娃娃家”游戏中独自抱着个布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喂完饭,又把布娃娃放在小床上,盖好“被子”说:“睡觉了,小眼睛快闭上。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又要去医院打针了”。

又如在孩子完成积木拼搭以后,鼓励孩子再回头看看,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是一把枪,枪可以去打坏蛋的,这是飞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通过这些活动,较好地有助于幼儿形成一种连贯的、清楚的、有条理的口语表达能力,满足了幼儿用语言表达成功的体验,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

椭圆形标注: 图为幼儿在区域活动《娃娃商店》活动中


三、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规范普通话。

俗话说得好“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如果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语言不规范,那么怎么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由此看来,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及语言素养对幼儿学习普通话发展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

1、言传身教。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幼儿最崇拜和尊敬的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注重自身的语言素养。小托班孩子年龄小,好模仿,好奇心强,所以在平时,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语言做起,保证正确发音,遇到语音不能确定的字、词,就查字典,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在孩子面前运用正确的语言。

其次,讲究语言的氛围,给孩子一个比较温馨的环境,轻柔地对孩子讲话,让孩子逐渐感到老师的亲切感。说话时要柔和、耐心,不呵斥孩子。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叫肖添,他有一个习惯,总是学别人说话,别人一说他就学。有时老师说一句,他就底下学一句,学也学不会,说也说不清楚,还影响别人听讲。老师曾多次引导教育她也不行,但我没有因此厌烦她,反而更加亲切地来关怀,爱护他引导她学习语言的技能。几个月过去了,她不再这样没礼貌了,也不再打扰别人了,学习说话也乖巧了很多,老师组织的活动从而得以顺利开展。

最后,说话要慢而清晰。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理解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慢慢讲话,让孩子仔细听,让孩子听得清,听得懂。老师所说所讲要能吸引幼儿,用儿童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例如:老师为幼儿讲一个故事,要有表情,声音要有大有小,还要动用身体各部肢体语言,这样才能把幼儿真正吸引住。

2、呵护幼儿

小托班的孩子年龄小,对陌生的环境的适应慢,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开学初期刚入园的幼儿,对那些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用我们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孩子们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同时充分理解他,宽容的对待他,耐心帮助他,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使他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说好,让他获得表达的成功,体验交流的乐趣,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说过这样一句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3专注情感

记得我国的第一位学前教育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张博教授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广州一幼儿园有个外教是个人高马大的黑人,长相不雅,刚到幼儿园孩子们吓得直哭,但后来却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外教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体态语言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体态语言非常夸张,甚至把街舞搬到课堂中来,但孩子们对他的接纳关键在于他对教学的投入,以及表现出来的亲和力感染了孩子,孩子有充分的表达,体验的自由,师生间有真正的对话。有了相互的对话,一切教育都变的简单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象这位外教那样把街舞搬上课堂,但教学的语言、动作、表情却一定要生动、形象、丰富,甚至要夸张。值得我们学习与推广。

如:在语言游戏《抱一抱》的活动中,教师利用丰富的肢体动作,亲切和蔼的声音、以及笑容可拘的表情,马上把孩子们牢牢的吸引注了。在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孩子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和老师、同伴亲热的抱了又抱,和老师亲了又亲。使孩子们在整个活动充满快乐与幸福。

椭圆形标注: 图为语言游戏《抱一抱》活动中老师利用体态语在和幼儿交流


又如案例1我们给托班孩子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活动中,老师用甜美、幼稚的声音和天真、活泼、可爱的动作表现小蝌蚪;用稳重、深厚的声音表现鲤鱼妈妈;用沙哑的声音表现乌龟妈妈;用和蔼、亲切的声音表现青蛙妈妈;通过形象夸张的语言一讲述,故事中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就鲜活起来。孩子们在老师营造的语言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即使孩子们听不懂普通话,但仍然会对“听”产生兴趣。

案例2在游戏“去做客”的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形象而直观的小兔子头饰,利用木偶、音乐、大型塑料积木等布置了一个温馨的家。在带领幼儿去小熊家做客时,利用眼睛、手势等启发孩子们说说遇到小熊该怎么打招呼”。让孩子们一边跟着老师玩,一边用普通话学习简单的礼貌用语:如:“小熊你好!”当小熊请小动物们吃东西时,会说“谢谢小熊!”离开小熊家会说小熊再见等。特别是大会狼来了的时候,我们两位老师充分利用形象夸张的体态语言。带领组织幼儿进入游戏天地。在活动中老师一直扮演角色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在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小动物,她们争着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又例如故事《三只羊》、《小兔乖乖》、《拔萝卜》、《去小鸡家做客》等活动中老师均采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规范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收到较好地效果。现在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心了,变积极了,也更自信了。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是幼儿学习语言、接受语言的重要因素。

四、家园共育,推广普通话。

家庭是幼儿获得语言的第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有着丰富词汇,是发展口语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农村父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语言的丰富性、规范性都相对欠缺。同时在农村幼儿大多数时间和祖辈们在一起。语言能力受其影响较大。因此,要想说好普通话,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家庭的支持、配合是分不开的。美国语言教育专家指出:成人与孩子经常性的、有质量的谈话,与单纯让孩子听有关语言材料相比,前者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影响更大。父母意识潜移默化。

1、平等沟通

每个幼儿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经历和行为方式,每个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师只有熟悉幼儿及其家庭情况,才能有效地教育幼儿,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如孩子的习惯、爱好等,还有个别特殊幼儿,生理或心理有缺陷的,这些都需要家长提供药引,才能对症下药。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针对幼儿口语表达问题,我们专门组织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调查孩子在家说话习惯。并向家长汇报了孩子入园以来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向家长宣传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在家园栏张贴幼儿学习的儿歌,让幼儿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这些活动使家长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

2、协助督促

学说普通话,更多的在于家庭的支持与配合。首先在工作中我们总是主动和家长联系,时刻提醒自己和家长交流的方式,并不管在什么地方和家长交流都讲普通话。让家长感受幼儿园讲普通话的氛围;其次我们制定了幼儿在家学说普通话的表格,督促幼儿在家不忘说普通话;同时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如和孩子说说在园学习情况,讲讲幼儿园发生的事,学了什么本领等等。最后请家长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如:客人来访,让孩子主动用普通话打招呼。和孩子交谈时也配合说普通话。并随时纠正孩子的发音,丰富幼儿的词汇。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2、参与活动。

椭圆形标注: 周致远、王馨小朋友在学说普通话幼儿诗歌故事大赛中

为推广普通话,推进幼儿学说普通话有效进行,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类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并都得到家长大力的支持与参与。如:我们组织小班幼儿开展学说普通话宣传活动,请家长参与做推广普通话的标语。组织全园教师举行《学说普通话创编故事大赛》、组织小托班幼儿《学说普通话幼儿诗歌故事大赛》活动,活动邀请各班家长做首席评委。又如我们还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学说话》、《语言游戏观摩活动》、《经验交流》、《家长助教日》等等家长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我们均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关注。使课题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结果与分析

经过将近一年的培养,实验班的孩子基本能用普通话和老师、同伴、家人交流。大部分孩子能清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收到较好的效果。在0510月我园组织的《学说普通话幼儿诗歌故事大赛》中宝宝班的周致远、张佳懿等幼儿的精彩表演,博得全场家长、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参加区城乡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宝宝班的孩子在活动中流利的普通话、大胆地表现赢得开课教师和全场听课教师的开怀大笑。在班中,那些在交往活动中口语表达胆怯等有问题的幼儿,在游戏中也能轻松自如地与人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和对照班的差异明显。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参加幼儿园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观摩评比中和幼儿园教师创编故事大赛中均获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受到结对园汪庄幼儿园老师和园领导的一致好评。

如表一:实验班和对照班普通话能力结果比较

内容

能听懂普通话的

讲方言,不会说普通话的

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的

不敢说话的性格内向的

平舌音、翘舌音混淆

乱说话、说脏话的

班级

90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实验班

前测

87

96.6%

87

96.6

78

86.7

25

27.8

90

100

9

10

后测

90

100%

0

0%

5

5%

2

2%

61

67.8

0

0%

对照班

前测

88

97.7%

86

95.6%

76

84.4%

26

28.9%

90

100%

8

9%

后测

90

100%

2

2%

13

14.4%

10

11%

86

95.6%

6

6.7%

表二、两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内容

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乐意学说普通话

在老师的提醒下愿意用普通话大胆提问的

孩子在说普通话口齿清楚发音正确

孩子会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的

孩子乐意用普通话和周围的同伴进行交流

能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并能发难发的音

班级

90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前测

9

10%

7

7.7%

2

2%

4

4.4%

3

3.3%

2

2%

后测

90

100

90

100

84

93.3%

90

100

90

100

62

68.9%

前测

10

10%

14

15.6%

4

4.4%

5

5.6%

5

5.6%

3

3.3%

后测

57

63.3%

41

46%

46

51%

51

57%

40

44%

14

15.6%

分析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普通话发展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特别是讲方言的、乱讲话说脏话的实验班幼儿以基本没有。而对照班仍有个别存在。口齿不清、发音不准的,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好很多。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有较多孩子存在。从表二中我们发现实验前幼儿在活动中胆小不敢交往;实验后幼儿愿意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敢说、敢问,交往能力大大提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实验前,幼儿对于学习语言的兴趣不高;实验后,极大多数孩子兴趣高而且发言积极,喜欢在众人面前表演。孩子能较好地运用规范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愿望,语言能力明显进步,在与人交往中,幼儿能运用语言,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一些思考

经过一年的培养,我们发现小托班幼儿口语表达、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小托班幼儿年龄小,个别幼儿主动性交流还不多,性格胆怯的幼儿的口语表达还是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引导和鼓励。

2、由于本地区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加上许多孩子的接送都是祖辈们,家园的一些交流和合作很欠缺。特别是祖辈们要想改变他们说话的习惯有很大的困难。这些情况在一定的层面上影响了幼儿学说普通话的培养。因此孩子学习说普通话,需要家园的有机结合,否则事倍功半。

3、虽然我们结合普通话教学设计了许多活动,但由于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很难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因此要想让每个孩子都有足够充分的锻炼机会,还需要我们的努力。

五、结语

农村幼儿学说普通话,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加强幼儿园、家庭的密切合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断的学习规范化语言。才能承接起幼儿说好普通话、学习规范化语言的重任。

俗话说:“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加强家园合作的意识。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关注个体、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幼儿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往的乐趣。我们农村的孩子一定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敢说、会说、喜欢说,个个变得伶牙俐齿。

六、参考资料

1、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屠美如、楼必生主,2004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托班建构课程指导》楼必生、孙浣敬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 解读》朱慕菊主,2001年江苏教育出版社

4、《幼儿园语言教育与发展》 周兢主编,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幼儿园启蒙语言》缪仁贤、汤静主编,2002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6、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刊 2002—200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