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组织与指导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组织与指导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出处:南京市教研室
作者: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赵岭
一、选题依据
1、探究性科学学习是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最有效教育教学方式,但目前我国幼儿科学教育教学领域缺乏相应的研究与实践。
在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强调科学的学习要以“以探究为核心”(小学)或“突出科学探究”(初中)——这表明新的科学教育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以‘科学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这一理念为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所认识、所接受,她们开始尝试根据这一理念,对自己的科学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尝试以“探索”的方式,来组织和开展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但大量事实表明,教师在实施幼儿科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使她们常常在理念与实践中徘徊——她们或者错误地理解了新理念的内涵,或者中止了自己的改革步伐——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理念与要求的贯彻与实施。
我们发现,就科学教学的层面而言,由于教师们对“幼儿园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它与小学生的探究式科学学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探索式科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与策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认识不清,是许多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学活动陷入困境的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儿童探究式科学教学进行了较多地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它们的经验与方式与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不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近10年来,我国有些地区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模式(如“动手做”“STS”“做中学”等)。这些模式的引进,使我们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有了真且而具体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感性经验,进一步转变了我们的科学教育观。但是,在对这些科学教育模式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来自国外的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不能直接应用在中国的幼儿园,更是不可能替代我们自己对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的。
如:2002年,我国教育部与法国科学院合作,将法国的“做中学”科学教学模式引进中国,并选择了南京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全国共3个国家级试验区:北京、上海和南京)。历时4年的实验研究,一方面使得我们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方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初步掌握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法国的“做中学”并没有解决我国幼儿园开展“探索式”科学活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中法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大差异,使得在中国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完全搬照法国“做中学”模式是非常困难。如:在法国幼儿园,“做中学”活动组织是个体化和小组化的(最多不超过6人):幼儿园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教育背景,表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并且有着强大的支持体系为教师开展“做中学”科学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如法国科学院设有“做中学”专家组,全国各地设置了“做中学”资源中心与教研指导中心等)。而在我国,由于班级人数众多,幼儿教学活动的组织基本多为15人以上;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既缺乏的良好的科学学习背景,又十分缺乏关于如何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教学的培训、指导与帮助。
(2)在法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主要提倡者与研究者是科学界人士,他们更为关注的是科学教学课题与案例的开发;更为关注的是儿童个体的自主性、自发性和自由性的探究,却比较忽视从教育理论,特别是从教学论的角度,对“做中学”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研究,有关“做中学”教学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少。法国教师在组织“做中学”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她们也常常在理念与实践之间徘徊。
目前在法国,“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式依然是一个实验研究项目,还正处于实验研究的过程之中,还有许多重要问题尚未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开展对中国“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组织与指导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二、课题界定
1、本课题并不涵盖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的全部,而是指向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研究。
2、本课题中的“探索性科学教学活动”指的是适用于我省优质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幼儿园中的、大组性(10—17人)的科学教学活动活动。
3、本课题中的“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幼儿通过“亲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开展科学学习的活动,其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科学探究”主要特征:观察——问题与猜测——实验与记录——验证与结论等。
4、本课题中的“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与真实的科学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小学生的“探究式”科学学习也不在同一层次和水平上,而只是小学探究性科学学习的启蒙性教学活动。
在汉语中,“探究”就是“探索,研究”,而“探索”的解释是“多方寻求方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商讨”(摘自《汉语词典》)。从中不难看出:“探索”属于“探究”的范畴,但“探索”的内涵要小于“探究”,层次与水平也低于“研究”,鉴于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与真正的科学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小学生的“科学探究”也不在同一层次与水平上,而是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前期经验准备,因此,我们认为:“探索”一词更能体现出幼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以及它与小学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5、本课题研究的性质属于实践性研究,重在解决当前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为教师组织、开展幼儿“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1、探究式科学活动是个体学习科学,有效形成科学素养的主要教育途径,而学前期的有关科学探究活动经验的感知与积累,能够为儿童入学后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做好相关准备。
2、好奇心与探究欲是科学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核心素质之一。好奇心和探究欲是人与生俱来的,自发的探究是年幼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这为幼儿的探索式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同时,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不仅可以保护和发展的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且,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探索”和“探究”的素养和能力。
3、“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幼儿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4、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活动既要能体现出科学探究性活动的基本特点,又必须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5、只有符合我国、我省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教学条件实际状况的“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才能为在广大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所认可与接受。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初步明确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和主要组织方式。
2、初步明确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3、初步明确设计、组织和指导幼儿“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策略。
4、开发出一批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典型案例和课例。
5、确定《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指导手册》的内容与结构,编写《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指导手册》。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之间的别与联系。
2、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目标结构及具体目标要求。
3、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和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要求。
4、教师在设计、组织与指导幼儿“探索式”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与教学策略。
七、主要研究方法
1、分析比较法
通过与集体性、小组性(4人内)幼儿探索式科学活动比较研究,以初步确定大组性幼儿探索式科学活动的主要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和关系。
通过与小学“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比较研究,以明确幼儿“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经验总结法
我市幼儿园“做中学”科学实验以及其它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成果,是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与资源,对本课题研究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这些实验成果和经验进行梳理、筛选与总结,将那些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所用,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
3、教育实验法
在分析比较研究和经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初步确定“幼儿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和“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并根据这些“特点”、“原则”和“策略”,设计出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探索式科学活动的教学方案,再通过课题实验园教师的教学实践,来验证我们对这些“特点”“教学原则“的把握是否正确,来验证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
4、行动研究法
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都具有行动研究的特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推进实践。
八、研究步骤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课题研究准备及开题阶段 (对“做中学”实验的成果如案例、课例、幼儿与教师发展等,及经验进行搜集、汇总和甄别) |
2007年12月—2008年11月 |
赵岭、陈晓娟、周联、章丽、邱梅蓉 |
1、形成《“做中学”案例与课例汇总集》 2、有关经验总结和论文 |
对幼儿园“探索式”教学活动特点、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制出系列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
2008年11月—2009年2月 |
赵岭、周联、陈晓娟、章丽、匡莉 |
有关“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活动特点、组织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总结一份。有关幼儿园“探索式”科学系列活动设计方案3份(小班、中班和大班各一份) |
各活动方案实施与实验验证阶段 |
2009年2月—2010年2月 |
邱梅蓉、陆晓民、徐毅、朱蓉、乔俊、芮群、刘虹 |
形成实验总结3份(小班、中班和大班各一份) |
课题总结及形成课题研究成果的阶段 |
2010年3月—2010年9月 |
全体课题组成员 |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制《“探 索式”科学教学活动指导手册》、编写《课题研究论文集》、编写《“探索式科学活动课例集》和《幼儿操作画册》各一本,拍摄典型课例光盘1—3盘。 |
结题阶段 |
|
赵岭、周联、陈晓娟、章丽、匡莉 |
《研究报告》 《论文集》 《指导手册》 《课例集》 |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能力和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课题负责人赵岭是资深专职幼教教研员,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近20年。曾参与或主持了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的成员中有一名是江苏省幼教特教教师,有3名是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3名为南京市幼教“优秀青年教师”,其它成员均为区县级幼教“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青年教师”。她们是南京市幼教教研的骨干力量,多次参与和主持过国家和省级等高级别的课题研究工作,并获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均参与过有关幼儿园科学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工作,并且其中有2人曾到法国接受有关科学教育的培训。
2、课题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实践基础
2002年,教育部开展了中法合作项目“做中学”科学教育课题研究,并在全国设立了3个国家级实验区,南京便是其中之一。03年,省教育厅亦与法国合作,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南京市被定为省级实验区。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是南京市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研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该项研究。
“做中学”表现的是一种“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式。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使我们对“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式,从理念到实践都有的较深刻地认识与体验,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实验的后期,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根据“做中学”理念,对适合我国,特别是我省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幼儿探索式科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探索与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课题研究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组织保证。
(1)、南京市教研室高度重视本课题研究,并且,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管理上的保证:市教研室在全市选择了14所省级优质园为项目试点园(由市教育局批准与备案),并有一定项目研究经费投入。
(2)项目试点园的业务园长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这为各试点园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管理层面的保证(时间、资源、资金与设施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义务教育阶段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5、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