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题组到大公司

从课题组到大公司 

 

上海交大丁文江课题组去年与4家企业联合组建总股本达1000万元的股份公司,目前公司总资产已翻了一番,探索出一条科研人员创业的成功之路。

 

   一个仅有56个人的小课题组 经过5年发展,去年初与4家企业联合组建总股本达1000万元的发起式股份公司,其中,课题组的科技资本达20%,课题组负责人担任新组建公司的法人代表。短短1 年间,公司总资产已翻了一番。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课题组,探索出一条科研人员走出学校、科研所创业的成功之路。

 

  丁文江课题组的最大特点是"科研围着市场转"。作为从事新材料和铸造技术研究的专家,丁文江和他的同事们瞄准国内市场的空白,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攻关。如针对方场需求无公害有色合金冶剂,课题组先后开发出20多个品种。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课题组就开发什么产品。因此,该课题组的大部分成果最终都得到了转化。由于产品新、技术含量高,且比进口产品价格便宜,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由此形成了新的企业甚至产业。

 

  该深题组曾向不少企业转让成果。但成果都是被企业一次性买断,不仅科研人员所得甚少,而且由于科研与产业处于断裂状态,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合作大多不太成功。有的企业拿到很好的项目,但至今未能在生产上形成规模。丁文江认识到,科研人员应直接介入产业化过程。

 

   1996年,课题组把275万元经费作为投资资金,成立爱尔思模具制造公司,对自己研制出的Ls法模具快速成型系统实施产业化。这一技术可用于轿车曲轴、轮轴、轮胎等模具的生产。被美国通用公司的专家看好,订单纷至沓来。到1997年底。公司资产已达近干万元。

 

  为把"盘子"做大,在徐汇区政府的支持下,爱尔思公司作为控股公司与4家社会企业组建成上海盈河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丁文江担任公司董事长,由一个科研人员成为一个懂科技的企业家。

 

  他负责的课题组人员也获得包括"干股"在内的种种收益,并不断对公司的壮大作出贡献,成为企业坚强的科技后接。由于形成了科研与产业、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课题组对科研人员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目前已拥有40余名成员,成果项目也成倍增长,人均科研经费则由5万元增至20万元。

 

  丁文江告诉记者,在工程领域,科研只是产业化的第一步,市场才是科研的起点和终点。一些高科技成果不是单纯的产品,必须有很多后续的改进工作,在产业化过程中,成果还可以得到不断改、发展。他还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科技成果耍转化为生产力,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就需直接介入产业化过程,对产业化过程有监控权,有条件的话,可直接去实施科研成果产业化。丁文江认为自己的公司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坚定了他由一个科研人员成为科技型企业家的信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