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师自白书吐槽:教师申报课题就是报账


四川大学教师周鼎“自白书”引热议 盘点周鼎个人资料(图)

新华网四川频道12月24日电(本网记者 吴晓颖)对四川大学历史教师周鼎而言,24日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在此前一天,这个自嘲无名、无德的教书匠,因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痛斥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沉疴顽疾,而“始料不及”的上了人人网头条,成为网上话题人物。

“学生的数量比学生的质量更重要,因为高校经费的划拨与招生数量有关,与毕业质量无关。”“最牛逼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学生听众的人。”“一所高校就是一座衙门。”……23日晚23时,这篇言辞激烈的《自白书》在人人网上一经发布,迅速引起围观、热议。在2000多字的长文中,周鼎直刺高校三大“软肋”:教学质量每况日下、教师评职称重论文轻讲课、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拿课题经费。

39岁的周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自己之所以写这篇看似吐槽的《自白书》,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爱之深,痛之切”。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近年来,四川大学在本科生中推行“通识教育”,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公共课教学,在职称评定上,专门为公共课教师开辟了绿色通道。

周鼎说,他内心很认同这项改革,几年来为学生开设了多门公选课。今年,他被所在学院推举作为公共课教师参加副教授评审,最后被告知因工作年限、工作量不够而落选。

“我知道,在改革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出现各种差强人意的状况。”周鼎直言,写《自白书》不是因为落选发泄私愤,而是痛定思痛反思整个教育机制,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任教8年的周鼎,职称仍是讲师。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教师简介中,因职称过低,找不到关于周鼎的只字片语介绍。周鼎说,他此前多年未参加职称评审,因自知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不达标。与写论文、申报课题相比,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他最擅长的教学中。

在2014年下半学期,周鼎教授了两门公选课,一门专业课,一周共上10个学时。“我对自己讲课有种洁癖,只要有一堂课没讲好,就会沮丧上一整天。”周鼎说,自己对教学的痴狂,也许是受家风的熏陶,他的父亲也是历史老师。

在学生中,这个常把“讨人喜欢的老师未必是好老师”挂在嘴边老师,口碑颇佳。周鼎曾荣获四川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老师”,四川大学文化素质公选课最受欢迎教师奖。一些平素听他课的学生形容他“言辞直率、讲课风趣”,“上课比百家讲坛还有意思”,“教室从来都是挤满了人”。一些学生还将他平素的言论整理成语录,发到社交媒体上。

虽然,此前他曾在个人网页上宣布“告别公选课讲台”,但周鼎告诉记者,他被学生们的挽留、支持打动:“教师就像一名战士,课堂就是阵地,绝不轻言放弃,会继续将‘公选课进行到底’”。

在人人网个人主页上,周鼎的头像是一张颇为严肃的照片:他蹲在地上,周围漆黑一片,唯独他头上戴的那顶探照灯帽闪烁着光亮。在他心中,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恰是照亮大学的探照灯。“虽然大学的光芒如今似乎暗淡,但只有在这里,才瞥见了自由的光芒。”他如是说。(完)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