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编号: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课题类别: 体卫艺
研究方向与范围: 基础教育11
课题主持人: 王美玲 魏玉才
所在单位: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申报日期: 2016.10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初中教育专项、青年教师专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项、乡村教师专项、学生资助专项、教师发展研究专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体卫艺研究专项)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课题类别”栏按专项类别填写,如申报“初中教育专项”者就在此栏填写“初中教育”。“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第五部分“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之二中“重点研究方向”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依法治教”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1”,申报职成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电话:025-83758278,83758279。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第一主持人姓名 | 王美玲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0.07 | ||||||||||||||
行政职务 | 无 | 专业技术职务 | 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教学实践 课程开发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无 | 电 话 | 18248874016 | |||||||||||||||||
工作单位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371178913@qq.com | ||||||||||||||||||||
通讯地址 | 扬中市三沙公路彩凤桥西侧 | 邮政编码 | 212200 | |||||||||||||||||||
第二主持人姓名 | 魏玉才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83.10 | |||||||||||||||
行政职称 | 总务处主任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教学实践 课程开发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无 | 电 话 | 13852993008 | |||||||||||||||||
工作单位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879148308@qq.com | ||||||||||||||||||||
通讯地址 | 扬中市三沙公路彩凤桥西侧 | 邮编 | 212200 | |||||||||||||||||||
﹃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C | ||||||||||||||||||||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 参与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竹文化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已结题。 参与扬中市小课题《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活体验的研究》,已结题。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让课程成为“超市” | 《同在蓝天下》江苏省“蓝天杯”优秀论文汇编之四 | |||||||||||||||||||||
《自燃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 《镇江好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ISBN978-7-214-15283-1 | |||||||||||||||||||||
大数据时代下的我校学生成绩数据分析应用 | 《读写算》2015年第九期ISSN1002-7661 | |||||||||||||||||||||
《活动促发展 建家谋幸福》 | 《镇江教工》,2013年第4期 | |||||||||||||||||||||
让课程成为“超市” | 《镇江教工》,2012年第4期 | |||||||||||||||||||||
《做会种庄稼的农民》 | 《镇江教工》,2010年第3期 | |||||||||||||||||||||
|
| |||||||||||||||||||||
|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丁红忠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中级教师 | 美术教学 | 课堂教学实践、青春霓裳课程开发实施、文献综述 | ||||||||||||||||||
许群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中级教师 | 美术教学 | 乡土资源调查、教学实践、面塑课程开发实施 | ||||||||||||||||||
高蓬梅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中级教师 | 美术教学 | 乡土资源调查、课堂教学实践、摄影课程开发实施 | ||||||||||||||||||
贾燕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中级教师 | 美术教学 | 乡土资源调查、园艺课程开发实施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学走生活化之路是必然趋势。 但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不理解学习美术的意义,对身边的事物缺乏兴趣,感受不到大自然、艺术的美;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大同小异,模仿居多,缺乏创意,缺少生命的灵气和生活的情趣。究其原因在于当下的美术教学远离了孩子的生活,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不会表现生活、表达情感,不能体会美术独特的实用价值。 乡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本土化特征,在美术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试想,基于乡土资源的美术生活化教学贴近学生实际,从生活出发,体悟生活、回归生活,将会在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们把课题定为“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 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乡土资源 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吴刚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文中均指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村镇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具体指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乡土资源从内容上分为自然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有城市、社区、校园等;自然材料,有沙石瓜果、花草树木等)、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美术文化,有民俗风情、古建筑、民间艺术;现代美术文化,有当代艺术家美术作品、现代视觉影像艺术、现代建筑与装饰等)、社会生活资源(包括各种活动,有节日、庆典活动、文化艺术主题活动;社会机构,有图书馆、展览馆等;网络资源,有局域网、校园网等)。 本课题中的乡土资源,特指扬中地域范围内的乡土资源。扬中市位于长江中下游,东北与泰州、扬州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早期居民来自大江南北,六邑交错,八方杂处,南腔北调,在多元文化风俗的融合与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扬中乡土资源主要包括芦、柳、竹和湿地、江河等自然资源;反映扬中岁时节俗、生产生活等的面塑、剪纸、柳竹编、竹笛制作等民间艺术和婚丧嫁娶、扬中地名传说、扬中民居等文化资源;文化艺术节、河豚美食节等社会生活资源。 2.生活化教学 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 3.美术生活化教学 是指美术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生活引入课堂和课程,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将美术应用于生活的教学。 4.基于乡土资源的美术生活化教学 “基于乡土资源”是指“在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基于乡土资源的美术生活化教学”是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开发和利用扬中自然、人文、社会等乡土资源,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和课程实施把富有乡土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增强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中叶,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皮亚杰建构主义、尤·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等理论的影响下开始重视多种资源的利用,并将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融合到课程中去,如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英国的“开放课程”。 “生活化教学”衍生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 的教育理论。在西方,范梅南坚持:“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论文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 而应该 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教育学存在于“极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马克斯·范梅南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3页)。贝茨指出:“教育思考直接面向处在家庭、学校的特定情境中的儿童本身, 直接面向儿童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关系”。萨恩斯的现象学把世界理解为由各种意义组成的有机体,认为“只有通过发现世界这个整体之中 的各种关系我们才能发现或生成意义。因为现象学把知识和兴趣联系起来这 就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抽象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各学科均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两方面做了说明。例如,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就美术生活化教学问题,“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我们在中国知网搜索界面以“乡土资源”为关键字搜索,共找到 1404条结果;以“美术乡土资源”为关键字搜索,找到150条结果;以“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篇名搜索,找到 272 条结果;以“美术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篇名搜索,找到548条结果;以“生活化教学”为关键字搜索,找到 5,703 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关于各学科包括美术学科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比较广泛,“生活化教学”成为当今教学和改革的潮流。 但是当我们以“美术生活化教学” 和“生活化美术教学”为篇目和关键字搜索时,分别找到5条、143条和1 条结果;以“乡土资源 生活化美术教学”做篇名搜索时,找到62条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基于乡土资源的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不很广泛。 通过查看文献,我们发现,相关研究重视实践,缺少理论总结,尤其是美术生活化教学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和实施途径。另外,基于乡土资源的美术课程开发也未能形成体系。 研究价值: 1.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建构扬中乡土资源体系,从实践与理论层面形成扬中乡土美术资源的筛选、分类、开发和利用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3.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乡土情怀与民族认同感。 4.有利于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5.有利于学校开发出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与活动内容,推动学校美术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乡土资源应用于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初中生美术学习的现状,让他们在生活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自然、生活的关系,认识扬中乡土资源独特的艺术价值,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利用乡土资源,在生活化美术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 研究内容: 1.扬中乡土资源的现状研究 (1)扬中乡土资源的分类研究。根据功能特点、空间分布、性质、存在方式、存在形态、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等,对乡土资源进行相关分类。根据课程化的要求,对扬中乡土资源的载体形式与存在状态进行梳理。 (2)扬中乡土美术资源的价值研究。对扬中乡土资源课程化的可行性、价值取向和筛选机制的研究。从适应性、开放性、高效性、特色性、科学性等方面,确定扬中乡土资源的价值与利用原则。 2.扬中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利用现状研究 通过查找资料,在师生中调查在学校教育中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教育的现状,分析各校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对于扬中乡土资源的利用现状,探索扬中乡土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3.基于扬乡土资源的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研究 (1)分析初中美术各领域教学内容,筛选与之适配的乡土资源,对初中各年级教材进行重组和拓展。 (2)基于扬中乡土资源的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堂导入、情境创设、活动方式、作业布置等的研究。 4.基于扬中乡土资源的美术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结合扬中乡土资源进行各校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面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扬中市西来桥学校) (2)民俗剪纸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3)摄影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扬中市兴隆中学) (4)园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扬中市联合中学) (5)青春霓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研究重点: 扬中乡土资源在美术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思路: 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寻求课题相关理论支撑,了解扬中乡土资源现状,对扬中乡土资源的进行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的实践,在实践中达成研究目标,获得扬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途径。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6.10~2017.01) 1.进行文献检索和综述,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明确研究目标、方向和重点。 2.调查扬中乡土资源及其在美术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3.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确定研究内容框架,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制订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7.02~2018.08) 按研究方案、学期研究计划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基于扬中乡土资源进行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探索实践。 第二阶段(2018.09~2019.02) 总结回顾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初步总结和反思,举行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邀请专家给予意见与建议,对课题研究方案作适当的调整,明确后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结题阶段(2019.03—2019.08)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师生美术作品;教师论文、反思;专题网站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做好准备。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了解课题的研究价值,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生活化美术教学相关理论,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2.行动研究法:在生活化美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再实践,逐步获得乡土资源在生活化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方法以及生活化美术教学的策略等。 3.经验总结法: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密切联系的事实材料,分析、归纳教学实践中采取的相关措施,对取得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提炼,进行总结。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建构起适合学生、教师、本校的美术课程资源体系;基于乡土资源的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等;基于乡土资源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对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创新之处: 1.选题富有挑战性。以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生活化教学所进行的研究已在各地、各学科开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课题成果影响深远,但一方面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偏少,且仅停留在实践层面,另一方面在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基础上的生活化教学研究基本空白,本课题实现了二者的融合。 2.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上,重组初中美术教材内容、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对改变当前美术教学重技能,作品缺少创意、情感匮乏的现状,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 |||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扬中乡土资源的现状调查报告 相关文献综述 | 研究文集 | 2017.06 |
乡土资源在初中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中课例与课堂实录(视频) | 视频课 | 2017.12 | |
教师论文、反思集 | 研究文集 | 2018.06 | |
基于乡土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8.10 | |
师生作品展 | 展览、校刊 | 2018.12 | |
最终成果(限3项) | 面塑、剪纸、服装设计、摄影、园艺等课程教学展示 | 课程展示 | 2019.05 |
扬中美术乡土资源库及校本课程专题网站 | 网站 | 2019.06 | |
美术生活化教学视域下的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 研究报告 | 2019.08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深厚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成员均为美术学科专业教师,来自城乡四所学校。课题主持人为镇江市骨干教师、扬中市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教科研经验。课题成员参与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和市“十二•五”规划多个课题研究,课题成果获省课题评比一等奖、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组员参与研究的课题,如:《GBR课程的研发及思考》、《以竹文化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促进城乡美术教学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活体验的研究》、《农村学校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等,也涉及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等内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硬件方面,扬中市政府、扬中市教育局花大气力促进城乡美术教学均衡发展,新建了美术教室,添置了大量美术器材和现代化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和课程开发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师资方面,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学段和各校情况成立了美术学科共同体,成员分别来自城区一流学校和偏远乡镇学校,实行共同体内部定期流动机制,确保课题成员相对固定。 另外,扬中市教育局结合各校实际,在全市形成了“一镇一主题、一校一特色”的艺术格局,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先决条件。 3.充足的时间保证 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的方法,即组员在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边上课边研究、边开发边研究,边反思边研究,无需教师额外投注精力,可以确保研究时间。 4.完善的教科研制度 各校制定了完善的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对课题、论文、案例获奖和课程开发等给予奖励,大大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5.充裕的资金保障 各校教科研经费充足,仅我校全年可用经费达20万,能够保证课题经费,确保课题按计划顺利实施并最终完成。
|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仟元的研究经费。 本部门(单位)帐号: ;开户银行: ;户名: 。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