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

  济源市实验中学课题组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研究》是由我校承担的河南省教育互联网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省级研究课题。2015年3月申报,经由河南省教育互联网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专家组审批立项。

  本课题预定研究周期为二年,即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分四个阶段完成研究计划。截至2016年12月,已按计划完成了三个阶段任务,现将该课题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作一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价值

  (一)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一套信息技术环境下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较高的学校互联网环境下德育实施和德育管理的行为模式。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研究”是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和互联网整合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研究内容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主要包括:

  1.研究初中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2.研究互联网时代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

  3.研究如何提高教师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道德教育意识,保证学生健康、安全地应用互联网。

  4.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和互联网整合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研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初中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6.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德育途径的拓展必须借助信息技术超级工具的影响力,这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课题紧密贴近当前社会现状,有效选择教育资源,以多种活动形式,扎实有效的展开教育活动,形成学校互联网环境下德育实施和德育管理的行为模式,最终达到提高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互联网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证,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观、世界观,从而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基础条件

  1.理论基础

  (1)近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易受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教育信息的刺激程度的影响。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互联网也通过信息技术传播,腐蚀未成年人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武装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机信息技术活动为中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国家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的意见。

  2.研究基础条件及创设

  (1)硬件条件:

  学校现有配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录播室和微机室;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办公计算机一台,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一台;每间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并连接互联网。学校现20M光纤接入,24小时接入互联网。学校校信通、校园广播系统、远教系统、微信平台等德育工作信息技术搭建平台,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德育教育连接。

  (2)软件建设:

  学校网站(http://www.jysyzx.com)由我校教师自己建构,目前日访问量约1000 IP,页面访问量为5000页左右,成为教师、学生、家长沟通和学习的桥梁。目前更新率与访问率均居我市第一,得到了济源市教育局电教站的肯定,被评为市优秀教育网站。

  学校现拥有360云盘、教师制作课件库、学校图片资源库、学校文件资源库、学校录像资源库、学校软件资源库、优质录像课资源库等,资源比较丰富。

  学校还拥有博客圈,校讯通,班级微信圈、班级QQ群,方便家校之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建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还有固定学习交流时间,便于专题交流、积累研究资料。

  (3)师资培训方面:

  学校注重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参加济源市电教站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Power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软件的实用培训,确保每位教师能够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操作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证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辅之以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2)课题研究思路和操作技术路线。

  本项课题的资源环境是信息技术环境。研究内容是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和互联网整合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校园网、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研究内容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研究目标是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一套信息技术环境下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较高的学校互联网环境下德育实施和德育管理的行为模式。

  本课题紧密贴近当前社会现状,有效选择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适应年龄、身心特点,以多种活动形式,因势利导,扎实有效的展开教育活动,形成学校互联网环境下德育实施和德育管理的行为模式,最终达到提高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互联网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证,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观、世界观,从而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1.认真制订课题工作制度,确保研究工作的落实。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拟定工作计划,制定了课题基本工作制度,包括: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按时接受课题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主要研究人员每学期上研讨课、要有论文课件发表或参赛、查询课题相关最新信息、外出参加相关研究学习活动等,2016年3月、5月主持人李培兴和主要研究人员周秋利分别参加全市物理和政治学科优质课比赛,课堂上渗透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研究成果,受到评委一致好评。

  2.定期召开研究会议,不断汇总交流研究情况。

  从2015年7月开始,根据课题进展,课题小组主要研究人员有时每周、有时两周、最长一个月召开一次研究会议,讨论课题当前研究问题,讨论大家在研究中的疑难困惑,确定课题下步具体操作方法,为课题顺利有效地进行给予鞭策、鼓励和保障。2015年12月成功召开了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阶段交流大会。会议中,苗胜男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外语研究课,王校长就课题研究的进展和问题做了全面解析,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力量。

  3.明确研究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证研究法,辅之以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对典型的德育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找出良好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上升为经验并撰写论文,留下德育过程中智慧的点滴结晶,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

  五、突破性进展情况

  (1)健全组织机构,保障研究实施。

  为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有序的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领导小组,由主持人李培兴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李中礼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管理,苗胜男、周秋利老师负责研究工作的过程性管理。还专门成立了以教科室为主的课题研究中心,研究范围辐射到各个学科。课题组成员相互协作,每学期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由于管理规范、职责明确,使得我校该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

  (2)加强培训,建设现代化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这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课题组始终把提高成员信息素养放在工作首位。

  1.加强学习,提高成员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素养。

  观念决定一切,为调动广大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不断夯实成员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狠抓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以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学习材料,并据此编印了学习提纲,组织学习、深入讨论,为课题研究实践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组织培训,提高成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始终重视加强对所有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自我研修相结合、操作技术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实践运用和相互研讨交流相结合、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我们首先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省、市相关培训,有目的地培养大家成为有课件制作和网站开发能力的领头人。利用成员中张扶千老师本身就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优势,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3位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运用能力的培训,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基础上,学会资源的搜集和课件、网络电子作品的制作。

  (3)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构筑网络交流平台。

  开辟信息技术专题留言栏、专题咨询信箱,建立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思想引导和行为干预。

  通过学校网站向学生推荐有益网站。开辟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信息技术道德培训,使用信息技术与家长交流互动,促进家校合作。进行网上学生社团活动,网上家访,对学生进行网上帮扶。

  教育活动的网络化、科学化管理,不仅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也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德育活动。

  (4)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德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前三个阶段,我们着眼于多媒体支持下有效德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研究。在这种模式中进行教学主要研究媒体对德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和利用媒体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修正。从实际效果通过“案例分析”提取出研究初期适合推广实验的“情境——探究”德育教学模式深入研究,初步掌握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探究”模式的应用方法,以教学实效来检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德育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六、研究成果情况

  1.课题研究中教师专业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一是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意识到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理应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遵循社会发展,努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素质教育。

  二是教师地位角色及教学设计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我校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理念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不再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教师面对的教学媒体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导向者、组织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教师是发现者,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教师是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利用现代各种媒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既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多的是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瞄准一个目标----改善课堂内外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突出两个关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教师课前准备流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努力营造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备课的范围和渠道不仅有手中的教材、教参,还有更为广泛的网上资源,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了,学生学习过程就不会单调乏味,教师的课前准备就会从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丰富性加以考虑,就会从媒体的选择上下功夫。比如:在实验类学科课堂演示实验时,为了使得整个教室各方位的同学都能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我们通常使用实物投影仪来达到理想效果;在小组讨论交流作品时,我们通常使用实物投影仪;在展示交流学生课堂及时作业时,我们通常使用实物投影仪。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时,我们通常使用图片、音响、录像、录音;在设置真实情景时,我们通常使用图片、音响、录像。在完整表述一个概念、一个单元或一章节时,我们常常使用PPT等。这些方法都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特点充分发挥其功能,能力达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目的。

  2.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环境下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把教师的“教授”变成了“互动”,学生由学习的被动参与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实现学生学习主体本位回归。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呈现不再单一而十分丰富,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在具体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来加以实施和开展,并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较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学生能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听课,而不是被动听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了,可以是情景学习、合作探究,可以是归纳总结、演绎发散,可以是课内集中学习,可以是课后网上自我调控学习。学生们课后的提问增多了,思维变得活跃了,很多都涉及到课外知识,可以看出学生们是在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场所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是向外还延展到了家庭和互联网上,在学习的时空上获得了很大的拓展。在这漫漫地“细雨润无声”中体验学习快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主要问题和困惑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1.如何更好地进行专题网站与校级资源库的规划和建设。专题网站的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日常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搭建好该平台,不仅有助于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而且还将对我校其它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起到良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为此,在学校行政的指导下,课题组联合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初步设计并搭建了学校课题组的资料交流平台,以供在校内进行交流和沟通。我们希望学校能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牵头,各年级备课组为核心,备课组长负责组织资源,与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教导处一起共同建立好专题学习网站。

  2.课题组成员研究的积极性虽然高涨,但是不能很好地带动大部分教师也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教学观念落后。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还不能充分适应形势发展、课题研究的需要。

  3.学校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及深度还不够,措施还不得力。

  4.信息化集约程度及共享程度较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督导管理评估运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下阶段工作设想:

  1.完成课题运作的科研网站工作平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和交流,方便课题组成员更有效地进行整合研究。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推动课题以良好的态势保持健康的发展。

  3.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把课题研究与实际教学工作有机密切地结合起来,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4.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包括媒体素材的收集,网络课件的制作,学习网站的建立等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