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活动教学法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有着独特的价值,也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在初中思品课中采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对这些经验的总结,仍处于零星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停留在经验层面,理论提炼不够。

2、反思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不少课堂正在步入片面求“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①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基本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②目标异化:活动的设计偏离教材内容,偏离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效率低下。③理性缺失: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数量、频率及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中的思维成分。在活动进行中,由于受预设内容和环节的限制,节奏过于紧凑,学生时常处于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很少有时间揣摩活动的价值。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形式上是活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为活动所牵制。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的实效。

 3、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符合本地区学情的思品课活动教学案例较少,老师在设计活动教学时可以参考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

 

二、研究的内容

1、当前思品课活动教学的误区及成因分析。

2、思品课活动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策略研究。主要包括:思品课活动资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思品课活动资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开发思品课活动教学资源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存、管理思品课活动资源,使其能更方便地为教师教学服务?

  3、思品课活动方案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创设活动情境;如何设计问题;思品课活动方案设计的具体案例和点评;思品课活动方案设计的原则等。

4、思品课活动教学方案的实施策略研究。主要包括主要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如何在活动教学中体现;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等。

5、思品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研究。主要包括思包括品课活动教学的课堂观察如何进行?评价思品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三、研究的意义

课题的研究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配套教材,以行动研究为主,既有理论的升华、提炼,也有丰富的、翔实的、生动的来自一线课堂的案例和学生作品,操作性强,对更新思品课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设计和实施有效地思品课活动教学,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引领价值。

四、研究的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论水平;提高思品课活动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驾驭的能力、课堂观察的能力、课后反思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2、学生成长目标:在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中,丰富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编写思品课活动教学案例集;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整理学生作品(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ppt等)

五、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为辅。主要使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分工和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4月)

1.组织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2.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

3.撰写开题论证报告,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4.聘请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指导。综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内容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

(二)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2年1月)

第一阶段:前期数据收集阶段

1. 整理已有的相关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梳理研究时所存在的问题,为下阶段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2. 建立课题网页及博客,上传已有相关资料。

3.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验、课题开展阶段

制定、修改完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收集处理有关资料,形成阶段报告和论文。

在实施实验过程中,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作为抓手,主要“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教学设计、教师访谈记录、教师教后反思”这六个环节展开研究。

具体安排:

1、        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每人开设一节研究课,以教学沙龙的形式对本课题突出的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向课题网页上传相关资料。

2、        收集优秀教学案例与反思,编制教学案例集;搜集相关课程资源,充实课程资源库;每人撰写一篇围绕主题的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1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成果反馈、交流,推荐课题组成员上专题汇报课。组织力量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发布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分工

(一)具体分工

沈亚琴: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领导实验工作全面实施,进行阶段总结,调整实验进程,布置实验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结题工作报告,编撰《正衡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案例集》,准备结题鉴定。

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本备课组老师研究课的策划、组织工作和搜集教学案例,充实课程资源库。

唐丽丽:负责劝阻课题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上传工作。

(二)研究方向:

   卞雁翎、蒋礼金:思品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研究

   滕丽琴、唐丽丽:思品课活动方案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

   阚玉英、邹荣昌、白莺:思品课活动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策略研究

   沈亚琴、王飞、蒋月云:思品课活动教学方案的实施策略研究

三、预期目标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结题报告

结题

沈亚琴

论文5篇

发表或获奖

课题组成员


教学案例15例

编辑成册,充实资源库

课题组成员

研究课10节左右


课题组成员

学生作品

充实教学资源库

课题组成员、相关学生

课题完成的时间:2012年11月


七、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等)。

②主持人参加过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有9位已参加过一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均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中,有市骨干教师2人、教学能手3人、教坛新秀2人,课题组成员在省市及其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2、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

(2)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3)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4)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5)提供丰富、翔实的案例集和课后反思,有利于课程资源库建设。

3、时间保证

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4、设备保障

学校所有教室均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配有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存量丰富,供实验教师借阅;课题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