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课题研究的缘由:

①中学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尤其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

②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给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认识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模式呈现,有什么原则?如何管好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如何评价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成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③中学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原来思想品德课单一的封闭的说教模式,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因此,如何转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观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传授知识和德育双重功能,这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2、理论意义:

①科学指导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开展;

②.体现思想品德课明确的价值导向性;

③贯彻和落实思想品德课新课程理念。

3、实践意义:

①变封闭式教育思维为开放式教育思维,解放学生的头脑,冲破学生的束缚,把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学生操作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在观察事物中发现问题、抓住本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乐学巧学,自由发挥,提高创造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②通过教学的个性化设计,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探索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指导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形式:

①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

②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

2、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的研究:

①活动方式和手段的选择;

②活动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3、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评价

①课堂实践活动的评价

②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

(二)研究重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难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政治实践活动课的研究现状;

2、综合调查法:在实验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和教师的反馈信息。

3、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活动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的新的突破口,以便有效的调控实践活动课进程。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经验论文,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整研究步伐,提高研究人员自身素质,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期三年,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课题申请和初步实施阶段(2005.10—2006.8)

①讨论课题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填写申报书;

②撰写实施方案;

③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内容、目标、要求,形成共识,分工合作;

④对学生进行有关的学习指导,成立政治兴趣小组,初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⑤重点研究思想政治课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原则和实施策略。

2、第二阶段:深化研究和实验阶段(2006.9—2007.9)

①对前期的实施活动进行初步总结,并继续深化研究和实验;

②开展优质课堂实践活动、优质课外实践活动、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③优化课堂、课外活动实践,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

④重点研究思想品德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方式。

3、第三阶段:深化研究和结题阶段(2007.10—2008.9)

①总结中期各项实施活动,继续深化研究和实验;

②探索思想品德课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的评价模式;

③对课堂内外初中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进行展示、交流和总结;

④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数据,并对学生进行检测、考评;

⑤课题组撰写研究论文、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各项工作等。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组织,确定任务,分工负责,共同协作;

2、制定阶段性计划,确定阶段性任务,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评定。并汇集文字影像数据等研究成果;

3、此课题受到了我市教研室和我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可提供大量的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资料,对承担课题主要研究的教学人员可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4、课题顾问组:陈如松校长,朱红梅副校长,刘忠胜主任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2010.10—2011.8课例研究课件课题组                                                    各成员
22011.9—2012.5课例研究课件课题组                                                    各成员
3
各子课题论文论文课题组                                                    各成员
42012.5—2012.9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汤青松
5
课题研究主题论文论文何冬玲
6
课题相关论文论文课题组                                                    各成员
7
课题典型案例课件、课堂实录课题组                                                    各成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