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课题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又一浪潮的到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已越来越深入到广大政治教师的心中,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没有真正的对学生以人文关怀,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千篇一律地给学生布置大量机械作业,认为这样做学生就能考出好成绩,教师自己心里也就踏实。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违背因材试教,因人试教的原则。其结果是:

(一)千篇一律的大量作业,对学生来说负担不均。同样的作业量对某些学生是适当的,对另一些学生可能会比较吃力,而对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可能会不屑一顾,或者即使做了也无用。

(二)千篇一律的作业针对性不强。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千差万别,能力基础也参差不齐。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的需要巩固记忆,有的需要进一步理解,有的则需要拓展视野和实际应用。因此,千篇一律的作业无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层次安排不同的练习。

(三)容易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单纯知识性的重复训练,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答案又整齐划一,思维含量单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难有施展空间和难以充分发挥。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使作业分量适当,针对性强,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政治课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此本人提出了对此课题的研究。

二、创新设计作业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1、基本原则

(1)定时不定量的原则

即在时间和数量上,只规定作业的时间,而不规定统一的作业量。在规定时间里所做作业的多少即为该生的作业量。实际的作业数量,可能是两道题(问答题)也可能是三道题或五道题;倘若是选择题,数量可自行增加。经过定时不定量的处理,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作业的数量不同,但负担是相同的,效果是满负荷的。

(2)分层设计的原则

即在难易程度上,对相同或相近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梯度设计作业,做到作业梯度与学生层次相对应。据此,可以设计出A、B、C三级式作业:A级为简单再现型,适合基础差些的学生选做;B级为基础智能型,由中等生选做;C级是综合智能型,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3)必做和选做相结合的原则

即在内容方面,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基本内容,属于对所有学生的共性要求;选做题采取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和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尽量使作业内容适宜每一个学生,这是对学生作业的个性要求。这样做克服了传统作业的单一性,既适合了学生的共性,更突出了学生的个性。

(4)发挥特长、主动发展的原则

这是上一原则的延伸和结果。即在突出学生个性培养方面,鼓励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作业(或自己喜欢的或认为不足的方面)加以练习,达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目的。弹性作业的答案可以多元化,体现开放性,不拘泥与课本;既可答具体内容,也可答思路要点,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皆应认可。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去分析和解答所见所闻的实际问题。

2、理论依据

(1)符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现代教学论观点。

教学是一对辨证的统一体,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学才能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东西,根据以上原则布置作业,能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作业过程中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能做、会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2)符合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心理特征和因人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学习基础不同,而且都有自己的心理世界,自己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千篇一律的作业无法兼顾每个学生,根据以上原则布置作业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心里负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3)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针”。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丢,根据上述原则布置作业,能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学习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达到全程参与的目的。

(4)体现政治学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课,根据以上原则布置作业,能不同层次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不仅能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来提高自己,而且超越自己,并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

三、实验的设计与过程

1、精选内容

这是指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要有弹性。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通盘考虑,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在分类设计的基础上,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把每类作业按难易程度或不同智能层级(如识记、理解和运用等),设计出若干个不同的档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做的作业,都能经过一定的努力完成作业。

2、自主选择

这是指学生所做的作业可由学生去选择。让其自觉主动地选择作业、完成作业,要比被动地应付老师规定的作业效果好得多。老师列出作业范围及目标要求,供学生选择。作业范围包括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自主作业。基本作业有基本概念、原理及观点要求等基础知识,支撑基础知识的主干材料的理解和掌握,是必须完成的;选择作业针对教材的非基础知识和非主干材料设计,是教师列出作业的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可全做、可选做也可不做;自主作业可以是短时间的,如复习一课或一节内容时,做几题中考样题;也可以是长时期的,如搞一次关于某一社会问题的微型调查,开展讨论交流。写出调查报告,给本地党政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等。

3、适当引导

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还要适当引导。因为有些学生无法估计自己的能力,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随大流,没主见,没个性,更谈不上创新。为此,教师要有预见性地引导学生不要误入歧途,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牢固地树立起“适合自己的作业才是最好的作业”的观念。

4、反馈纠正

纠正的目的在于:一是了解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工作;二是了解课业负担情况,及时对作业量加以调整,做到周查和月查。教师根据检查和小测试情况掌握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动向,推算学生的课业负担,并对作业内容的设计和作业量的规定作适当的调整。纠正的方法可以是集体纠正、个别纠正和评价纠正相结合。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集体课堂纠正的方法;对于少数学生的个别问题,采取个别纠正;对每一个学生均采取评价纠正的方法,分A、B、C三个等级进行,经过评价纠正引导学生在争创A级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

四、实验的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①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②抽100名学生进行“关于学生政治作业完成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③学习“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课题的有关资料,再结合本校实际,分析总结出政治课作业布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④课题负责人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拟定课题实验方案,上报市教科所并获得批准。2004年6月的教研组会议上,组织学习了这个课题的实验方案,使各年段实验教师全面了解了这个课题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重要意义和实施步骤,并广泛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第二阶段:课题启动阶段。

根据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召开由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课题启动会,深入介绍了这个课题的重要意义及研究内容,提出了要注意的问题,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三阶段:探索实验阶段。

①2004年11月,期中考试后召开了阶段性总结研讨会,各实验教师汇报交流了前阶段的实验进展情况,但感性的经验成分较多,理论指导不够。

②2004年12月,组织了实验教师教育理论学习,较为系统地学习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书的有关理论。

③2005年1月,实验教师交流第一学期实验总结。

第四阶段:实验成果总结推广阶段。

①对师生进行有关作业创新布置后的问卷调查

②课题组负责人写出总结实验报告。

③总结推广实验经验。

四、实验的初步成果及思考: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93.9%的学生对教师设计的层次作业很有兴趣,也较为满意;师生一致认为这样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固定作业下传统的课业负担失衡现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明显的变化是:其一,变压力为动力。学生的层次作业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兴趣,成功率大大提高;其二,变低效为高效。层次作业针对性强,课业负担适合与学生本身,对号入座,正确率高;其三,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不仅能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来提高自己,并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

审视一年来的层次作业,虽有其成功的一面,但也有不少问题值得反思与改进。

一是设置作业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加以考虑,这就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教材,熟练驾驭教材,全面了解学生。

二是从作业设计、检查指导到评价监督,教师的工作量有较大的增加。本来政治教师的授课班级多、课时较重。因此,如何使层次作业的操作简便易行,做到既能减轻学生过重或失衡的课业负担,又能不忘给政治教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不至于他们打劳累战,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是层次作业对中上等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效果显著,学习有困难但态度端正的学生提高也较快,而对少数学习懒散、思想麻痹的学生推动作用不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