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典型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化学典型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高密市柴沟中学  化学课题组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㈠选题背景:

传统化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训练,某些新知识的学习,虽然也借助于实验引入,但往往在处理实验时,忽视其所蕴含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造成教师的讲实验与学生的记结论,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鉴于上述现状,我们要加强初中实验教学,尤其是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典型实验,多进行探究性的实验的研究,为学生构建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移植应用能力、探索实验新现象等探究能力,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也对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㈡选题意义: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天然地具有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功能。课题的研究就是在遵循基本科学知识的前提下,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新课程的要求,剖析典型实验的探究过程,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改变过去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本来单调的演示实验变为生动活泼的探究式实验,将学生的被动听课、“看实验”转变为主动探索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主动地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实验的智力价值,从而让学生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创新,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实验技能,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以适应当前化学学科中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课题针对化学中的典型实验进行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剖析典型实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过程,从而培养探究能力,并合理评价,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自主化。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探究能力,包括以下内容: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猜想、形成假设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探究计划、进行设计与实践的能力;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表达与合作的能力。

2.典型实验,在本课题中界定为: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简单理解为运用一些已经知道的外部因素去研究一些我们未知的东西,然后得到一个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探索的结果。

三、课题研究目标:

①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化学中的典型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通过课题的研究,更新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做法:

㈠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初步具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鼓励学生多提问,改变“教师问学生答”呆板的模式,变“学答”为“学问”,活跃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②借助依据,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形成假设的能力。在设计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猜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③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放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使操作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使操作成为培养探究能力的源泉,让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培养。

领悟过程,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学生奇思妙想的及时鼓励,使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㈡借助典型实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阐明一类实验规律,在剖析、总结、归纳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①确定典型实验,从原理入手,引导剖析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们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②引用典型选题,把握原理,多方求证。选用贴近生活,有现实意义、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如证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测定苹果、桔子的酸碱度、证明纸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氢元素、暖水瓶中水垢如何清除等,实验方案要求多样化。本类研究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达到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③改进和重设计典型实验,挖掘内涵,形成思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新问题,探讨不足,寻找弥补不足的新方法,对实验写出详细的方案,让学生多方面探索知识、概念、原理的形成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㈢根据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典型实验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六、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㈠人才条件有足够保证。课题主持人刘焕升是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先后承担多项课题研究,理论水平很高;其它成员都为中学一级教师,教科研能力强,先后发表论文多篇,都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㈡经验积累丰富。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㈢教学设备齐全。作为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优越。

㈣研究的保障措施:

①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

②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③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的有序开展。

④学校设立课题研究基金,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人。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原则,以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的种种束缚。

开放性原则即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让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将“大社会”引进小课堂。

激励性原则。培养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用科学理论设计实验,从实验中探索总结内含的化学知识、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①理论研究。学习有关教学理论,依据现代教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构建与教学模式匹配的教学策略。

②文献法。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研究进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经验和理论指导。

③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积累素材,随时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

行动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⑤案例研究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代表性的典型实验案例,进行观察、分析、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积累教学经验。

此外,我们还将结合课题研究实际,采取问卷调查法、谈话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九、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关教育创新要求的理论。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关教育创新要求的理论。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③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④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⑤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㈡用典型实验设计教学活动。

主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变讲授式为探究式,深入挖掘实验的原理,将知识形成过程重新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分析、假设、论证,探索化学学科的探究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④注重实践运用。新课标中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应用,所以教师设计的选题,不仅要有利于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⑤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

㈢辨证地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①提高素质,驾驭课堂。时刻关注学生参与,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而不是放任自流。

②积极探索,注意引导。课题的顺利开展是以全体学生的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探究为前提,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给他们构建开放的空间。

㈣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

㈠课题实施步骤及设计

1、课题准备阶段(200710月——200712月)

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②学习相关理论,着手搜集相关资料。

2、课题研究阶段(20083月——200812月)

①确立探究的典型实验。

②按照教学进度,对典型实验进行研究。

③形成有关典型实验的案例。

3、课题总结阶段:(20091月——20095月)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做好结题材料的整理和汇编,全面展示结题成果。

㈡预期结果::

①形成研究报告

②典型实验案例汇编

③课件证书等形式。

㈢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课题主持人:栗瑞宾

成员:栗瑞宾  陈淑丽  邱永霞  闫凌波  许发平  邱文春  闫培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