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方案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研修专题方案
汇聚智慧(王会有初中化学工作室) 工作室名称
(由各名师工作室导师及辅导团队承担培训任务一周前填写,经联盟秘书处审核后在工作室公布)
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宗旨:
教学研究为主线、线上线下为形式、依托群体智慧、提炼研修成果、共建共享资源、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培育骨干和名师
工作室组成 |
姓 名 |
职 称 |
工作单位 |
电话 |
|
| |
工作室导师 |
王会有 |
中学高级 |
崇义县章源中学 |
13970747966 |
jxcywhy@163.com |
504955137 | |
辅导团队 |
谢名军 |
中学高级 |
赣州市教研室 |
13879748354 |
jysxiemj@126.com |
577366802 | |
王青华 |
中学高级 |
赣县江口中学 |
13879713422 |
jxjkwqh@163.com |
517994011 | ||
陆福辉 |
中学高级 |
赣县白鹭中学 |
13767713765 |
273399342@qq.com |
273399342 | ||
刘相迪 |
中学一级 |
崇义县章源中学 |
13766336304 |
cyzxlxd@163.com |
308192497 | ||
陈武盛 |
中学一级 |
崇义县章源中学 |
13507074471 |
jhzkw@qq.com |
8741327 | ||
温余汉 |
中学一级 |
江西省万安县第二中学 |
13766223278
|
wenyuhan341@126.com |
365612224 | ||
钟心海 |
中学一级 |
赣州市黄金中学 |
13133975353
|
zhongxinhaiok@yahoo.com.cn |
76363872 | ||
吴和山 |
中学一级 |
信丰县小江中学 |
13879761796 |
wuheshang3@163.com
|
84902759 | ||
温小波 |
中学高级 |
宜春市实验中学 |
13970518218 |
wen-xiao@tom.com |
47524358 | ||
研修专题(主题) |
专题信息 |
名称 |
研究基本范围和思路 | ||||
专 题 |
“以生为本”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 |
“‘以生为本’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是指从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对实验情境的创设、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探索,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实验教学目标。 | |||||
子专题一 |
新课标下“以生为本”实验教学的特点 |
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堂教学实际,探究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特点 | |||||
子专题二 |
“以生为本”实验教学的原则 |
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目标要求,探究在实验教学中要实现“以生为本”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 |||||
子专题三 |
“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体系 |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目标要求为前提,联系初中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际,探究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如何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形成“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体系 | |||||
子专题四 |
“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体系 |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目标要求规定的8个分组实验为前提,联系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实际,探究在分组实验中如何促进实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形成“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教学体系 | |||||
子专题五 |
“以生为本”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
从实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目标出发,联系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探究“以生为本”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 | |||||
注:一般5个为宜。
辅导团队分工与职责
|
工作组名称 |
工作组成员 |
职责 | |||||
总负责人 |
导师 |
确定研修主题和分主题,规划研修工作,规划、组织资源建设,组织、管理、实施研修,总结、考核等 | ||||||
资源建设组 |
王青华 陆福辉 温余汉 陈武盛 钟心海 |
根据研修主题和分主题,组织、实施网络资源建设,及时更新维护资源。审核学员推荐的学习材料并上传网络。 | ||||||
研修辅导组 |
王青华 温余汉 刘相迪 |
负责学员研修的分组,研修学员的管理、教育与思想工作,学员线上线下研修的组织、指导、咨询、问题解答,学员研修的辅导与交流,引导学员积极、主动研修,与学员的联系、沟通、协调。撰写研修辅导反思日志和博客。 | ||||||
论坛活动组 |
王青华 温余汉 陆福辉 陈武盛 钟心海 |
负责论坛的组织与管理。负责两次论坛发起的主题、安排,并组织发起论坛,充当主持人、指定30名以上中心发言人、论坛氛围营造等;安排、组织好学员论坛和读书论坛(时间、论坛主题、主持人、中心发言人、氛围把控等);论坛管理,主要是无关或不健康话题、回帖管理。撰写论坛组织和管理日志和博客。 | ||||||
作业批阅组 |
王青华 温余汉 陈武盛 钟心海 |
指导学员物化研修成果。审核和批阅学员提交的读书或学习心得、各类研修成果和专题报告、有深度的研修反思、研修总结以及学员撰写的博客文章等。审核其内容和质量,提出修改、完善、评价意见并批阅(反馈)给学员,推荐优秀研修成果(附上点评)、推荐优秀学员(附上事迹材料),优秀的上传至网络作为学习资源。撰写作业批阅日志和博客。 | ||||||
简报宣传组 |
王青华 温余汉 陆福辉 刘相迪 钟心海 吴和山 |
收集、撰写和拍摄工作室建设、开展研修等各类资源(文字、照片、视频),写成综合新闻稿在网上发布(每天至少一篇);发现和挖掘工作室建设以及研修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专访或专题报道;开展各种形式的访谈、采访,报告导师、辅导团队、学员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及收获、心得体会;报告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支持教师研修的举措、经验;总结报道工作室组织、实施、管理的经验。编制两期研修简报(第批)。所有宣传材料全部上网传播。负责研修动态栏目信息的更新与维护,以及各类研修资料的保存、管理。撰写宣传报道日志和博客。 | ||||||
总结考核组 |
谢名军 王青华 温余汉 刘相迪 |
全面总结工作室研修工作(含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经验与体会、问题与不足、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与措施),形成总结报告;组织审核优秀研修成果和优秀学员名单,撰写优秀学员事迹材料,编辑形成优秀研修成果集。考核学员学习成绩。总结报告、优秀研修成果集作为学习资源上网。 | ||||||
研修计划与安排 |
日 期 |
研修任务 (根据研修任务,详细安排每天的研修活动。包括研修主题和子项,线上线下学习、在线合作研讨,论坛主题名称、时间、主持人、中心发言人等,自主研修具体任务与具体作业,物化成果类型和提交时间,总结、评价,资料整理、审核、汇编、上网等。) |
责任人 (工作组) | |||||
研修活动内容(或名称) |
活动形式 (网上学习、自主学习、交流研讨、自主研修、网上提交等) |
活动说明 | ||||||
第一天 |
研修热身 |
网上学习、自主学习 |
熟悉研修主题及子专题,建立、查阅相关资料,自制微课上传。 |
谢名军 刘相迪 | ||||
第二天 |
子专题1:新课标下“以生为本”实验教学的特点
|
网上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等 |
针对“新课标下‘以生为本’实验教学的特点”等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 |
陆福辉 陈武盛 | ||||
第三天 |
子专题2:“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原则 |
网上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等 |
针对“‘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原则” 等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 |
钟心海 刘相迪 | ||||
第四天 |
子专题1、2在线合作研讨,针对“新课标下‘以生为本’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原则”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
交流研讨、自主研修、网上提交等 |
论坛交流时间:9:00~22:00主持人:王青华;中心发言人:钟心海、温余汉等。要求:每位学员发起讨论(发帖)、网络读书论坛活动、参与讨论回帖不少于1次。 |
王青华 温余汉 | ||||
第五天 |
子专题3:“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体系 |
网上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等 |
针对“‘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体系” 等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 |
钟心海 陈武盛 | ||||
第六天 |
子专题4:“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体系 |
网上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等 |
针对“‘以生为本’的分组实验教学体系” 等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 |
温余汉 吴和山 | ||||
第七天 |
子专题5:“以生为本”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
网上学习、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等 |
针对“‘以生为本’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等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修、资料上传。 |
王青华 陆福辉 | ||||
第八天 |
子专题3、4、5在线合作研讨,针对“‘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体系”、“ ‘以生为本’的分组实验教学体系”、“ ‘以生为本’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
交流研讨、自主研修、网上提交等 |
论坛交流时间:9:00~22:00主持人:王会有;中心发言人:陆福辉、刘相迪、陈武盛等。要求:每位学员发起讨论(发帖)、网络读书论坛活动不少于1次;参与讨论回帖不少于4次。 |
王会有 温余汉 | ||||
第九天 |
“‘以生为本’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 专题研究成果物化 |
网上提交 |
提交一个优秀网络资源(论文、课件、教学案例等);发表原创研修日志两篇;参与论坛讨论一次; |
谢名军 王青华 刘相迪 | ||||
第十天 |
“‘以生为本’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研究” 专题研究成果物化 |
网上提交 |
制作主题学习网页(webquest)或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修总结,上传到工作室;选修:录制微课参加优秀微课评选活动(按附表“学员研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
王会有 温余汉 吴和山 | ||||
十天后 |
|
|
|
| ||||
注:资源更新,新闻、动态信息更新发布,反思日志、博客等贯穿每一天(自始至终)。 | ||||||||
任务介绍及考核说明
1.提交一个优秀网络资源(论文、课件、教学案例等);
2.通过江西教师网个人博客发表原创研修日志两篇;
3.登录江西教师网论坛参与论坛讨论一次;
4.制作主题学习网页(webquest)或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研修总结,上传到工作室;
5.录制微课参加优秀微课评选活动。
说明:第一至四项任务为必修任务,任何一项未完成即为不合格。第五项任务为选修任务,是评选本学年优秀学员的重要依据。
表 选学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学员研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
考核内容 |
完成数量 |
总分 | |
1 |
共享优秀网络资源 |
≥1篇 |
20 | |
2 |
研修日志 |
≥2篇 |
20 | |
3 |
论坛讨论 |
≥1次 |
20 | |
4 |
制作主题学习网页(webquest)或撰写研修总结 |
1篇 |
25 | |
5 |
选修任务 |
制作微课(参加优秀微课评选活动) |
≥1个 |
15 |
附:研修方案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