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自主和谐学习的研究”课题申报实施方案

“初中历史自主和谐学习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经过课程改革的洗礼,我们重新审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力求加以改变。我们发现,由于旧观念和旧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然根深蒂固,其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在“五严”背景下,低效的、靠拼时间消耗和牺牲儿童当下幸福来博取一时的成绩已经越来越与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教学,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组织、文化、观念来一个大的重建。

二、概念的界定

自主和谐学习,是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达到教与学、讲与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协调,是既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又兼顾儿童当下幸福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观念来一个巨大的转变。简言之,它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习不再仅仅为了获取“分数”,而且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经验。总之,“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教是为了不教”,需要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一种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高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高扬“人”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人的摧残和人的异化。

2、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没有教育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4、它深深扎根于中国和苏州的历史文化传统。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从中国和潍坊传统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现代实践鲜明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主张,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理论的光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研究的目标

1、改变注入式的教学程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和谐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教学的常态,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课堂。

3、使教学变得高效和轻负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快乐家园。

五、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所谓“发展”,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做比较,是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薄俊生:《发展性课堂,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

2、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沟通教与学、讲与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能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它使“应试”变得高效,从而使“素质”发展有了时间和空间。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要教学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要积极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为和谐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六、研究的过程

1、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学习了和谐教育、生本教育、发展性课堂的有关理论,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主张,积极开展讨论,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应用。从今年开始,我们派人到高里中学学教取经,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从集体备课入手,教师相互听课切磋,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在班级中尝试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尝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七、困惑与建议

1、长期注入式的教学使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逐渐固化,新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很难扎根,“文化扶贫”的任务还很艰巨。

2、部分学科、部分教师的探索终究力量有限,要形成合力尚须全体教师合力探索,如此方能攻坚克难,取得成效。

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尚须认真探索。仰望“和谐学习”、“素质教育”的星空,但面对的是功利教育“分数至上”的现实。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在“应试”上不输,需要一个高效的应对模式。

八、研究对象

南孙中学的全体学生。

研究的主要步骤:

120101月——20107  研究准备阶段   完成文献收集、整理、学习,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精神,转变教育观念。

220108月——20112  研究实施阶段。  

320112月——20118  研究总结阶段   根据研究目标,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阶段性研究报告

一、探究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动机:

习惯的养成贵在持之以恒,我们的攻关难点是:怎样帮助学生将好的学习行为坚持到底、形成习惯,找到坚持的动力和源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我们的体会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坚持下去的支柱——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源泉、是学生敢于改掉陋习、挑战自我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和效果。动机产生于需要,就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和认识水平而言,这样三种需要最具代表性:A.认知需要:对学习有兴趣,求知欲强,渴望获得知识、解决问题。B.附属的需要:希望通过好的学习获得长辈或群体的赞许、取得赏识或奖励。C.自我提高的需要:把学习看作升学、深造的途径和谋求地位的手段。而这三种需要中尤以后两种需要居多,但无疑,第一种需要更符合规律、顺应社会需要,值得倡导。可对现有环境和对象难度较大。所以,我们不妨就以后两种为切入点,先造成客观上的习惯养成再引导其体会这一过程中的乐趣、提升认知需要。

另外,在研究中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水平的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也可供我们有的放矢的加以尝试和探索:A.教师的期待:这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了。可以说,我们对学生的期待有多高,学生就能做的有多好。B.集体标准的影响:班级的标准对于学生的行为具有不可比拟的约束力和促进作用。所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建立良好的集体价值标准,使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时刻感受到集体那种健康向上、不断前进的势头的感召。C.学习经验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实践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更容易督促自己尽快养成好习惯。

二.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内容:(1)独立预习习惯的培养;(2)确定目标习惯的培养;(3)相互交流习惯的培养(4)质疑解疑习惯的培养;(5)概括知识习惯的培养;(6)运用知识习惯的培养;(7

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

三、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若干具体经验。

在学校总课题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能对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某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出若干可借鉴的经验。

他的具体经验是:(1)在方法上先扶后放,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可安排在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逐渐放到课后由学生独立进行。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有成就感,引发学生的预习兴趣。(2)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3)把竞争引入到预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其三是长期坚持督导。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过程中,教师长期督促学生按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预习作业要严格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其四是组织学生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帮互学,互相督促。只有长期坚

持不懈的这样做,久而久之,才能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有些教师从另一角度总结了“培养学生交流习惯”的经验:(1)让学生敢于表达。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总是沉默,其中有不少人对自己的发言有种种顾虑——怕自己的意见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怕同学笑话,怕和大多数同学的看法有分歧,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对每一位发言者都要给予鼓励,并要求学生用掌声表示支持,教师要多做正面评价。(2)教学生学会表达。对于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在表达方法上给以指导。(3)教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当学生相互交流时,常常会出现多种意见,这时教师要教会他们取长补短——A.理解他人的发言。即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理解别人发言。B.判断别人的发言。对任何人的发言,既不要武断的否定,也不要盲目的接受,要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想想哪些观点是合理的,哪些意见是不合理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