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周万花  
  一、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1)关键词之一: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策略性教学方式。
  
  (2)关键词之二: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
  
  (3)“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地理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思维,师生互动交流,及时反馈信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或相关政策依据:
  
  (一)、《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二)、建构主义理论:
  
  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的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积极的方法(实验、真实问题解决)创造知识、反思经验,并且说说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的理解是如何改变的。教师要确保自己理解(最起码是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师负责提供解决问题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形成和检验观点,得出结论,并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汇集和传递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师观认为一个好教师在于能为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或创设好的情景。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中,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而不是机械地从教师或课本上接受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进行的。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走向学生的“学”,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课堂问答便成了必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地理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课堂提问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不研究教材内容,不分析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提问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发生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等;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本不知道怎样思考或怎样回答,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的提问,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有时还误导学生,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及时发现并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能组织或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能鼓励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能较好地实现课堂管理能力等。课堂中,有效问题的提出是师生互相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想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精心备课,用心研读教学材料,依据教材而旁征博引,做到纵可深入、横可展开,这样才能够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效问题,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而使学生共同的参与和投入,能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调节,促使教学进程有序的展开和推进。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措施,教师通过有目的的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尝试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在知识、能力等多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学生地理课堂提问状况的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觉得地理课应有什么样的问题及如何提问,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适当提问方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地理课堂疑问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地理课疑问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用相关的合适的提问方法及形式。
  
  (3)制定初中学生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方式并付诸实践。
  
  (4)引导初中学生学好地理的提问个案研究。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课题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12年8月-9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2年11月-12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
  
  (3)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不断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撰写与研究相关的论文,开设相应的公开课。
  
  (4)总结阶段:(2013年7月-9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研究奠定理论的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教师在课前预设有效问题、课堂生成有效问题的现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探索原则和方法。
  
  4、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一个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课堂效率,善于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参与,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因此每年都有案例和论文获奖。
  
  2、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教学随笔(有效问题教学中利弊过程及体会记载)
  
  (3)、调查报告
  
  (4)、相关论文及案例各一篇
  
  (5)、教学公开课一节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