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子课题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一、         研究背景

我国的教育是一种竞技性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它对基础教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们把高升学率、高分数、各种竞赛中的奖项视作教育的目标,把升学率的高低、分数的高低、能否获奖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竞技化的教育必然导致教学内容偏离基础教育的基本宗旨、偏离实际应用,由此造成学生精力的无谓浪费。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单项能力上的不断挖潜,其代价是降低其它方面的要求,包括以牺牲人文保数理,以牺牲动手保动脑,以牺牲实验保理论。实际上,我国学生的高知识积累、高数理解题技能是以其它方面的低水平为代价换来的。中国孩子被公认为脑子灵活动手能力却差,则是教育的导向造成的必然结果。事实表明,这种竞技化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来自学科学的压力并意识到科学难学,从而失去学科学的兴趣。

由此看来,如何使我国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如何激发我国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如何培养我国学生的创造力?是确实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在国内、省内,有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试图找到一种学生有浓厚兴趣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但都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包括现在的课程改革也还处于一种实验阶段,对农村初中学科的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环节,如果能使初中物理的探究有效,那么对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能起到引领作用,其它学科也有借鉴的价值。

二、  研究目标

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方式新、效率高、信息技术应用普遍为特点,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有相当的科学素养和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而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融进创新的灵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适应未来社会对科学和技术的迫切需要。

我们对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正是为了探索出一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探究方式;探索出一条真正面向全体的教学;探索出一条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一种探究方式;探索出一条能把科学的研究过程移植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

最后我们将撰写出《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报告》、《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如何有效设计》、《初中物理有效探究教学师生评价体系》等。

 

三、研究理论支撑和主要概念界定

(一)研究理论支撑

1  有效探究的教学理论:

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面向全体,鼓励创新,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2  心理学理论: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出问题的关键要害。”

3  管理学理论:

教师应对合作探究加强有效的组织和指导,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进行自主探索,把握合作时机,协调自主与合作的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对科学问题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的效果。

(二)主要概念界定

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

科学的探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四、研究方法和措施 

(一)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对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的教学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

利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进行课例研究和活动研究。

3、案例分析法

 

(二)课题管理措施

1、 每位课题组成员必须准时参加课题组的各项活动。

2、 每周进行一次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及时汇报研究情况、研究信息、研究要求,并及时反思,同时各成员需及时记录笔记。

3、 每学期课题组必须面向全校上两节有影响的研究课,并及时进行效度、信度的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

4、不定期的进行理论和技术学习。

 

五、研究步骤和内容

第一阶段:20069月—20071月,子课题立项论证阶段。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在观念上平等、开放、民主,在过程中的合作、体验、个性,在形式上的生动、多样、有趣的教学,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所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正如在美国掀起“教育现代化运动”的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所倡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并不是可以言传口授的,他只有充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索、总结、提炼、迁移、升华,自主解决问题和创新才会逐渐成为他们自身的一种品质。

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方式新、效率高、信息技术应用普遍为特点,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有相当的科学素养和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而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融进创新的灵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适应未来社会对科学和技术的迫切需要。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乐于主动的参与探究,来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我们课题组最后确立了研究如何让探究有效的课题。

    为了让课题的顺利进行,我们讨论成立了以周志峰为组长、盛宏立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组员有陈峰 李士金 郭云洁 徐毅 李娜 黄芷玲 唐红梅。同时确立了本课题的方案及制度,要求每位成员定期汇总情况及不定期学习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阶段:20072月—20073月,子课题开题阶段。

    根据总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要求,修改好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形成本学期学期研究计划。具体工作和研究任务分工如下:初步确立本学期主要研究科学探究的前两个阶段——提问及猜想的有效性。主要由陈峰、郭云洁、李士金、李娜负责。

第三阶段:20073月—20075月,子课题初步研究阶段。

    根据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要求,由陈峰、郭云洁、李士金、李娜负责对探究教学中的提问及猜想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陈峰、郭云洁负责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通过在两个班的不同教学,来发现怎样引导才会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有效。李士金、李娜负责探究教学中学生猜想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样也是通过在两个班的不同教学,来发现怎样引导才会让学生针对问题如何更有效的进行猜想。最后将获取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对比,数据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079月—20083月,子课题深入研究阶段。

    根据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要求,由徐毅、黄芷玲、唐红梅、周志峰、盛宏立负责对实验设计及交流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徐毅、黄芷玲、唐红梅负责对实验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周志峰、盛宏立负责对交流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班级的教学,获取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

第五阶段:20084月—20085月,子课题结题阶段。

    根据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要求,由盛宏立负责整理所有成员的研究材料,由周志峰撰写出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报告,最后由周志峰、盛宏立负责将标志性成果的材料与数据统计资料及其他材料整理归类。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

 

成果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出问题

研究报告

2007.5

陈峰、郭云洁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猜想

研究报告

2007.5

李士金、李娜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设计实验

研究报告

2007.11

徐毅、黄芷玲、唐红梅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进行交流评价

研究报告

2008.1

周志峰、盛宏立

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08.3

周志峰

 

七、课题组织及分工

(一)   课题组织

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对本课题组的工作的督察和指导。

总课题组长:邵宏

    总课题组长负责对总课题及子课题的方案、计划、实施情况、总结等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督察。

本课题组长:周志峰           本课题副组长:盛宏立                       

    子课题组组长负责本课题的方案、计划、总结、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和修改,负责本课题具体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督察,协助上级专家组对本课题所产生的主要成果进行鉴定;

本课题组员:陈峰 李士金 郭云洁 徐毅 李娜 黄芷玲 唐红梅

课题组组员分工负责子课题教学方案的设计、多媒体课件集的建构和收集,根据各项具体研究活动的方案组织实施研究过程,撰写活动小结和反思,学科信息资料库建设,主题学习网页的建设,专题教学网页的建设以及协助开展子课题组的沙龙、研讨、听课评课活动。

 

周志峰执笔 

 20061016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第45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心理学》第13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