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附2:
登记号 |
|
课题批准号 |
|
洋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
课
学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洋县教研室课题指导研究领导小组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洋县教研室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洋县教研室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洋县教研室课题指导研究领导小组有权使用《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洋县教研室课题指导研究领导小组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图虚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教育科研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照管理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7.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8.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县教研室课题指导研究领导小组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2013年 09 月 21日
填
二、封面右上方“登记号”及右上角“课题批准号”申请人不填。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其他栏目申请人须如实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三、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五、表中“学科分类”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1.教育基本理论 2.教育心理 3.教育信息技术4.德育 5.教育管理 6.教育发展战略
表中“研究类型”为:1.基础研究
六、请准确、清晰地填写表中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县教研室课题指导研究领导小组联系咨询。
邮政编码:723300
联系电话:(0916)8317377
联 系 人:刘
电子信箱:yxjys@126.com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 ||||||||||||
关键词 |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 ||||||||||||
课题类别 |
一般课题 |
学 分 |
教育基本理论 |
研究类型 |
基础研究 | ||||||||
负责人姓名 |
李红锐 |
专业职务 |
二级物理教师 |
研究专长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行政职务 |
无 |
最后学历/最后学位 |
大本 |
是否担任导师 |
否 | ||||||||
工作单位 |
陕西省洋县东韩初级中学 | ||||||||||||
通讯地址 |
陕西省洋县东韩初级中学 | ||||||||||||
电子信箱 |
dzlhr2005@163.com |
邮政编码 |
723309 | ||||||||||
联系电话 |
办公: 0916-8522357 | ||||||||||||
身份证号 |
612323197203080214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 |||||||
李红锐 |
二级 |
实践研究 |
大本 |
|
洋县东韩初级中学 | ||||||||
苏正明 |
高级 |
理论研究 |
大专 |
|
洋县东韩初级中学 | ||||||||
孟菊瑛 |
一级 |
实践研究 |
大专 |
|
洋县东韩初级中学 | ||||||||
陈盈利 |
二级 |
实践研究 |
大本 |
|
洋县东韩初级中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期最终成果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报告; | ||||||||||||
预计完成时间 |
2013年9月——2014年7月 | ||||||||||||
—1—
成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
李红锐 |
论文 |
科海故事博览 |
2011.7 |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苏正明 |
论文 |
西部大开发 |
2011.4 |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孟菊瑛 |
论文 |
教育科研 |
201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 |
课题类别 |
批准时间 |
批 |
完成情况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学科教学优化的研究》 |
一般课题 |
2005.4 |
洋县教研室 |
结题 |
|
|
|
|
|
|
|
|
|
|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
我校物理学科的教师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课题,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现状述评 我校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我县许多学校实验室仅仅是学校硬件达标的一个摆设,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有的学校将实验教师另眼相看,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虽然有些教师初步研究过实验教学,但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成果。又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刚刚颁布实施,我县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这就有待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校部分物理老师对实验教学曾进行过前期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有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
—3—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界定为: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2.发展心理学理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4.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5.“做中学”理论。 6.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富有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美国科学家曾对人的大脑遗忘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以下各种学习方式的遗忘率分别为:阅读90%,听课80%,应用70%,看电影60%,看展览50%,讨论30%,讲话30%,自己动手做10%,学生教学生5%。由此看来,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是一种终身难忘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3.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4.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6.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8.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五、课题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验开展。 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措施: (一)时间规划 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
—4—
2.课题实验(2013年11月~2014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汇报成果阶段(2014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4.修改完善阶段(2014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5.上交专家评审(2014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4年7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3、对比研究法——加强实验开展效果的细化对比,并将这些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 4、个案研究法——在实验的开展中,实行同课异构策略,研究出在什么样的方法下,才能获得最有效的实验开展。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对整个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丰富部分实验教学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 2.与物理实验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初步形成物理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4.物理实验课的优质课范例。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红锐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正明、孟菊瑛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红锐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盈利 |
—5—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负责人李红锐是中学物理二级教师,自从2001年任中学二级物理教师以来,一直从事八、九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和担任东韩初中理化组教研组长,认真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方法,2005年5月《关于电功率的计算》荣获汉中市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一等奖,授予单位:汉中市教育局;2005年7月,在全县课改年级教师赛教中被评为一等奖,授予单位:洋县教育局;2007年3月被评为2006年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授予单位:汉中市教育学会,汉中市教研室;2008年12月被评为2008年教育信息化本土资源建设先进个人,授予单位:洋县教育局;2008年12月,在全县中小学教师赛教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授予单位:洋县教育局;2010年11月,在2010年“本土化教育资源进课堂”全员赛教中荣获二等奖,授予单位:洋县教育体育局,洋县科学技术局。在课题研究方面,2005年负责研究的县级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学科教学优化的研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理化学科成绩优异。近三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教育教学研究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研究成果丰富,并且对该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教师从事研究的优点就在于研究时间有保证,寒、暑假、周六、日都可以是教学研究的时间,就是平时的每一节课都可以成为教学研究的时间,可将平时研究与假期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苏正明老师,中学高级物理教师,党支部书记,长期以来擅长理论研究,对教学研究热情高,有丰富的教学研究能力,近三年内在西部大开发中发表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孟菊瑛老师,中学一级物理老师,长期从事八、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对教学研究兢兢业业,擅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经验丰富,教学研究能力强,近三年内在教育科研核心期刊中发表了论文《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陈盈利老师,中学物理二级教师,从县实验室验收到现在一直从事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对中学物理实验有一定的研究。上述条件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的基础,以确保本次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研究的资料来源:互联网、学校图书、教师自订的教研资料;通过教学调查收集资料;其他教学同行提供的资料;该课题前期研究者提供的资料。可以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参考法等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 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单位条件:东韩初中聂校长全力支持教学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专门保障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相对比较完善,基本能够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不够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也可以通过教师或学生自制来补充。学校对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按要求购足、购齐实验器材及相关学习书籍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4.工作进度计划 本课题批准立项后,即开展研究工作。 2013年9月上旬召开第一次课题研讨会:统一认识,分解课题,课题分工,做到分工明确,要求明确,时间进度明确。 2013年11月上旬召开第二次课题研讨会:课题中期评审,全面检查课题进展情况,做到问题明确、分工明确,进度明确和质量要求明确。 2014年5月上旬召开第三次课题研讨会:课题总结,全面检查课题完成情况,对课题总结报告以及论文进行审查,提出改进意见,为课题鉴定做好准备工作。 2014年6月,课题结题和鉴定。 |
—6—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