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疑情况并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问题数量随意性大,一节课最多的可提二十多个问题,最少的只提一个问题;提问仍然是从教材内容出发,而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基本没有答案开放的,鼓励学生阐述观点,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反复重述、打断学生发言的情况比较严重;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不高;教师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质疑的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向老师质疑,这些表现是目前课堂教学质疑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反映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提问技能,透过该现象能更深层地反映出目前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掌握,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唱着主角,学生并没有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这种观念对课堂教学提问的影响在于,它使教师对提问的功能、目的、类型、作用等的认识和实际运用机械、单一,针对性不强,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效果较差。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提问现状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提出教师课堂教学有效质疑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对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一)“质疑”的概念  

质疑的意思就是利用证据,提出疑问,请人解答。课堂质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应该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质疑,通常我们称之为提问,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质疑。  

(二)问题的分类  

1、有效的质疑  

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问题”是在你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桥梁的工具。“问题”应该是用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以及根据你所组织的材料进行行动的工具。  

2、无效的质疑  

指一些没有讨论的价值、不能够切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毫无价值的问题;一些问题虽真,但学生没有参与思考和解答,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维受益的问题。无效问题的主要弊端是挤占课堂时间,造成课堂教学过程浪费和无效。  

(三)有效质疑的功能和作用  

有效质疑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互动之中。研究者认为,可以让学生采用圆桌座位方式,或者是半圆形的座位排列,这样能促进交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谈话式的、轻松的氛围。  

质疑能被用于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能给学生以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思想的机会,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一些学者认为应鼓励学生僭越教学的角色,充当“教师”,培养他们在阅读一些内容之后提出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探索初中物理有效质疑的策略,从而追求课堂上适当适度,富有艺术技巧的质疑的效果,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熟练化的进程,引发学生即时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  

1、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在这方面,笔者的策略如下:  

首先,通过建立师生情感网络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交流,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微笑对待每一个同学,尽量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表述,尊重学生。就是偶尔有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批评也总是就是论事,一、二句话带过,学生感知了就继续教学。由于建立了平等、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后均敢于畅所欲言。虽然有时提问不着边际,我也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从教师的鼓励、肯定中获得自信。  

其次,通过有效的鼓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制定了一套课堂教学鼓励评价机制:凡是在单元内容学习期间同学若提出一个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就可以得1分;若能够提出一个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问题的,则不仅予以充分的表扬,还可以得2分,累计的分数没有上限,并直接加在本单元的测验成绩上。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思维积极。  

2、唤醒意识,让学生愿意质疑  

希腊学者普罗塔格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本能就是“启发”、“引导”,也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质疑意识也需要唤醒。在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如在 “力”这章的第一节课教学时,我曾要求学生当堂自学,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围绕“力”提问,学生阅读后普遍认为没什么问题。这时,我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为例,引导学生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质疑,可以提出如下这些问题:是否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是否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吗?在学习“摩擦”这节内容时,围绕“摩擦”开始质疑:摩擦是否总是存在?如果没有摩擦会怎样?产生摩擦的条件是什么?摩擦是否一定是阻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在学习“重力”这节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来龙去脉中质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那么重力是否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时候,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究竟有何区别?在帮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时,提出问题: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3、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质疑意识唤醒后,还学进行质疑方法的引导。我利用英语中的“5w”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what?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是什么?(2)why?为什么要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3)who?哪些物体符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4)when?在什么情况下符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5)how?牛顿是怎样获得规律的?  

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探究滑动摩檫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间的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的时候,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认为滑动摩檫力的大小是否还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还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滑动摩檫力的大小是否还可能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有关?  

4、选择载体,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  

学生自主质疑、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学生在亲自探究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同学间合作交流,师生间相互对话,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如果以物理实验探索活动为载体,一定能促进学生自主质疑能力的提高。  

在摩擦力一节教学中,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可能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有关?我让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然后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虽然最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大小均无关,但同学们对影响滑动摩檫力大小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质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学习“力的合成”这节内容时,我讲解了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概念以后,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把什么都关照好以后请学生实验,而是尝试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再利用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刚开始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误操作问题较多,只有一组学生实验操作正确。但我没有急于点破,而是请有代表性的几组学生分别介绍他们的实验情况,请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有些学生在介绍时发现了问题: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一直线上;有些学生了解了其他组的实验后对自己的实验提出了疑问:用两个弹簧秤作用时,在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而且两个力也作用在一直线上,达到的效果(橡皮筋的伸长)与一根弹簧秤作用时相同,为什么得不出结论呢?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某些细节进行了思考:是否每次使用弹簧秤都得进行零刻度矫正?学生们在互相讨论质疑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另外,部分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作用在同一物体且共点的两个力如果不在同一直线,那么这两个力和其合力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课上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有位基础较差的学生课后这样写到:虽然老师没有请我交流我们组的实验情况,但当老师表扬我们组实验操作规范正确时,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我也出了很多点子。  

5、发挥主导作用,保证质疑的质量。  

要使学生的质疑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还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注意如一下控制: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有效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五、研究成果  

本课题实施一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一)形成以下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的策略  

1、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  

2、唤醒意识,让学生想要质疑  

3、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4、选择载体,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  

5、发挥主导作用,保证质疑质量。  

(二)使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增强。  

教师的观念意识发生转变,把追求课堂有效质疑教学行为实施作为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尺,教师对课堂中自身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的不规范的较随意的教学行为得到纠正,能自觉有意识地规范教学言行,经常总结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改革自己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三)使课堂有效质疑逐渐明显。  

能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常规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以研究提高课堂质疑有效性为主,切实优化教学手段、方法、优化教学途径。  

(四)使学生学科成绩稳步上升。  

教师能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课堂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做到了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有效和高效,能很好地将提问与教学达到相辅相成的教学层面,做到导入新课,问必有效;引领探究,问求有度,巩固深化,促思有方;总结延伸,问要全面有序。正因为这些教学行为的改进,学生的成绩也随之上升,课题研究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成绩优良,得到家长肯定。  

(五)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效果。  

杨秀凤、张小平在市级教研活动中各承担了一节展示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案设计。杨秀凤老师的论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探究》在《科技咨讯》发表,论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质疑》获镇江市论文评比二等奖。陈建峰、杨秀凤老师的教学案设计在大集备活动中交流。  

六、问题与思考  

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方法很多。如何在研究过程中将有效质疑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做到行之有效,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它还有 “联系性”、“迁移性”、“适应性”、“创新性”等诸多问题值得探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较繁重的工作量与课余学习提高之间的矛盾,教师职业倦怠导致上升空间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对于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疑的有效性,而是通过此次研究,打开科研之门,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困惑和难题通过研究、实践得到有效的解决,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令今后的研究能变得轻车熟路。此次研究虽取得一点成果,今后的路途任重道远,我将继续努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