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校本课题实验研究方案(1)

语文教研组 吴高珍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骤增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目标。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没有摆脱所谓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这样一种学生被动受动的局面。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告诉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受动的状态,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认真听讲,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尽管某些教师作了些有益的尝试,但教学的设计步骤其实仍是教师包办,问题的拥有者也还是教师,并非学生。貌似学生在思考回答一些问题,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主体,其表现是教师框定了学生思维的走向,束缚造成思维浅性狭窄结果的局限性,往往只能走一种定向爆破式我让你在哪里炸,你就在哪里炸。指挥权仍在教师手里,不敢下放到学生手上。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很难适应新的学习。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就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一个十分明确而重要的命题。基于此,我们决定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校本课题实验。

二、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的实质是开放性教育,核心是生本意识,即以学生为根本。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学生,不能盛气凌人,应善于倾听,善于理解。教师老是扶着学生学,只能培养小才;大胆地让学生思考、锻炼,方能培养大才。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生活能力、识美能力、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等,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体模式为:合格+特长”“规范+选择。这一切都必须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教师应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改变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教学方式

变灌输为交往。

灌输是教育者为达到一个固定的目的而采用的强制的手段,而不管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或是否有能力接受,它是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理智能力的蔑视。在教学中,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师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到某一目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实验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方法。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而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五、实验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 语文活动 专题研究六、实施步骤(一)课堂教学 1、目标:培养学生的五种学习能力: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括独立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理学习方法和学会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等四项能力。阅读书本的能力。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分析、综合、证明、评价,能抓住课文中主要内容等能力,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听记能力。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能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能整理笔记。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包括通过目录、图书、手册、索引、选择参考书;使用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各种工具书、图表等);根据问题搜集资料,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等能力。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关键性能力,将使他们终身享用不尽。智力技能。包括:学会观察、学会合理的记忆;掌握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方法;学会思考和能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是保证知识信息能消化、吸收和同化,贯穿着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各种知识能力的因素。这五项内容反映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大部分内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克服以往某些学习能力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训练,而另一些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的弊端。 2、课程的设置安排以初中语文教学的标准课时为准,采用“3+3”模式设置课时,即新授课(3课时)+阅读课(3课时)。 3、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语文实验室,该实验室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供学生开架阅读。 有一定数量的功放设施及相应的音像资料。 有一定数量的上网计算机,随时供学生进行网上浏览和网上研究。 4、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措施新授课模式运作中的教学策略: 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习惯的重要步骤,它可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自学一部分新知识,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自学以学生自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自得,发现问题主动质疑,把读的过程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了阅读水平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阅读效果。因此,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充分地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就可以不讲,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情入境,让学生对自学内容产生兴趣。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