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课题的开题分析(开题报告)
《中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课题的开题分析(开题报告)
一、对题目的分析:
1、研究对象:中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包括:研究范围:A、中学生 B、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A指(七年级——九年级全体学生)
关于B所谓错别字:即错字和别字。错字,写得不正确的字或所接触的读物中刻错、排错的字(或书写不规范者);别字即凡在汉语言运用中书写与表意不吻合者; 两者均为错别字。
中学生错别字现象:指目前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书写错别字日益呈上升趋势的的情况。
产生的原因:A、为什么会写错别字,即写错别字的成因是什么?(主要通过调查的方式、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侧重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写)
B 、为什么写错别字会呈现出上升趋势?(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影响)
对策: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具体成因及日益呈现出上升趋势的原因制定出适合于学生实际的改正、扼制、预防的措施
2、研究的归宿:最终达到减少消灭错别字的目的,从而更好的净化书写净化文本,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素养。
二、所应参考的资料:
1、.《校对之友》(周刊)创刊于 2005-04-20 ,由《校对之友》编辑
2、《咬文嚼字》
3、《汉字简史》
4、《新课标》中有关汉字学习的要求。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对现象、成因进行收集
2、问卷法: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问卷
3、分析法、归纳法:对现象、问卷归因进行综合分析归纳。
4、行为研究法: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和教师在教学的方式进行阶段性跟踪探究,尤其是相关措施实施后是否出现相应的实效进行探究,从而得出相应的书写错误的成因结论,及有益于改进的措施。
5、演绎法、实验法:将所得的成果在实践中运用检验。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是来源于教学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的研究对教学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被这一现象所困扰,一致认为它的有效解决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及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3、我们以语文教研组为研究集体,专业性强,学历达标,都是一线老师,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我们所在的青铜峡市回民中学是本市的“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学校自身有着浓厚的教研氛围,学校对此是大力提倡和支持的。
4、课改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入推进的,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的成果都会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我校是区市指定的“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网络资源共享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与技术上的保障。同时我校的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本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预期产生的效果:
近期目标:(1)认识错别字的危害,师生重视错别字的纠正,产生杜绝意识。(2)在查错、寻因、纠错中减少错别字出现的频率,使汉字书写更趋于规范化,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3)在调查、分析、归纳中找准错别字书写的成因,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
远期目标:(1)将研究的成果于教学实践中检验形成真正有推广意义的成果。(2)在实施、推广中达到减少、杜绝错别字规范汉语书写。
六、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6—9月)着手对本校学生及社会生活中书写错别字的现象进行调查,形成课题审请书。
具体安排:
1、对教学中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进行交流达成研究的共识,初步确定研究的课题。
2、着手对学生及社会上的错别字现象进行调查。在学校对学生在本学期的某一次作业作文进行抽查,统计出人均错别字的个数并算出整体错字率;同时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进行整理并以一月为时限进行统计。从而形成第一手资料。
3、针对已形成的课题和第一手资料及教学中的错别字现状着手课题题目的进一步确定并形成初步的实施计划以及课题申请书的撰写。
4、上报申请并进一步查找资料,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
5、在组内进行开题报告,让全组参与人员了解课题内容及初步计划,并献计献策,完善实施计划。
6、根据计划进行成员分工。
(二)、探究阶段(2007所9月—2008年5月)对调查的现象及学生书写老师教学行为的进行跟分析得出书写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改预防的对策
具体安排:
1、推荐相关的理论书籍及网站(所应参考的资料),学习动员,与参与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学习;让学生搜集有关错别字的故事,调查发现生活中的错别字所造成的损失、笑话等。
2、人员分工,明确任务和目标;
(1) 以班为单位进行第二次全校性的期中作文的错别字调查并统一整理出来成册。并整理出错别字率处于前100位的字。制定出相应的归因问卷表。对归因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实施在教学中。
(2) 可自行采用多种形式先期改正这100个字。
(3) 每班每生必须准备一个错别字更正本。每次作业作文之后必须有错别字更正,格式要宜有利于学改正错误和便于操作。
(4)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小组选定小组长并配给一个统计本)每周对小组成员的错别字进行整理统计。两周对各小组的整理情况进行总统计。并由备课小组和学生小组长制定出初步的归因问卷表。对归因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实施在教学中。
(5) 在第二次全校性抽查后,每月进行一次作业或作文错别字的跟踪抽查,一方面与上次错别字的情况进行对比,看改正的情况;一方面整理出新的排名前100位的字及制定出相应的归因问卷表。对归因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而实施在教学中。
(6) 对近一年来的错别字进行系统整,然后归为两类:一是属于小学识字阶段中的错别字;一是属于中学识字阶段中的错别字。两类字均按错误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综合以前的归因成果再系统化理论化,并进一步制定出改正预防的措施。
(7) 将结果交给相关的小学和中学,使其在教学中进行实验落实,检验其效果。在实验中分普通班和实验班,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检验研究的成效。
(8) 形成初步结果性材料。
3、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并在学年未进行汇报和初步的评估。
(三)、检验推广阶段(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实践运用中检验完善所得结论,最终完成结题报告,提请验收。
具体安排:
1、对第二阶段中的研究结果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不断完善,并形成报告;
2、跟踪调查推广的实效,汇总相亲资料。
3、进行总体的评估,并提出进一步的完善的方案;
4、完成结题报告,提请验收;
说明:
1、自始至终学生将配合课题的研究。
2、学生必备一个作业错别字更改本。
(四)分七、八年级同时进行调查和资料分析;
(五)每学期分两次进行调查和资料分析;
(六)针对资料从学生书写和语文教学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做详细的记录。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