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下课堂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结 题 报 告

 

 

 

 

 

 

 

 

 

 

 

立项编号    AYZXKT1625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下课堂策略的研究                      

 

课题类别        市级课题                        

 

课题主持人        韩云亮                          

 

主持人单位     安阳市第二十一中学                

 

填表日期       2017年11月                    

 

 

 

 

 

 

 

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制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下课堂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主持人:韩云亮

 

课题组成员:王汇吉、韩继锋、付扬伟、陈敬波

 

摘要:阅读可以浸润心灵,陶冶情操,充盈精神的空间,提升生命的高度。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关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学生的阅读量并不乐观,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本课题以群文阅读研究为切入点,从学生的阅读现状及探究性阅读能力不高的原因开始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的跟踪监测、教学策略的修正完善,形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式,及时推广实施,全面促进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发展。该报告对研究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得出的重要结论进行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总结和概括,并反思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期在课堂策略的研究方面提供可行性方案,助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学校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堂策略;探究;能力;培养

 

第一章   研究概况

 

一、选题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求知欲强烈。在阅读教学中,贯彻探究性学习,新鲜而富有时代感,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对文本的再创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策略中贯彻这一学习方式,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取长补短,感受到探究性阅读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养成学会发现,学会探究的好习惯。关于探究性阅读能力的课堂策略的开展也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语文新课程改革乃至高考改革等是高度契合的。

 

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很好地使课堂教学贴近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真正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升华觉悟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达到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 ,更好地促进教师开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使阅读课教学成果更具创造性,适应中考命题中探究性问题不断强化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备考。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二、核心概念界定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阅读方法。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是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文本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尝试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性阅读的主要特点有: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开放视野,扩展了群文阅读的内涵和内容,赋予了它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可操作性。

 

三、相关研究状况

 

“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在此之前,日本的“群书阅读”、港台的“多文本阅读”、江浙的多篇课文的教学、多本书的阅读可作为“群文阅读”的源流。

 

2008年由赵镜中、王林先生提倡的这种语文探究性教学形式,刚开始只在局部的小范围内被讨论、试用。经过几年的“化蛹成蝶”,同道者越来越多,在浙江、北京、山东、四川、重庆、吉林等省份,已经有很多老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并逐渐成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主流。群文探究性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组教学”“主题阅读”等有联系,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学生在探究性阅读群文时,发展出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1、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研究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兴趣、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2、培养学生探究的价值取向,并将探究意识贯穿于阅读过程。

 

1.3、增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其业务理论水平,促进教师开展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二)研究内容

 

2.1、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收集、开发和整合,与课本教材理论知识的有机结

 

2.2、怎样发挥探究性阅读能力课堂的教学优势。

 

2.3、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适时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4、在课堂上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用效果。

 

(三)研究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

 

研究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法和途径。具体为:如何建立课堂的探究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探究阅读兴趣的方法;各种文体探究阅读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探究能力的表现形式,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研究难点:

 

探究性阅读的教学实施与评价及如何实现探究性阅读与语文教学中的其他环节有机的结合,强化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实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基础。

 

(四)研究创新点

 

一、理论上,我们寻求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最佳结合,进而提升探究性阅读能力。

 

1、理论与实践结合:及时收集开展探究性阅读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克服教材的滞后性。

 

2、量质结合:把课外收集的资料与课内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

 

3、展评结合:实时直观地展评,培养学生自主、协作、研究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觉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多种科学的方法,结合其他方式(如多媒体课件)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阅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资料,收集与“群文阅读”及“课堂上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了解国内外群文阅读中探究性阅读能力的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强化参研教师的理论基础,加快实验教师的理念更新。

 

2.调查研究法

 

根据研究内容,以本校三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走访、座谈,了解本校学生群文阅读的现状,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开展“群文阅读”的建议,形成群文阅读的可行性方案。

 

3.课堂实践法

 

参研班级成立群文阅读合作探究兴趣小组,构建“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达标评价管理体系,对课题方案进行实践、探索、反思、改进。

 

4.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及时搜集、整理优秀的课例,随时记录实践成果,总结实践经验。将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整理备份,为课题研究结项准备素材。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

 

(1)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填写课题申报书,进行课题申报。

 

(2)建立课题组,成立以语文学科一级教师韩云亮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以各年级骨干教师为参研员的研究小组。

 

(3)对目前本校学生群文阅读探究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状,形成调查报告。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教师的分工。

 

2.研究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0月)

 

第一阶段:

 

(1)举行开题仪式,调动师生参与研究实践。

 

(2)召开课题研讨会,摸清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集群体之智慧,采纳有效的解决措施;分析找到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形式。

 

(3)构建“群文阅读中初中生探究型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

 

第二阶段:

 

(1)制定方案。根据“群文阅读探究能力培养”整体推进方案,制定学校“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研究重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以实施有效的群文阅读指导和教学。

 

(2)建设“群文阅读”资源包。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向,参研教师分工合作,建立“群文阅读”资源包,以供实践研究学习之用。

 

(3)设立课题研究“实施阵地”,把群文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成立群文阅读合作探究兴趣小组,指导学生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略读、浏览、跳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探索发现为核心,来进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

 

(1)开展实践研究。组织开展学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比赛,或示范课例大赛,适时进行研讨交流会,或汇报课,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2)开展“群文阅读”语文课型的应用汇报交流活动,探索“群文阅读探究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打造“整合阅读”课型模式,形成“群文阅读”理论体系,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探究能力。

 

(3)参研者及时搜集整理过程资料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心得及研究论文,完善已探索的“群文阅读”语文课型设计。典型的课例可供研究小组交流学习。

 

3.总结阶段(2017年11月)

 

(1)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编写“群文阅读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编辑“群文阅读”研究成果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完成结题工作。

 

第二章  研究成果

 

一、推动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群文阅读专项课题研究,没有现成的教材,要想做好本课题的研究,需要研究人员有校本课程概念,编制出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校本教材。可是长期以来,教师们早已习惯了现成的教材,在钻研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了不少功夫,校本课程意识还不是十分强烈,而群文阅读课题的研究则对参与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编制者。教师需考虑群文的具体篇目,精心组合群文;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确定群文议题;在研究性阅读问题的设置上,需结合学情;在课时的安排上,需统筹安排。就这样研究人员自觉不自觉的成了校本课程的建设者,尽管刚开始是以小册子的方式呈现的,还谈不上正规的校本教材,但开了一个好头,其他老师跟着效仿,全校教职工校本课程的热情空前高涨。

 

校本课程: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别

科目类别

县(市、区)学校

主要研发者

姓名

评选等次

1

青铜器

教材成果

中学语文

安阳市

韩继锋、付扬伟

1

2

古典诗词汇编

教学成果

中学语文

安阳市

王汇吉、韩云亮

2

二、形成了四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类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旗帜鲜明地提出“探究性学习”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推进也呼唤着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形成。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课题组先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入手,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部分,希望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一方面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当作核心问题,一方面看作是语文教师应担负的历史使命,边实验,边改进,形成了四大探究类型:

 

2.1探究文章自身的价值,会写推荐语。我们从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语中获得启发,又联系到国人的阅读量不高的现实,要求学生学习了群文之后,就自己喜欢的一篇或多篇文章写推荐语,向其他人推荐这些文章,让更多的人因为推荐语喜欢上这些文章,做阅读的传递者。

 

2.2探究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会写评论。该类型主要与写作接轨,从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艺术魅力,获得写作上的启迪,自己去感悟、判断,有着个性化的阅读鉴赏,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持续发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好的根基。当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教会学生理性对待不良思想的侵蚀,接受精神的洗礼,个人的力量汇聚到实现“中国梦”的洪流中。

 

2.3探究个人的启发,会写读后感。该类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鉴赏品悟能力,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审美体验有机统一。学生谈感悟,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情感,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培养议论说理的能力。

 

2.4探究文章的主题,纵向比较多文本,会续写或仿写。该类型主要寻求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新高点,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中,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对作者不迷信、不盲从,完成作品的再创造。

 

三、建立了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都有这样的认识: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不能止步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必须立足于有效,创新思路,及时纠正不良现象,尽可能完善教学环节,避免陷入流于形式,其后不了了之的困境。全体成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抓手,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定期反思和交流,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经验共同分享,最终形成了操作性强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1)熟悉群文,为探究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是多篇文章,仅靠课内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利用好课外时间,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2)课内学生回答群文的主要内容,旨在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3)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经全班讨论后确定1—2个探究问题。(4)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引导。(5)展示探究性成果,好的大力表扬,不足的教师指出问题,重在方法和过程的指导。(6)向课外延伸。课堂学习时间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探究的问题有了完美的答案,需继续探究,收集资料。以上六个环节,根据群文议题的不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该教学模式,在语文组推广,学生的阅读热情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到阅览室也不是无目的找书了,文字表达能力显著增强,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成绩使课题研究人员感到欣慰。

 

四、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教师在文本理解、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等方面要比学生高,如果教师只顾滔滔不绝的讲解,势必回到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经过前期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参与者和引导着,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在探究性阅读问题的设置上,问题不宜太难、过大,指导学生阅读策略,教给学生查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研究目标前进,做好结果的评价,为下一次阅读课的学习蓄势。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改变“权威”地位,真心真意地和学生一起探究,收获成功的喜悦,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究阅读能力不放松,发挥各自优势,引导学生探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持续更新中。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已成了我们课题组共同的心声。

 

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只满足于“识多少字,背多少篇课文,写多少作文”,学习方式与国外相比处于封闭状态,探究意识不强或薄弱,很难产生创新型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新课程改革,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倡导研究型学习,而我国也于2014年启动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基于此,我们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能力的尝试,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分享,乐于探究成为一种习惯。实践证明,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了,厌学的减少了许多,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延伸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评比中取得丰硕成果

 

  本课题以解决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不高为出发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厚植于科研的土壤中,鼓励成员成为实践的先行者,破解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参与教育部门举行的各类活动,在与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同台竞技中检验自己的水平,争取课题早日结项,多出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具体如下:

 

1、2017年7月,韩云亮在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荣获征文指导二等奖;

 

2、2017年7月,韩云亮在安阳市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3、2017年7月,付扬伟在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荣获征文指导三等奖;

 

4、2017年9月,付扬伟参与市级课题《内外兼修  提升专业素养》并结项。

 

5、2017年11月,王汇吉优课《台阶》在2016—2017年度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省三等奖。

 

七、梳理和分析了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学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和对结果的整理,对一线优秀教师的访谈,课题组内部成员的定期交流,对所教学生的观察以及实验班级的监测跟踪,梳理和分析了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不回避,也不逃避,只有这样,才能推进课题研究的进度。这些问题有:(1)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主要原因是一节课的时长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做的不够好或不得其法,就会影响教学的进度,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很可能完不成,于是教师就略过甚至越俎代庖。(2)学生对探究性阅读能力重视不够。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要想立竿见影是根本不现实的,学生觉得语文学与不学差异不大,在时间的分配上对语文相当吝啬,具体到阅读教学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学生态度模糊,不用心,多少伤了老师的心。(3)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学生探究的动力还来自外部的压力,主要是教师的督促检查,包括必要的惩戒,其探究的内驱力还没有形成,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也不是早已就有的。(4)学生质疑与探究的方法掌握不多。主要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依赖性,再加上高中学习任务重,其它学科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作业,限制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主动探究。(5)群文的开发与剪裁还不是十分精准。高中没有现成的群文阅读读本,初中小学还有省教研室编写的群文阅读读本参考,教师选择的群文,由于时间的仓促,群文的优化组合不免留下些许遗憾。

 

第三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局限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年多以来,本课题组围绕“群文阅读中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计划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进程。现将这一研究活动所得结论总结如下:

 

1、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要义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校展开群文阅读专题研究之前,本校的学生对学习语文课兴趣不大,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是一个样,导致从学校领导层面到学生自身层面都对语文学科缺少必要的重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学生既没有时间更没有意识去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甚至连课本上的课文都阅读不细,即使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学生在初中三年必须完成的阅读数量。但是,在开展了群文阅读课之后,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课文内容和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既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量,更帮助学生加强了精细阅读文本的能力。由“要我读”到“我要读”,这是顺利开展研究的源头活水。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的终极意义

 

毋庸置疑,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是语文素养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接触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了解世界文学史上形成的那些光荣的传统,才能把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与文化遗产进行吸收和传承,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更进一步,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学生的心中引起振动和共鸣。比如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会被他的伟大的精神所震撼;读苏轼的诗词散文会被苏轼的乐观旷达的精神境界所影响;读鲁迅的小说会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学生美好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学生的阅读量上升了,就可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审美体验,进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自觉的去读书,形成良性循环。

 

3、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和进步在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至关重要

 

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继续成长和发展,特别是专业的发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要求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成长。在本课题研究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那教师本身的阅读量就必须更大,阅读的能力就必须更强,阅读的精细程度就必须更高。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在广泛的阅读中,拥有广阔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时不时的叩击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燃学生灵魂的火花。

 

4、富于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是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助推剂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放图书馆,利用校舍改造资金购买新书,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出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今,课前的晨读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枫叶文学社、商颂戏剧社等社团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校园文化的人文气息达到了新的高度。李镇西老师也说过:“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读书,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阅读就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群文阅读课程就是一个切实的载体。群文阅读课的展开有利于学校形成广泛阅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有利于建设“书香校园”的校园文化,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向善向美的发展。

 

总的来说,群文阅读课程的展开和推进在学校的各个层面上都引起了振动和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完善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与开阔的人生视野也逐渐形成了。必须看到的是,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问题是可以在群文阅读课程不断的推进和发展中得到解决的。我们瞩望于群文阅读课程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某些课题组成员不能彻底转变教学理念,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得不到贯彻实行,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2、本课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年轻老师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够,找不到某一主题相应的文章组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备课时伤透脑筋,因此文章组合能力还有待提高。

 

3、学生阅读材料单一,阅读材料匮乏,学生功课压力大,时间紧,阅读时间少,学生手中除了课本以外,基本上没有课外书籍。主动收集阅读材料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4、需要适当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本校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节群文阅读课上完之后,总是出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学生的阅读方式太单一,很多学生习惯朗读或小声读文章,这样必然导致花费很多的时间在阅读材料上,而减少了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掌握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文章的能力也很差,导致群文阅读的教学进程缓慢。这也是下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应峻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2]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载于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翟京华.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徐学福.探究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张庆林.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7]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靳玉乐.探究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9]辛继湘.课堂教学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巢宗祺.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何建刚、杲世温.教师创造力开发 [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