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余为萍

21世纪蓬勃发展中的中国正在一步步与世界接轨,而作为国际性语言的英语在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好英语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并工作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的天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我们的使命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并通过学习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和策略,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更漫长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一、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2004年招生制度改革以来,我校生源以电脑派位生为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班级大、人数多。再加上我们现在采用的新教材《新目标英语》以听说为主,教材容量大、活动多,且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学生三年后的中考应试。课堂教学基本上就教材所传递的信息老师讲解得多,学生参与得少,既使参与了,参与的面也很小,课堂上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不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创造性思维没有被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也很难实质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二、本课题实施意义和目的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中央再一次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沐浴着十七大的春风,安庆四中英语教研组承担的省级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今天就正式开题了,我们将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不懈的实验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当今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还语言学习以一个正确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以英语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完成本课题的已备条件

本课题组聘请安庆市教科所所长谢余良担任本课题的专家顾问,指导本课题的实验。

本课题负责人齐慧玲和余为萍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30年的校骨干教师。在国内各级英语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多次参加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实验,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经验。

    本课题组成员,由中、高级教师和校级“教学新秀”组成,他们都是来自一线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敢于探索和创新,多次开设观摩课和研讨课,其中丁家骏老师在省、市优质课大赛中均获等级奖;胡玲玲、鲁炜、汪骥、程伟四位老师在我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均获优秀奖,胡玲玲和鲁炜两位老师被评为我校的“教学新秀”,并在市直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他们有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他们希望在此课题研究中积累教学教研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本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各方面条件均已具备。

安庆四中作为省示范初中,在基础条件和设备资料上完全具备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能力。我们拥有语音室和电脑房,多媒体已深入到课堂,用于各学科的常规教学。资料方面,我校拥有大量图书资料,为老师们订阅了多种外文杂志和报纸。购买了多种教学软件和教学光盘,教师自行研制和开发了多个软件和大量课件,这些设备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高效运作提供了保障。

分管教学的曹劲松校长亲自抓课题的实施,教导处全程督促实施,学校将尽力在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

实施方案

实施教材:《新目标英语》

实验方法:有效激活课堂实验法

实验流程:

120075月—200712

组织全组老师认真学习英语教学理论,准备材料,申报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工作将在专家指导下分工进行。

1220召开课题开题会,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介绍本课题已备条件,制定实施方案,安排研究工作进度。

20712月—087月进行第一阶段实验;

3087月—09年元月进行第二阶段实验;

409年元月—097月进行第三阶段实验。

实验工作安排:

    1、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参研教师根据各阶段实验情况及时收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论文,在教学实践中研制和开发软件、课件,编写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料(附各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该课题的实施方案)

2、每月进行一次教学理论学习,实验工作情况交流、反思、总结;

3、请专家检查、指导实验工作;

4、组织教研成果展示;

5、召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研究》结题报告会,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织报告实验成果,聆取专家指导。

附各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该课题的实施方案

1.听力课的活动设计与利用研究(负责人:鲁炜)

2.口语课的活动设计与利用研究(负责人:胡玲玲)

3.阅读课的活动设计与利用研究(负责人:程伟)

4.写作课的活动设计与利用研究(负责人:丁家骏)

5.话题教学的活动设计与利用研究(负责人:汪骥)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实验方案

 

“听力”是一种迅速正确的辨音解意、理解语意并对听到的信息做出评价反应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交往的能力。国家《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同时也提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目标,因而,“听”在初中英语教学四项技能中又是基础之基础。语言学习始于听,听的水平又影响着语言的交际,决定着说的水平。“听”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对于听力的培养、训练与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英语听力问题体现为知识性问题和非知识性问题。知识性问题包括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等;非知识性问题指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及母语的干扰等。听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听力问题的大小。

.语言知识的问题

它包括语音,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障碍,语音知识是决定着听力水平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要听懂是困难的。英语录音材料往往涉及单词重音,语句重音,语调,音的省略和同化,连续,不完全爆破等现象,而且还有英音美音的语音差异。可见语言知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听力水平的提高,他们都是听力障碍的因素。

.背景知识的问题

    作为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即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还需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生活的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如听力材料会出现Thanksgiving,Halloween等。学生如果对西方的感恩节,万圣节等不太了解,便会感到茫然。

.心理因素及外部环境的问题

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有的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就烦躁不安,甚至在听之前就存在着畏难情绪。这会在无形中增加了听力的难度,另外室内外的噪音,收音机或喇叭的质量,音量的大小,录音的清晰度,放音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将引起学生不必要的无意注意,而这些有可能成为影响听力的因素,成为听力的障碍。

     听的水平又影响着语言的交际,决定着说的水平。“听”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对于听力的培养、训练与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如何让学生掌握做听力题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尝试和实验: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听力是一种领会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首先,让学生过好语音关。训练学生在朗读时语音准确、流利、自然,耳朵灵敏,有一定的辨音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语音、语调知识,如重读、轻读、连读、同化、节奏和升降等,并加以训练。朗读的训练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第三,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利用构词法、词形变化规则、同义或反义等方法记忆单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不丰富,必然会影响交际,第四,不可忽略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许多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即使听清词或句子还是误解其意。

二、创造环境,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最佳途径是让他们直接置身于英语听力环境之中,多听勤练。我坚持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以排除母语的干扰,并要求学生用英语会话及上讲台表演。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每位学生都变成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全体学生都讲英语而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开口说,这个环境就是“活动”。我尝试在课堂上以“活动”的形式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发展学生的“听”。同时,课后要求学生反复收听课文录音,举办课外英语兴趣活动,创造用英语会话的场合。我鼓励学生利用广播、录音机、电视、电影等现代化媒体,收听收看一些既实用又富趣味性的材料,如让学生收听VOA BBC广播,听英文歌曲,收看英语电视教学节目、英文故事片、英文卡通等。

三、重视技巧,增强听的能力。

“听力技巧”包括语言技巧和理解技巧。语言技巧包括连读、弱化、不完全爆破、连缀、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短语、惯用语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联合等技巧,涉及有关文化、背景等方面知识。

四、强化听力题的专项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即学生要理解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的习惯,并能尊重这种习惯,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综上所述,只有经过大量的、专项的、综合的听力训练,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掌握做听力题的技巧,提高听的能力。而提高听的能力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掌握学习技巧,丰富自己各方面知识,培养自己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一个综合性的训练,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总之,要提高听力,首先要学生具有自信并进行不懈的努力;其次,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力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达到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目标。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实验方案

胡玲玲

语言是交流的一种手段,《英语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教学理念中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而对于英语教学者,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便成了主要的任务。然而,我国目前英语口语教学却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了英语后,却不会说英语,不敢讲英语,缺乏最起码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对于教学者来说,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作好英语口语教学,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想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成绩都不错,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确实,有的学生笔试成绩相当不错却口语却很差,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要他进行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平时说话语言流畅,思维敏捷,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口语表达不感兴趣,内心焦虑、紧张,表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口语表达流利程度不够,语言形式单一,重复过多,语间停顿过长,甚至会冷场,某些学生还出现用母语来完成任务,再把结果翻泽成英语的现象。

    第三、大多数学生过多表现出对英语语法的过度关注,在表达中经常停下来纠正语法错误。往往忘记了下面该说什么。实际上,说话的流利度和准确性一直是衡量一个人口语水乎的两个重要标准。

    第四、学生有着个性差异,性格外向者活泼好动,爱开口;性格内向者三天不说一句话。

二、口语教学中的困难

第一、缺乏必要语言环境。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来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第二、教师口语水平偏低。目前不少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很不利的。

    第三、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而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班级容量较大,一般在50-60人左右。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第四、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我国由于教师的口语水平较低,电化教材设备和资料较差等种种的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这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

第五、英语口语教学英语教学急需较为完整的配套教材。目前,适合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教材还不是很多。口语教学内容和编写形式需要科学地研究,确保口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走弯路,甚至走错路。

三、今后的设想

1、从日常简单练习着手,加强交际用语训练。

口语课的目的是引导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因此,在口语课开始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对话,让他们重复对话直到每一个人都熟悉起来。教师可以先说些日常生活用语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或者在教室内或教室外创造出学生可接受的说英语的环境。争取用这样的“每日必练”促进学生 “每人必说。”

2、进行系统的语言结构学习

“语言结构就是句子之间或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使用规则”,只有掌握了语言结构,我们才能清楚去说什么,才能使语言符合逻辑。“一般认为,语言结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对话形式(交流形式),另一种方式是独白。” 我们可以围绕这两项有目的的设计出一些不同组织方式的语言结构训练活动,提高学生说的技巧。

3、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口语教学活动任务。

 

    口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这种情境要有真实性、生活化且有可操作性。因此,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符合这些要求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4、将文化教育渗透到口语教学中去

   目前,英语口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有效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尽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也正是下一个阶段我们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实验方案

 

阅读作为获取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外部信息,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教学大纲从六个方面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使阅读教学的要求、任务更加具体明确。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很多学生还是存在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缓慢,深层含义理解能力不强的问题。少数学生步履艰难,阅读无速度、无效率。无法从阅读中寻求知识乐趣。同时因为投入了一定的时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挫伤积极性进而对英语失去兴趣。     

通过平时阅读教学,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一般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词 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

() 词汇量略显不足

(二)词义理解不准 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学生掌握某一单词的意义往往是最初接识的或核心意义。在日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随时丰富所学词汇的扩展、延伸和转借等意义。

(三)构词法不重视 教学大纲公布的几个前后缀常是教学的遗忘点。一方面学生没有利用这些前后缀去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因为忽视而不认识由它们构成的单词。

二、句 法

一个完整意思的理解是以句子为单位的。而句意的正确理解要求掌握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模式的掌握,是高效英语阅读的前提。”由于表达的需要,英语句子结构富于变化。学生句子结构模式不熟,在阅读中就会因弄不清句子结构而无法理解句子意义。

三、篇章理解的能力    

很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但由于篇章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阅读质量不高。篇章知识方面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不分文体

(二)阅读忽视关联词

(三)阅读不分主次 在文章的主要段落,作者一般提出他的观点,看法,表明主题。在次要段落,则以事实、例证来支持或反驳某一观点。阅读不善于判断主次段落就会混淆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找不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四)指代、替代理解不明确

四、 相关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的水平与层次和学生个人的知识体验相关。相关的背景知识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和速度。受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社会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学生只能依据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去理解阅读材料。信息量不足难以产生合理的推测和联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判断失误。

五、不良阅读习惯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来自口、眼、手的多余动作。

(一) 回视重读 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或阅读材料超出学生的知识阅读理解范围重读阅读材料。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

(二)心读、默读 在文字符号和意义之间加入声音,直接影响着阅读速度。阅读研究揭示,眼脑可以直映阅读内容,因为“词的意义在字形之中,而不是在声音之中。”

(三)指向阅读 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阅读速度受制于手或笔的移动。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

六、逻辑思维不严密

阅读除了具体细节的理解,更重要是字里行间含义的理解。根据已知内容推测作者真实的观点、态度和文段的寓意。它要求学生独立思维,充分发挥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的思辨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过分高度概括、过分简单化、有理无据推断、因果关系错误、观点结论前后矛盾等逻辑推理错误。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认读训练 打好语言基础

(一)以适当集中,循环复习为原则扫清词汇障碍,认读字句。获得字句表面意义的理解。单词学习,一要全面,音、形、义、类不可偏否;二要注重运用,突出单词学习的交际性。单词练习的形式有:

1. 根据音标、释义拼写单词

2. 据句意和结构需要活用单词

3. 根据词义比较、固定搭配选用单词

4. 根据同义、反义、近义替换单词

5. 根据构词法知识意会单词

6. 根据文章上下文填空,运用单词

(二)识句会意的能力:掌握句型结构模式,理解句子表达的意义。

1. 以动词为中心掌握英语的五个基本句型

2. 以朗读、背诵、听写课文重要段落、句型的方式,培养英语句型模式感。

3. 以名词性从句为突破口,以定从句为难点演练从句。掌握基本句型的扩展规则和复合句的句型结构。

4. 以非谓语和从句的相互转换操练句式的扩展和化简。

5. 以教材中难句长句为例分析句子结构和理解句意。

二、抓篇章教学 优化阅读效果

   课文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词义、句子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言语理解能力。

(一)猜词悟义的能力 猜测词义是一种阅读技能。阅读中常出现生词:一种是学生的语言知识欠缺产生的生词;一种是阅读任务设置的生词,考查学生推测词义的能力。猜测词义要依据上下文,篇章是最大的上下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通过定义、解释、描述、因果、比较、反义、构词法等手段依据上下文推知词义。

(二)分析性阅读能力分析性阅读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理清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快速理解篇章的大意。分析性阅读重点抓文体判断和关联词寻读的训练。

三、抓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

要提高阅读速度,一方面要求学生眼脑直映阅读材料,克服不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帮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四、抓文章结构分析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的思维和逻辑的外在表现。“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作者的写作过程的一种还原过程。”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追寻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

五、抓课外阅读 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加强课外阅读,为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为提高阅读效果,我们要帮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

(一)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了解吸收英语国家语言文化,跨越文化背景障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二)互补性  教材主要是记叙和说明文体,适当选取描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补充教材的不足。

(三)时代性注重当今的热门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渐进性选取整套阅读材料,如《New Concept English, 便于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不断扩大逐步提高阅读任务和要求。

(五)自然性尽量选取英语作者的写作或原作改编。边读边体会英语作者的行文思路,思维习惯,接触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随着近几年阅读难度的增加,生词量增多,许多学生对阅读有一种畏惧感,特别是生词比较多时。因此,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遇到生词时,要通过上下文和整篇文章的内容猜。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基础扎实,厚积薄发。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持之以恒,多看多读,量变质变。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侧重阅读,学生注重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实验方案

丁家骏

《初中英语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英语中的“写作”是思想表达的方式,是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五级目标中的写的目标是这样要求的: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效果却不明显。

那么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有哪些常见问题呢?

1、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要想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前提,准确理解词的涵义是基础,能写出语法正确、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是目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贫乏是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存在的第一个问题。

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认知词汇量应达到16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应达到300个。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因此,他们在写作时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常常出现以下问题:⑴拼写错误,影响理解,例如first写成fristwent写成want等等;⑵词语误用,表达不准确;⑶ 某一词语反复使用,语言表达缺乏变式,文章显得单调乏味,好像心情好只能用happy或者excited,好像没有其它的词汇可用;⑷文章中出现了大量“造词”,如speakseat表示红领巾、拉小提琴译为“pull the violin”、手提电脑译为“hand carry computer”让人看了啼笑皆非。

    语法规则和句型句式是英语写作涉及的另一基本要素。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大错”多半都是由语法错误引起的。学生在写作中的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楚等情况屡见不鲜,Chinglish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所以,语法问题是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所面临的又一个主要问题。

2、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这里是指语篇布局、句式变换和前后衔接的方法。中学生在写作技巧上常常表现为语篇布局能力较弱,句式缺乏变换,前后衔接手段单调等。

3、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按照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致使在写作中错误百出,出现了大量的“中文式英语”。例如:英语中的性、数、时态、语气、语态、句式结构等在表达上和汉语完全不同;在写作过程中先想出汉语再转化成英语,在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的情况下,往往凭借自己已有的汉语和英语构词感觉造词,展开一些不正确的联想或假设;中国人的写作过程中的阐述总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思想,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阐述观点,把所要谈论的主题在一开始的主题句中提出来,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4、学生思想上对英语写作也不够重视,这可能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应试模式的影响以及其它原因有关系。

首先,以前的教学法虽然也将语言当作一门工具来对待,也注意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然而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重听说轻读写,着意于口头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书面阅读和表达,强调语言结构形式的反复操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虽然中考英语试卷的命题日益科学化,对学生英语水平能力的测试更加客观、有效。但纵观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的命制,不足之处显然易见,那就是侧重试卷题目的标准化,而对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考核偏少,写作要求也偏低。虽然也做出了将听力最后一个大题设置为填写信息的调整和改革,但却起不到中考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导向作用。中考英语对写作的要求如果长期停留在填写单词,写简单文字的层面上,而不向写作的句、段、篇发展,难免会降低初中英语写作的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也势必会放松对英语写作的训练。

    再者,教师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会导致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据本人观察,当老师在讲解试卷、题目以及其它教辅材料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对写作这一块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感觉麻烦或得不到付出之后的回报,久而久之,学生的态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弄清楚了存在的问题,就要采取应对的措施。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用先进的方法和理论结合着实践将发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我们的初步设想是这样的:

    首先, 明确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内涵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听、读为信息输入过程,说、写是输出的活动。可以说,说与写的能力是检验四项技能以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标准。学生和老师要了解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目标各种级别的规定和要求,那就是:一级能书写字母和单词;二级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三级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四级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五级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六级能有效地使用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七级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信等;八级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九级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书写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明确了英语写作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而且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其它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其次,加强平时积累,注意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运用词句进行写作训练。刚接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具有一定的害怕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使学生乐于接受,轻松完成,享受成功感。

再次,采取合适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用单元话题进行写作训练。《新目标英语》中单元内容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写,缩写与仿写作文,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写作,又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

具体做法可以是这样的:

1、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加深他们对话题的理解以及语言感觉的培养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笔者认为复述课文,不仅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口头作文做好了,笔头作文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在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能力,也为笔头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学会去创新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称改为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来叙述,也可以要求他们进行创新式模仿。比如: Jims day可以改为My fathers day 或者My dayMy teachers day,学习关于他人的school trip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的school trip了等等。

也可针对学生对话题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让学生顺着自己理解续写下文,给予学生较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

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对学生写作训练。语境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一切真实的交际活动都产生于一定语言环境之中,而有效的语言获得又是以有效情景体验为前提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某一语境而训练学生写作,学生会感到自然,容易产生写的欲望。例如,学生举行运动会,庆祝“建校节”,以“A sports meeting”和“Our School Day”为语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然后试着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A sports meeting”和“Our School Day”这些话题。再例如,要求学生陪母亲到市场去购物,记录下母亲所购的物品和价格,以“Shopping with Mom”题进行写作,我相信学生肯定会乐于去写,而且有东西可写。在我们的新教材的某些单元中,设有写作训练题,它们用英语设置语境,用英语提示内容,这些进行写的练习,与我们平时用汉语给语境,用英语完成段落的方式相比,更为理想。当然,教师在设立语境话题时要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应从简到难,从浅到深进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信心。

    最后,讲究教学方法,培养良好习惯。遵循教育规律,采用各种教学模式和资源,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听、说、读、写全面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相信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初中英语话题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实验方案

 

所谓话题教学,是指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广泛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以文本为出发点,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参与特定话题的相关活动过程中深入理解此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我们目前所教授的教材《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是一套富有生活情趣,形式灵活,极具人文性的教材。这套教材无论从单元标题设置到课文内容选材都紧扣生活,以某一话题为主线,从生活的各个层面来丰富话题,在学生的知识和信息存储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知识目标,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习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在话题教学中,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激励者。教师要放下架子,乐于和学生交往,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会平等地对待学生。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话题的兴趣点,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求知世界,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以话题为中心的教学,将话题、结构、功能有机结合,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各种教授方式,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训练,使他们能用英语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话题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

1.单一性。每堂课或者每个单元适宜选择一个教学话题,这样可以使课堂讨论内容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充分考虑相邻话题之间的关系。例如,衣服、食品、购物三个话题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话题,可以作为相邻话题,构成话题群。

2.包容性。教学话题与教学目标应是包容关系,即教学话题只是教学目标之一。例如,在教学有关“体育”的话题时,“表示喜欢和不喜欢、建议、偏爱和优先选择、意愿和打算”等功能知识也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通过“体育”话题这个载体,掌握、扩充有关功能和结构知识。

3.广泛性。教学话题是一个容量较大、能激发学生讨论欲望的教堂中心议题,容量太小就与提问没有多大差别了,缺乏创意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话题的广泛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自主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其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完成的主动意义建构。话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合作性。由于话题教堂强调小组讨论和组际的交流与互动,所以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堂主要的组织策略。教师评价学生行为时,不是只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密切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6.探究性。教学话题的答案由学生讨论探究自然会得出,教师不要急着把它点出来。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共识、共享、共进,这样话题往往在互动、互惠的讨论中从观点分散趋向共识。

在采取话题教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如:

1. 如学生词汇量贫乏,在话题表述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生词,而生词一多,就影响他们表述的兴趣,也很难让其他人弄明白他所描述的内容;

2.  班级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在我所带的两个班中,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好,能参与话题讨论当中,但也有少部分基础差的同学,在别人讨论时他不愿参与其中,无所事事,被老师逼急了,随便敷衍一下了事.

3. 话题的拓展步子和范畴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可操作性,如果设计的活动没有衔接好,教学上就会有“跳跃式”的脱节效应——冷场,学生难以开口、表达。

4. 班级人数过多,时间有限很难顾及到每个人.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一些策略,争取使话题教学丰富多彩起来:

1.应多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以便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在安排活动时应分工细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2.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增强学生的词汇量,并同时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开发网络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教师要提高话题式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从单元教学内容出发,在整套教材中上溯下延地研究话题的地位与作用,找出话题的联接点和发展点,确定话题教学的侧重点和难点,进而进行教材的重组,合理地安排出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在课时教学中,我们还要恰当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最终达到提高话题式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让我们在自己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