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

《初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

作者:吴远春

 

茅坪中学继2001年市级实验课题《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结题验收以后,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于20059月申请并参加了《初中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课题的实验。目前,我校共有13位老师参与该项课题的研究实验。现将我校进行该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中期汇报,以期共勉:

 

一、我们对实验背景的认识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城镇的学校,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读书的条件差,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引导、疏导、指导——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建设

 

一是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深刻领会课标提出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是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认知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构建的过程,这种观点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三是认真学习课堂教学微技能相关理念。在学习了这些理论之后,讨论确定了我校实施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的研究步骤。

 

三、实施步骤

 

一)、20059月—12月为课题组的前期准备阶段。

 

19月,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阶段的入学测试,初步了解学情,最高分80多分,最低分个位数;

 

210月,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组,从本校英语教学和师生的实际出发,了解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1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网络学习课题相关问题,通过近三个月的调查和研究,正式申请课题立项;

 

412月,骨干教师上新目标英语示范课,全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新模式大讨论;拟出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示目标-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课堂检测-个别辅导。

 

二)、20061月—7月为课题组的初步研究阶段。

 

11月,课题组长组织教师网络学习微技能的内容及相关理论;

 

22月,课题实验得到批复;召开全组教师研讨会,初步确立了实验方向:既根据本地人文地理特点,又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以课题课改为契机,构建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我校英语课改特色;

 

33月,课题组着重进行了微技能理论学习,讨论并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拟订并呈交了课题开题报告。同时,以活动促课题课改,举办了两次“英语文化活动周”活动,七年级进行了单词竞赛、手抄报展;八年级进行了小制作比赛、校园英语广播;九年级进行了阅读竞赛,学生参加率100%。并分年级和班级设立一、二、三等奖;

 

44月,确定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七、八年级的七位实验教师在相应的实验班级进行了实验课大赛,共上课七节;

 

55月,在县课改汇报会上,由向美铃老师和谭昌俊老师使用多媒体上了汇报课,进行了优秀实验课的展示,课堂教学新模式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新模式是这样的五步:

 

一)、每周一歌——目的是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要求实验教师每周教学生一首新歌,并用本周重点改编歌词,反复训练。(1-2分钟)

 

二)、复习旧课(采用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值日报告等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长期训练,并为新知识作铺垫。(35分钟)

 

三)、展示课堂教学目标目标——一般设定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让师生明白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基本目标针对中下层学生,拓展目标针对中上层学生。(1分钟)

 

四)、创设情景,引导自学——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进行语言运用,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15--25分钟)

 

五)、当堂检测——根据教学目标分层设题、分层检查当堂效果,并根据各层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提高。(1015分钟)

 

667月,课题组进行了小结,对本阶段前期工作做了认真总结,部分教师还根据自己的实践撰写了一些研究论文。

 

三)、20068月—12月为课题组的中期研究阶段。

 

18月,课题组长召开课题组骨干和优秀实验教师研讨会,进一步完善新模式并在全校得到推广。

 

29月,课题组以课题和多媒体运用为活动载体,鼓励所有中青年教师参加课堂教学大赛,并派吴咏梅老师运用多媒体和新模式参加全县英语课堂教学展示课,获得一等奖。

 

310月,引导学生开展“英语文化活动月”,各年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七年级进行了书法比赛和唱歌比赛;八年级开通了校园英语广播;九年级进行了写作比赛,获奖作品分别在每班办了优秀作品展。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同时,把兴趣转化成学科情感,学生愿学、想学、爱学。回到课堂上,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411月,结合新课标,为了更好地适应课题课改的需求,扩大初中生的阅读量,丰富课外读物,以年级为单位,举行了茅坪中学第一届英语阅读能力竞赛,成绩优异的12名学生参加了县英语阅读能力竞赛。通过这一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一年半来实验研究的启示

 

1、从课题组教师推出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来看,听课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探究性,展示出来的群体意识、交往意识很欣赏,认为发展学生主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提高了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的意识。通过这一实验,促使教师不但要上课,还要去总结,去反思,去积累教学经验。而且要把宝贵经验记录整理,形成物化成果。这提炼出来的教学精华,是外语学科的财富,可使后来的教师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未来教师要具备的业务素质。

 

3、.教师学科整合的水平提高了。教师不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会使用硬件设备,如计算机等。制作卡片、自制课件,还要有美术学科知识。所以上好一节实验课,教师要整合好相关学科的知识。

 

五、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主体,但主体作用的体现只有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能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从而逐步掌握各种学习技能。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从学情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将来离开教师能更好地自己完成学习。教师指导主要在于宏观指导和微观启发。

 

(二)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技能可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教学方法的采用,取决于教材,取决于教学手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表现的行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技能的训练。

 

(三)学生宽松气氛与教师严格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在一种宽松气氛中学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种宽松气氛需要教师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有效实施课堂调控,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师的管理而随心所欲。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时,训练计划要明确、具体。实施训练计划时,要严格做到每个环节按预定目标进行,才能保证整节课的正常运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之间的关系

 

在反馈评价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小组活动、朗读及表演等课内外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表现能力及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时,要多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方式。在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之前,可由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核对答案、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查评,消除了由他人评价引起的片面主观。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培养了自我,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地自我评价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成果展示

 

一)、学生方面

 

1、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平行班的学习热情。

 

2、基本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向美铃老师的课改展示课件和教案在秭归教育网上播放;谭昌俊老师撰写的《洋思经验与五步教学法》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三等奖。

 

2、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明显提高

 

课题运行以来,课题组教师有国家级2篇,省级3篇,市级1篇,县级8篇,校级26篇教学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上或各种评选中发表、获奖。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或获奖时间                    

 

《口语教学之困惑及其策略》    《英语周报》20068              吴咏梅

 

《阅读教学策略》               《英语周报》200512            廖登礼

 

《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困生的主体性》国家级三等奖200612    吴远春

 

《洋思经验与五步教学法》       国家级三等奖200612         谭昌俊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市三等奖20066          周立琼

 

Book 3   Lesson 50》教案     县《教学研究》200512             吴远春

 

《运用主体型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县《教学研究》2006     

 

六、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进一步深化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积极探索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充分挖掘学困生的主体性,真正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中的困惑

 

1、研究任务与教学工作精力分配的矛盾;

 

2、大班教学中无法设计出能够使所有学生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都得到很好发挥的课堂教学;

 

3、教师在科研课题实验方面,理论知识欠缺,课题精髓理解不够透彻,一些班级传统的授课形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4、新教材难度大,课时紧,部分学生尤其普通班学生厌学现象仍然严重。

 

总之,英语教学中微技能的运用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微技能的运用,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reassurance),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因此,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