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武夷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
申 报 表
课题名称: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武夷山市第三中学
申报日期: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制
武夷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表
单位盖章:
课题名称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 ||||||||||
主持人 | 徐家华 | 联系电话 | 13860075066 | ||||||||
联系人 | 杨瑛 | 邮箱 | cazxyy@163.com | 联系电话 | 13656970720 | ||||||
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含主持人) | 姓名 | 职务 | 学科与职称 | 研究分工 | |||||||
徐家华 | | 中学英语一级 | 阅读基本技能与阅读策略的研究 | ||||||||
杨瑛 | | 中学英语一级 | 精读和泛读阅读模式研究 | ||||||||
周海文 | | 中学英语一级 | 阅读课的教学效果研究 | ||||||||
一、课题界定: 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那么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如何落实在未来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阅读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应以此为目标。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研究便至关重要。 | |||||||||||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阅读课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阅读课教学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阅读课的教学策略,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下的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教材的限制,特别是受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对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不当。许多教师把阅读课作为教授语法句型的途径,只注重语法讲解,句子翻译,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思维太少,学生被动接受过多,自主学习过少,把原来生动活泼的“学堂”变成枯燥乏味的“教堂”,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的阅读兴趣何以培养,阅读能力又何以提高? 2,综合国外的教学理论,结合目前国内的教学环境及学生的特点,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从活动过程来看,是读——讲——读;从教材的处理来看,是合——分——合;从知识层次来看,是粗——深——用,三者相互对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而“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五步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较有帮助的。“五步”阅读法体现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整体性原则及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这几个步骤的教与学,将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其思想内容连成一体,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摈弃了传统的课文教学带来的弊端:重语言知识轻言语技能,重结构轻语篇,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自主地、自觉地学,在学习是发挥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
五、研究方法: (1)、对比研究法:就一个研究内容,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平行班中进行对比,然后检查各自的教学效果。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在广大学生的经验中总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优越性。 (3)、教学实践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交流课,逐级反馈,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4)、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 |||||||||||
六、创新之处: ①利用阅读策略的传授为载体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 |||||||||||
七、研究步骤、内容与要求(详写):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阅读材料、学生和学生、班级和班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精选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技巧、丰富阅读形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研究步骤 (1)前期研究阶段 (2)组建课题组阶段 2、具体研究阶段(2009.2-2010.01) 主要任务一:A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部分课完成课堂教学录像。B完成有关提高阅读课教学策略的阶段实验报告。 主要任务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 3.总结推广成果阶段(2010.02-2010.07) | |||||||||||
八、研究预期成果: (一)汇编学生个性发展资料,教师研究过程中的随笔。 (二)主题网络信息(博客等)。 (三)汇编以有效教学,理想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个案集。 (四)优秀教研课的光盘资料。 (五)研究报告与相关论文案例及荣誉证书等。 (六)汇编教师听课随感及评课随笔录 | |||||||||||
课 题 审 核 |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市教育局教研室意见 | |||||||||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 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