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题申报

高中数学“情境、问题、反思、应用”中期研究报告

                   朱永星

经专家审定,我们数学组的“情境、问题、反思、应用”教学课题被定为市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紧张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近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课题研究的领导

自从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校教科室张主任,教务处陈主任对课题研究工作十分关注,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课题组成员也多次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传达各级领导的指示,布署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多交流、讨论、总结和创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学案多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联系,要有自己的校本特色。

 

2、科研课题的研究怎样与教学有机结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适合学生学习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课题的研究要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内容的编排要合理、时间的支配要适限、教师在每个环节上怎样处理,要恰当。

 

3、课题的研究要有时代价值,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知识水平来设置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及时进行灵活的总结。按照“GX”教学法,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有其独创性。在《教学案》结尾增加“后记”,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总结。  

 

4、作为科研课题的研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的过程、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要有科学性,才能使课题的研究有价值。那么,我们开展课题的研究,首先就要明确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的主题,选择正确的研究途径,才能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丰富的科学价值,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5、数学课题的研究如何与新的课程改革同步,如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渗透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以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取得经验,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创造条件。  

 

6、教师教学活动如何与学生学习是否同步进行并如何进行评价,教师要强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7、如何通过数学课题的研究,带动金湖中学各个学科的课程改革创造契机,形成具有金湖中学特色的课题研究模式,从而带动一大批教育科研项目的开发和实际运用,提高我校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社会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意见结合学校的主课题“建构学习型教学组织的实验与研究”实验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资料,发现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对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一)教学观 

 

1、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动力和基本点。 

 

2、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探索高中数学“情境、问题、反思、应用”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点,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强调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教学不应只重结论,更应关注过程。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获得所需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4、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这一切必须为各位教师所关注。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二)学生观  “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是新课程的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倡导如下一些具体的学生观。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强调帮助、引导。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基于上述教学理念,我们在“情境、问题、反思、应用”研究的过程中,确立我们的课题研究基础是着眼于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树立学生的应用数学理念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是:

 

四个环节: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多维反思、综合应用。

 

三层练习:一层:设置情境,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小结重点和难点;二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讲解题思路,小结数学方法;三层:创新反思,精讲思维方法,小结数学思想。

 

一个关键: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三、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为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确保课题研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研究才能,提高研究效果。在课题研究的第一年工作中,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高中数学课题“情境、问题、反思、应用”研究工作。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教师认真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2、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对课题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并根据情况对课题研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期末对课题组的教师教学采用的《教学案》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并装订成册。力争在2005年下学期开始,本校教师所用资料全部采用教师自编。这样节省了学生的财力,也开拓了教师的视野,锻炼了教师队伍,有利于教师群体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3、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研究机构,提高研究的群体价值。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和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研究的效果。教师的教学全部采用《教学案》授课。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确立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以最佳的处理方案和处理措施进行教学;然后从“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多维反思、综合应用”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组织,并写成《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

4、教师要明确“创设情境”是组织教学的关键一环,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在明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要点,以及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环节中反映出的问题,对知识进行精辟的讲解,并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讲解。精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弄清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充分发动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全方位的课题研究,效果明显。

 

在高一一年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二00二年十二月进行了开题论证会,对课题以后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并听取了教研室张主任的意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充实、提高。

 

2、二00三年六月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小结工作会议,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对高一年级教学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和规范,并对下学期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工。预期在明年学期结束时也编辑成完整的教学资料,为以后结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组织课题组的成员积极参加县市和学校组织的各项公开课活动,统一按照课题组的活动要求上课。并获得好评。

 

4、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2003年底由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选中梁加斌老师、潘秀明老师、陆加桂老师、朱永星老师、徐承群老师、秦利芳老师都积极撰写关于课题方面的论文并投稿,另外还组织老师撰写相关方面的论文参加市论文评奖。    

 

520039月份开展了课题实施问卷调查。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全面的课堂教学能力测评,调查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从调查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6、每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每人一堂教学公开课,并在每次的公开课后,及时进行评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每位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以课题的研究,带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7、开展了中期评价的研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形成了课题的中期评价报告。    

 

四、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由于“情境、问题、反思、应用”的研究过程,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因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情境、问题、反思、应用”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站在应用问题的终极目标上,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为切入口,以认识问题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为媒介,思维转化为主导,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师的有效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维,达到轻松、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个体层次差异、数学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学,因而极大的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原来的害怕数学考试,变成了乐于数学学习,并对数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2、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形成了集体研究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良了我校新上高中的教师比较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是很好的状况。一年来,数学教师撰写课题相关论文20多篇,2003年全县组织数学青年教师调教活动共评出优秀课4堂,我校评了2堂,受到全县同行的称赞。大家一致公认“金中的数学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推广。”    3、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情境、问题、反思、应用”实施的关键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就需要依靠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在这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是关键。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我们组织的评估,基本上达到了这些目的。

 

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

 

第一、教师理论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水平的培训,努力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素质。通过课题的研究达到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进行创新教育能力。

 

第二、课题研究日常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要设立课题研究专门资料柜,确定课题研究独立资料管理员,真正做到课题资料齐全、规范,为通过终期评价准备扎实的一手资料。加强教学效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探索进一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思路,培养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利用现有的资源,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完成高二年级《教学案》的编辑整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第四、还需有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到兄弟学校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运用他们的研究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并从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创新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00三年九月十五日

 

【返回顶部】 【关闭】 【打印】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