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编号: 001
盐城市田家中学校级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吴德中 ______
所在单位: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__________
申报日期: 2012年12月 _______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 |
姓 名 |
吴德中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族 |
出生年月 |
1966.07.21 |
|||||||
行政职务 |
副校长 |
专业技术 职务 |
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理学学士 |
电 话 |
15365661828 |
||||||||||
工作单位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
ycwudezhong@126.com |
||||||||||||
通讯地址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邮政编码 |
224001 |
||||||||||||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
其它教育科研 课题完成情况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项)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解题时勿忘函数定义域 |
《成才导报》2005 |
||||||||||||||
立体几何讲解与练习 |
《新高考》2007 |
||||||||||||||
轨迹中值得注意的一类问题 |
《新高考》2007 |
||||||||||||||
总体分布的估计 |
《新高考》2007 |
||||||||||||||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新高考》2007 |
||||||||||||||
《初中四星级题典》 |
2000年,个人撰写5.5万字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宋钢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数据分析 |
||||||||||||
高红霞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实验组织 |
||||||||||||
高怀斌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高级教师 |
课题实验 |
||||||||||||
殷鹏展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课题实验 |
||||||||||||
吴旭宝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课题实验 |
||||||||||||
蒋晓峰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课题实验 |
||||||||||||
戴卫林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课题实验 |
||||||||||||
蔡艳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一级教师 |
课题实验 |
||||||||||||
夏诗伟 |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
中学二级教师 |
课题实验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因此,本课题以高中老师及学生为样本,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互动教学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①可以为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继续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②丰富、充实了相关互动教学理论。 (2)实践应用价值:①课题基于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来研究互动教学有效性,更具有针对性,也为一线数学老师提供了指导;②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指导。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国外研究概况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分别对师生关系、课堂行为、教师课堂情感、态度与期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心理学家勒温等人以师生之间的不同情感和态度、教师的行为作风为参照,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将师生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美国的学校教育心理学家皮恩塔在亲子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幼儿教师与幼儿关系类型展开研究,将幼儿园师生关系分为六类:独立、相对涉及(参与)、机能失调、机能正常、愤怒、非参与。此外,一些学者对学生与教师关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对同伴的信任程度不断增强,对老师的满意程度逐渐减少。不同年龄阶段的师生互动存在差异,课堂师生互动可能受年龄的影响。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国外学者还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对师生关系模式进行研究,帕森斯将师生关系放在班级中进行研究,并指出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行为时,要处理好下列五种配对形式的价值取向,注意选择恰当的模式:普遍性与特殊性;自致性与先赋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感情涉入与感情中立自我导向与集体导向。 一些国外学者从师生课堂行为的角度入手来研究课堂师生互动。1966年A.A.比拉克等人在《课堂语言》一书中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组织行为、要求行为、回复行为和反应行为。一些学者还对课堂中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研究。英国著名的非语言研究者阿盖尔在《人类社会互动的非语言沟通》一文中把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处理、操纵直接的社会情境,二是辅助语言沟通,三是代替语言沟通。美国心理学家巴克将非语言行为分为:无声的动姿、无声的静姿和有声的辅助语言与类语言,类语言是指如哭、笑、叹息等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它也是具有表达意义的。 在教师课堂情感、态度与期望的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感情主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生的责任感;与学生间友好依赖关系。罗森希纳在教师行为与学生成绩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了四个态度变量:教师对学生的和蔼态度,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认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间接作用。此外,学者对于教师的期望进行研究,发现教师产生期望与以下因素有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寄予的期望,师生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寄予的期望,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期望。 (2)国内研究概况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师生互动也受到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他们要从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结构、类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及模式研究: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以教师行为对象为依据,把课堂互动类型划分为师生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又依据师生互动行为属性将互动划分为“控制一服从”型、“控制一反控制”型和“相互磋商”型。王家瑾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出一个以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三要素为主体的三维坐标体系,用于综合评价师生互动效果。此外,他在分析教师与学生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教学效果动态模型,并将课堂师生互动分为正向互动和反向互动两种类型。 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佐斌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认为影响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主要有背景因素、特质因素、观念因素、任务因素。吴爱兵认为情感因素是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此外,一些学者从具体学科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 课堂师生互动结构的研究:叶子、庞丽娟在分析师生交往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课堂师生互动的结构包括师生互动的主体一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的基础和条件;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结果。 陈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师生交往的社会心理结构模型—“三侧面三层面的三棱柱体”,其中,三侧面指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直觉和信息交流,三层面指师生之间的交往个性(低层)、角色(中层)和群体(高层)。 课堂师生互动特征的研究:佐斌从心理学角度通过观察与实验研究认为课堂师生互动具有以下特征:①双向性;②教师主导性;③具有情感色彩;④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同质性;⑤课堂师生互动中非语言行为作用显著。叶子、庞丽娟认为课堂师生互动的具有以下特征:①教育性;②网络性;③交互性与连续性;④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⑤非一一对应性;⑥系统性与综合性。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的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民主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1、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建构,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此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可以取得另外两个收获: (1)端正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科研工作中的务实态度,为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经验。 (2)探索总结以“求真务实”的科研为导向,促进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提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验。 二、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有效是指效率、效果、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得到发展是高效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指定的目标,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
||||
(四)研究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
||||
内 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3)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 过 程 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 ①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②做好课题研究内容的制定。 ③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9月) ①按课题研究内容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思路。 ②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③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3、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6月) ①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③撰写研究论文。 ④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
||||
(五)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 时间 |
负责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明晰概念,构建系统 |
论 文 |
吴德中 |
|
制作一批相关教案的power point课件 |
power point课件 |
宋钢 |
||
年级试验 |
power point课件 |
高红霞 |
||
学校推广 |
课件和论文发表 |
殷鹏展 |
||
课题总结 |
结题报告 |
夏诗伟 |
||
制作一批相关教案的power point课件 |
power point课件 |
蒋晓峰 |
||
实验教师撰写与该课题内容相关的论文、阶段性总结 |
论文集 |
戴卫林 |
||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一)课题组织与分工(课题研究组组长、成员的基本情况及具体承担的研究任务) 课题组组长:吴德中,中学高级教师,课题设计与实施。 课题组成员:宋钢,高红霞,高怀斌,蒋晓峰,戴卫林,夏诗伟,蔡艳,吴旭宝,殷鹏展 (二)前期准备工作 成立课题组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 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 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高具体任务和要求。 (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 1.对象保证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互动性和可塑性很强的学生,他们个个都富有朝气,只要我们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学习动机,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能力保证 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师都具有一定的高水平教学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积极创新的精神,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相信在我们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思想指引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3.组织保证 我们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是一个重视教学活动、重视教研教改、重视学生发展的学校,我们学校的领导对此项工作大力支持,我们学校领导会根据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际予以支持的。我们的课题研究会在时间、设施、资料、经费等方面得到适当的满足。 ⒋资料保证 校内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校外地方高校图书馆、盐城市图书馆等均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与信息。 鉴于以上情况和人员的保证,我们有信心完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互动教学有效性的 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 |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本单位完全了解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关“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三仟元的研究经费。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二)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三)盐城市教科院审核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