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题
《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研究》
课 题 结 题 报 告
潜江中学课题组
“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育研究”是2002年在湖北省潜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立项的研究课题。近五年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众多老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艰苦的理论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源于时代的挑战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为顺应形势的需要,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旧的教材体系不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改版后的中学阶段的教科书,以一个单元为话题,在此话题之下又分为听、说、读、写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连贯有效的上好这样的教材,同时让学生在四个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我们提出了“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可以说这一课题的提出既把握了教材的实质,又对英语教学制定了更高的标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2.源于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
面对新的世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哪些作用?是否仅仅为“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认为,时代在发展,学习观念在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应发生转变。教师的职能应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的鼓励者。
3.源于语言教学的终极功能的需要
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
新教材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每个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题假设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英语素质教育课堂化的研究,构建出一种新的为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2.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关键是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教人学习,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对各单元以及全书的内容一目了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自觉地安排学习,有效有条有理地进行学习。
三、研究过程
我们把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三阶段: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我们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方向,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特点,组织了课题组成员。按照各位课题组成员的特色,分别进行不同的小课题的攻关、研究。
2.研究阶段
课题组成员在各实验班级进行尝试性教学试验,组织本校、外校的同行进行听课、评课,邀请省、市的专业人士进行课堂效果评估。
3.实践、总结阶段
在全省范围内的公开课、比武课上运用和展示。写出课题结题报告,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方式
1.课题组核心成员集中备课、研讨方式,具体做法是互相听课、评课,然后集中交流、点评。
2.分课型进行实验教学,反复推敲课型的特点,及时进行课堂效果评估。
3.请业内知名人士对各种课型指导研究。
4.向省市各同级学校辐射。首先在市内各高中进行各种课型展示,如文昌中学、园林高中等。后来在本校向来自全省的几十所高中的同行进行了汇报展示。
六、研究内容
1.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课的研究。
2.单元整体教学中阅读课的研究。
3.单元整体教学中语法课的研究。
4.单元整体教学中写作课的研究。
七、研究成果
1.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对教材的认识。通过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教材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让学生学到整体的知识素材,而非只言片语。学生既能够深入其中的“树木”,又能走出来整体见着“森林”,同时还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把学到的素材在其它所需要的场合重新再现,实际语言的交际功能。
2.构建了课堂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课文整体教学课堂模式”。它的课堂操分为以下步骤:
听说导入——阅读深入——语法复习——写作巩固
简析如下:
(1)听说导入。
教师可采用“背景图片资料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现实情景导入”等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到本单元的话题上来。
(2)阅读深入。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相关话题的文章,通过pre-reading,post-reading和summary等各种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培养的同时,深入对该话题的了解。
(3)语法复习。
在语言学习中,字、词、句始终是基础,准确掌握相关词汇及句型对深入探讨本话题起着垫基石的作用。
(4)写作巩固
有了听说读作铺垫,综合能力的出现犹如水到渠成,学生写起来也得心应手。通过复述,回顾本单元的话题内容等多种形势,学生再将其落笔,简结、流畅、中心突出的一篇篇小作文就跃然纸上。
3. 集结了一批论文。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经过众多老师的积极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扫描如下:
教师 |
文章标题 |
杂志 |
级别 |
戴兴静 刘丽娟 |
《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
《英语周报》 |
省级 |
李群芳 |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0-12》 |
《中学生英语》 |
省级 |
艾小芹 |
《论高中学生责任培养意识的策略》 |
|
市二等奖 |
邓 华 |
《新教材阅读教学初探》 |
|
市三等奖 |
黎耀平 |
《中学生听力主要障碍分析与教师教学对策》 |
|
市一等奖 |
吴 琼 |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
市二等奖 |
4.一批优质课在省市级获奖。
教师名称 |
优质课名称 |
获奖级别 |
李先英 |
“书面表达”专题课 |
省八市协作体公开课一等奖 |
赵国智 |
“完型填空”专题课 |
省八市协作体公开课一等奖 |
关萍莉 |
听说课 |
省教学比武二等奖 |
刘丽娟 |
语法课 |
省教学比武二等奖 |
艾小芹 |
听说课 |
校教学比武一等奖 |
朱美芝 |
听说课 阅读课 |
湖北省优质课 市一等奖 |
代兴静 |
语法课 |
湖北省优质课 |
5.大批学生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奖
教师 |
获奖等级 |
学生 |
李先英 |
一等奖 |
何思勤、杨治天等8人 |
二等奖 |
胡晓菲等10人 | |
三等奖 |
胡阳等15人 | |
刘丽娟 |
二等奖 |
郭霆、鲍睿、田源等 |
艾小芹 |
一等奖 |
李俊颖 |
二等奖 |
陈安然等5人 | |
三等奖 |
胡佳伟等4人 | |
朱美芝 |
一等奖 |
陈思思等6人 |
二等奖 |
罗雨虹等8人 | |
三等奖 |
任艺等7人 | |
李群芳 |
二等奖 |
6人 |
黎耀平 |
一等奖 |
6人 |
二等奖 |
8人 | |
三等奖 |
10人 |
6.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学生 在高中的英语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3年高考中有四十多人英语突破130分,创有史以来新高;2005年再创新高,130分人数达到六十多人。2005、2006年连续两年有学生获得140多的高分。
八、研究反思
本课题研究虽然突破了以往的课堂模式,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但仍有以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1.如何将细小的知识点切实落实到实处,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收获。
2.在各种课堂形式上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具备很强的课堂引导调节和整合能力,如何把握这种挑战,仍需继续研究。
路漫漫任重而道远。这几年来本课题组与各参与者不断互相探索,收到了重大的效果,但仍感到不足。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探究新的可操作方式。
课 题组 长:李先英
课题组成员:李先英 黎耀平 朱美芝 代兴静 徐明玖 艾小芹
执 笔 人:李先英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联想——让学生作主》结题报告
- 下一篇:《牛津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之实践研…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