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的结题报告

                   陕西省潼关县潼关中学英语课题组张亚聪

                            2008628

【按】课题题目:《关于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

资源类别:应用性教研论文 

科 目: 英语

年 级: 中小学英语

指导老师:郭九胜

课题组全体成员:张亚聪、刘喜琴、张亚民、张宝珍、刘娟娟、唐翠萍、高晓霞

组长:张亚聪

副组长:刘喜琴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新课程标准真正走进中小学英语课堂,使学生真正走出英语学习困境,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经过上级领导部门审核批准,我校《关于小、初、高中英语三级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资金项目课题于200510月启动,并且受到了有我市、县、校各级有关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英语教研组及英语课题组全体成员四年来一直坚持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尝试新课堂新教法,经过长期的教研活动、问卷和谈话调查、课堂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英语教学资料,突破了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三级模块衔接的探讨性研究,基本形成了有效的实验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实验操作中,显示了我们英语课题组总结出的“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范式的独特优势。经过实践和研究,这个课题已结题。以下,我代表英语课题组教师,就近四年以来我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做一个扼要的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1118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成了最热门话题。这样一来,小学生升入初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学了几年英语,对基本的英语交流用语、简单的交流句型、英语语音发音等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各地仍然存在小、初、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分离教学,这样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当小学生进入初一以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教师不注意研究学情和教学方法,势必导致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低估学生实际能力,严重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二个极端是,主观拔高学生的能力,过量地教授新知识,致使部分学生畏难放弃英语学习。究其原因,既有小、初、高中英语老师各自布阵,相互脱节的现象,也有形势的迅速变化,更有重组后班级生源的参差不齐,城、乡英语学生的基础的差异。鉴于此,教育部提出《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九级一条龙”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式。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现状,并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以推动我国外语的发展。我英语课题组近三年的新教材的试验教学和近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造成大量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学模块不衔接。因此,我课题组组织了新教材的研究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的研究学习,示范课教学,分化差生分层教学研究,去初中和小学观摩教学,并且征订外语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学英语》(教师版)、《考试报》。通过初步收集的资料表明,尽管一部分学生小学学习了英语,到了初中仍然跟不上,尽管一部分学生中考成绩不错,到了高一仍然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学习高中英语,结果成绩不断倒退。分析原因和抽样调查,都表明就是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的衔接出现了纰漏。

因此,优化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关于小、初、高中英语三级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这一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提出《关于小、初、高中英语三级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课题意义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讨价值和课堂实践操作价值。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搞好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衔接教学。一方面寻找中小学英语三级教学模块脱节的根本原因,促使各类学生顺利过好小、初、高“三级”适应关,获得最佳的语言能力和语感,为大学段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复合型英语人才。

另一方面,探索最佳英语教学课堂。为了实现小学、初中、高中英语“三级”模块教学有效衔接,防止“九级一条龙”一体化教学环节的脱节,优化课堂结构,缩小两极分化加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搞清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了解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心理生理差异;了解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异;了解学生英语习得习惯的具体情况。从而摸索出能够防止“九级一条龙”一体化教学环节脱节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是这一课题的指导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是贯穿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直至高中的“一条龙”式教材体系化的指导思想。编写实践中,《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强调外语学习的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学习课程不只是使学生掌握一个工具,而是通过外语学习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尤其是学生自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标全面阐述了我国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方向、原则、方法,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课标》倡导的每一项内容都是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纲领。

2. 布卢姆的反馈教学

布卢姆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把控制论用于教学,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从而提出反馈教学原则及其一系列教学方法。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活动,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布卢姆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创立了新型教育评价学”即反馈教学。反馈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检验其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反馈信息,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也许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布卢姆承认在学习中学生成绩是参差不齐的。这并不是某些学生没有学习能力,而是能力倾向不同。“能力倾向是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只要有足够时间,可以相信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一项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师生忽视了教学反馈,未及时对学生某些学不会知识进行补救。给学生以后学习造成了困难。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主要是通过评价发出的,这就要求教学和评价相统一。过去教育之所以不能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目的,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反馈信息,评价和教学相脱离。

3)、纵横点式教学法的原理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呈现一个立体化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存在着知识发展的纵向脉络,又存在着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的横向支脉。纵横交织,产生了知识的层次型网点。在众多的网点中,有一些构成了知识主体,称为知识支撑点。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支撑点就是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基本联系。纵横点式教学法就是以知识的发展为轴线,以知识支撑点为突破口,以相互联系为引导,逐层揭示知识的本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纵横”实质上就是知识的结构,实践证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对全面理解知识的实质是有决定性意义的。通过知识网点掌握达到知识网络立体图构架,可以使学生建立一个整体印象。

4)、 张思中教学法中兴趣调动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张思中教学法中“心理优势观”正是这一目的的具体体现,它是“张法”教学思想的核心,即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感情的投入,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压倒一切的必胜信念和夺取胜利的能动性,即成功的渴望、成功的体验和成功的把握。现行新课程标准,知识容量大,词汇量大,每个阶段语法普遍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张思中老师提倡“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可以引导我们学会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将分散学习和集中突破相结合。

5)、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

      “和谐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我认为教学成功与否,有时不在于老师课讲得多漂亮,却在于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你说你课讲得好,你说你讲的多重要,可学生他在游戏,他在看数学,根本没听进去。其失败就在于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作为老师,要研究如何展示自己人格的魅力,利用高尚的人格的魅力去教育学生,去熏陶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收效。

6)、构建知识教学说思想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老师、同学、资料等的帮助,完成知识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由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没有获得科学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方式.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非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落后,而是不能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的研究手段来帮助和促成学生构建新知识。

7)、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研究

“邱学华和尝试教学法” 的本质就是尝试成功。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以尊重主体的学习地位、满足主体的“需要——创造”之意愿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无限的生命力。

       尝试成功和尝试教学法提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别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法活动中学习本质,即在正确的教育导向下,“为成功去尝试”、“尝试能成功”。学习成为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的幸事。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解决中小学英语三级教学模块严重脱节的问题,找到造成模块不衔接的主要因素,摸索到了搞好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日常教课的方向。

2)、提高英语组老师的教研水平和专业素质。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英语课题组老师都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基本都拿到了研究生和本科文凭,成为学校英语骨干教师,或者省级优秀教师和名师。

2)、探索了一条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六阶十五环”的 “十六字诀”课堂结构范式。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第一:宏观英语课堂调控――英语教学课堂“十六字诀”:“集中识词,体验成功,生成问题,适时点拨”。

第二:微观英语课堂操作――英语教学课堂“六阶十五环”结构:

  第一阶:预设问题(5分钟)

   第一环:知识回忆。通过提问、练习、问题质疑回忆上节主要内容。

   第二环:知识过渡。根据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过渡到本节内容。

   第三环:问题提出。根据本节重、难点提出问题。

  提出研讨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发现问题。活动主要包括课前演讲,告知本节学习内容,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提出新课题,艺术导课。

第二阶:探索问题。(15分钟)

   第四环:知识阅读,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第五环:实验操作。根据问题设置实验,亲自探索。

    第六环:资料参阅。教师提出指定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论据。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听、说、读、勾、划、意、译、疑”的“八”查学习法,查找问题,归纳新旧知识点,定准自己学习的起点,出示问题提纲。

  第三阶:提出问题 (5分钟)

  第七环:自我总结。根据学习、探索总结回答问题。

将所有问题归纳分类,回归课堂主题,布置课堂讨论基本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有火眼金睛,慧眼识意外,及时点拨,增加课堂惊喜,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第四阶:讨论问题。(5分钟)

  第八环:观点陈述。根据探索结果,学生发言。

  第九环:观点修复。根据同学回答和自我认识修正观点。

  第十环:观点辨析。根据自我完善,再探索,同学间展开辨论。

  第五阶:解决问题(5分钟)

  第十一环:归结问题的论据,根据问题寻找论据。

   第十二步:分析论据。

   第十三环:得出结论。

问题分流。生成的问题有与主题有关的问题,有与主题无关的问题,课堂能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及时点拨,下结论。

  第六阶:引申问题   5分钟)

  第十四环:自编同类问题,根据所学编写问题,每人一题不得重复,起归类作用。

  第十五环:教师判别并评论,可留做作业,或课堂解决,也可作为下节课引言。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并不是放羊式教学,它是在老师精心备课的指导下,围绕课题展开讨论生成新问题,切实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促使学生“在教中练,在练中学”。摒弃了旧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和“一刀切”教学模式。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即研究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学习方法的衔接,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师生情感的衔接,研究语言习得的方法和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做如下四个方面的调查工作:

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

2)、形成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操作;

3)、如何通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4)、初步总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经验。

4、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及其原则;

 一)、研究的对象:

20069/20079/20089月入学的初一学生和高一学生(目前调研过20069/20079月入学的初一学生和高一学生)。小学阶段不等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研究过程中,需对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状况进行认真分析来确定研究方向,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包括综合性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等。

2)文献法: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策略的制定与形成应是建立在对全国与英语教学有关研究的清楚掌握和有关理论的学习基础上,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3)比较研究法:通过小学六年级学生与初一学生比较,通过与前几届学生比较,不断调整研究策略。

4)问卷法:通过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初一学生,高一学生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保证数据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英语的各种心理;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写成论文

5)课外辅导班:设高中补课班和小学低年级补课班,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查漏补缺,给学困生提供提升平台。

6)建立网络资源:搜集整理网络资源,建立课题网页,进行资源共享。我们的网页有:

http://wnch2004.blog.163.com/

http://blog.sina.com.cn/yacongzhang

http://blog.cersp.com/7896124.aspx

三)、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力于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把衔接教学研究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涉及到各方面,就教师而言,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还与教师的思想、观念、心理等有关,就学校而言,不单是英语教学,还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计划以及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等方面;就学生而言,涉及到学生的能力、学习方法等多种非智力因素,甚至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因此,课题研究要从整体着眼,以英语教学为突破口,为契机,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3)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语言是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渐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切不可为了完成任务而过高要求学生,造成拔苗助长的情况。

4)最优化原则:

以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核心,把教学内容、方法、教师与学生组成系统,设计和选择最佳方法,以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最少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5)实效性原则:

把试验中所形成的认识和策略投入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广泛收集,借鉴已有的经验成果,不断调整完善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观念,注重教与学的实际结合,达到意义学习,促进英语教学的质量。

5、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英语课程标准,横向和纵向比较小、初、高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总结其间的异同和能力要求。2、总结经验和教法。探讨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研究的指导意义。确立课题《新课标如何实现三级模块衔接的研究》。

第二阶段:1、继续收集资料,做好详细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心理特点,习得习惯作业评估简表。2、总结分层教学的优劣。确立课题《情感教学在三级模块衔接的作用》。

第三阶段:1、继续收集资料,做好观摩课、示范课的记录和调查。比较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材编排的特点及能力要求,探求教法。确立课题《九级级别的分级教学和三级模块衔接的研究》。

第四阶段:1、继续收集资料,实验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探求提升学困生的最佳途径。确立课题《浅谈小、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我们严格按照计划往前推进研究工作。在学校的大力关心和扶持下,目前比较扎实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做了大量的实验性调研;和小学、初中一线老师开座谈会;在小学、初中学校搞调查问卷;在高一搞观摩课和调查问卷;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据此,在每次的课题教研研讨会上讨论,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教研任务。

6、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做过大型五次问卷调查活动和教师观摩课调研

A.  小学、初中、高一家长问卷调查120061115日)

B.  小学、初中、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调查220061122日)

C.  小学、初中、高一学生对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兴趣、需求情况问卷调查320061213日)

D.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方法问卷调查(2007422日)

E.  课题组教师分工观摩调研(20073月-6月)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新课标),明确了新课标在模块衔接地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3)、认真研究心理学和教育法,了解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特征,探索不同阶段中学生英语学习和学生个性特征差异规律。

4)、研究情商和智商教育关系,探索情感教育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5)、撰写与研究课题有关论文约达60多篇(具体课题参看课题成果展示数据表)。曾经得到中央教科所,中央教育研究所等的征稿要求,《对小初高中英语教学模块衔接的探讨研究》、《如何实现英语教学中差生的转化工作》获得国家二等奖。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论文没有及时向社会投稿,向社会推广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还不够。希望能够大力推广我们的理论学说,不断完善我们的“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使其臻于成熟,,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结构,将已成形论文继续研讨并修改,使其更具学术和实践操作价值

2、系统化理论体系,逐步推广实验性“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