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习俗渗透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习俗渗透研究 

项 目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           

                 2008年10月25日           

 

 

一、数据表

项目名称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习俗渗透研究

负责人姓名

王玉峰

   

出生日期

68年10 月06日

行政职务

教科室主任

专业职务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高中英语教学

工作单位

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安徽省 怀远县 城关镇 衙前街后街 怀远一中

邮政编码

233400

联系电话

办公室:05528050058 住宅:05528050182 手机:

主要参与人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68.04

中高

英语教学

本科

文学

学士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崔怀金

68.05

中一

英语教学

本科

/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单兰芳

72.10

中二

汉语教学

本科

文学

学士

安徽怀远县朱疃中学

顾绍生

67.10

中一

英语教学

本科

/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赵东胜

68.1.1

中二

英语教学

本科

/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崔北刚

73.03

中二

英语教学

本科

/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张运珍

74.12

中一

英语教学

本科

/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崔松杰

82.02

中二

英语教学

本科

文学

学士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于君友

65.02

中高

英语教学

本科

/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申请经费(单位:元,大写)壹万元整

预期最终成果: 结题报告 专著(校本课程教材)

预计完成时间  2010年 8月20日

备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第一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和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课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意识构建研究》批号:JJWYYB2006070

王玉峰

于君友

国家级资助课题结题

06-07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2008.8

课题:《“三位一体”高中英语能力教学模式研究》批号:JG04210

王玉峰

省级课题结题

安徽省教科所/科研规划办

2006.06

《试议在教学中对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构建》

王玉峰

省级论文二等奖

安徽省教科所/科研规划办

2006.12

高考阅读理解系列讲座 1-18

王玉峰

发表

学生双语报

07-08学年

9-26期

《高考专项突破—英语语法与词汇知识》(修订版)

王玉峰

独著

出版

新华出版社

2006.05

《高考专项突破—阅读理解I,II 》(两本)

王玉峰

合著出版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8.3

《高考专项突破—完形填空I, II》(两本)

王玉峰

合著

出版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8.3

《英语奥林匹克-高一分册》

王玉峰

主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5年9月

《分词用法技巧》

崔怀金

论文

发表

《考试》高考英语版

2006.2

《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欣赏教学策略》

单兰芳

论文一获奖

怀远县教研室

2008.01

《解读英语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文化内涵》

于君友

论文

发表

《考试与评价》高中教研版

2008. 第7期

Unit9课本重点内容与高考考点链接》

于君友

发表

《考试与评价》人教高二版

2007.11

透视it用法

滕辉

发表

《中学生英语》

2004.4

 

 

 

 

 

三、课题设计论述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背景。2.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3.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请从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目标、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人员分工、研究步骤等方面进行明确阐述)。4. 研究基础:课题设计论证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约2500字)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背景。

   目前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研究比较多,在我们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把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一个的单独方面列出来,因此大家都达成了共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必松先生认为: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是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这四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近年来,中学英语教法上先后推行听说法(结构法)、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现在又有任务型教学法等,这些新方法推动了英语教改的进展,但另一方面它总是以欧式的教学法为轴心。因而不禁要疑惑:中国人教英语,汉语言和汉文化该怎样参与和渗透?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不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交际功能讲,英语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对于在中学阶段的汉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却很少。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增加,英语的交际性功能越来越受重视,而且英语教材和试题也增加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考查,我们要思考communication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美国传统词典》解释为The exchange of thoughts, messages, or information, as by speech, signals, writing, or behavior.即“交流,沟通交换思想、消息或信息,如经由说话、信号、书写或行为”,那么exchange“交流”就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也就是说我们也应该通过英语这种语言向他人传递汉文化信息,而不是只输入英语文化信息。遗憾的是我们在高二、高三年级进行的一项的对学生用英语正确表达带有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极其贫乏。

试想,一个连故宫孔子端午节等都不知如何表达的学生,如何能流畅和准确地向外宾介绍国内的名胜古迹?正如李岚清副总理在1996年的外语教学会上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但连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都回答不出来。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等。因此英语教学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

2.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习俗渗透研究》课题是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第22面表7文化意识目标七级描述中“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10.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目的是避免在中学这样一个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忽视了中西文化的对比,一味的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因此,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外语;同样道理,英语老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他也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以及现在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在面向世界各国开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也需要和想要认识了解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交往必然更加广泛与深入。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

3.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请从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目标、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人员分工、研究步骤等方面进行明确阐述)。

研究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过节的方式和意义 2)中西方生活方式的异同 3)中国名胜古迹 4)中国重要城市 5)课堂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对比等 6)校本课程开发

7)汉语成语、习语的英语表达等

研究目标: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中学阶段所要求掌握词汇表达基本的汉语文化,培养中学生用英语介绍宣传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单一的目的语文化语言输入拓展到双向的文化交流,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对比参照,学生能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英语充当加深中西文化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媒介。也使得老师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一味强调英美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致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迷失自我,而是应该在输入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培养训练学生用英语宣传中国文化的能力。

    研究方法:1)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汉文化的占有量 2实验法:选定对比班级,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或者通过前测与后测对比了解分析实验结果。3)活动法:通过“英语之角” 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汉语文化的交际能力

理论依据:目前英语全球化引起的语言同化问题以及英语教育全球化现象会导致大量的语言灭种和知识淘汰危机,有专家提出了维持世界语言多样化状态问题的语言文化生态观。语言文化生态观能帮助我们正确对待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能引导文化的健康发展,实施双向文化交流是中国当代英语教育的迫切要求,它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人员分工:王玉峰负责总体指导,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校本教材的策划和资金使用管理;滕辉负责材料编写和实验班教学;崔怀金负责材料的筛选和各个阶段的总结;单兰芳负责汉语文化习俗材料的筛选和校本教材内容的选定;于君友负责材料编写和课题组与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其余老师负责实验班教学和材料编写工作。

研究步骤:课题设计→选定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 →问卷调查 →开题 →各个阶段总结 →结题报告→校本教材(讲义)编写

4. 研究基础:课题设计论证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1)李惠芳 中国民间文学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08

2)张岱年 方克立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修订

3)叶裴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04

4)《学英语》高中教师版 03-04 05-06 07-08学年度各期

5)《中国日报》常用词汇表  中国日报社网站

6李萍.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8

7朱一飞,叶盼云等.中国文化历史故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8刘世文  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

   http://www.tefl-china.net/2003/ca13330.htm

9林治波 中国流行英语崇拜 一代中国人母语不过关  人民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02/16 10:00  

10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的节目。

11)朱永涛 英美文化基础教程 北京:1991.1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王玉峰 高考专项突破英语语法与词汇知识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06

13) ()戴特斯曼等著;陈国华译 美国文化背景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1

14)谢福之 英语国家概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8

15)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编  英语语言与文化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8.11

16)朱永涛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1

17)郁福敏 郭珊琏 英汉习语对比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1996.6

18)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7.8

19. 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3.3   20)相关网络资源

四、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有研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的经验,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很高的评价。

    负责人: 王玉峰老师1998-1999年参加包天仁教授教学法实验,子课题组长,圆满结题,并被国家基础教育中心作为正式代表邀请参加“全国第三届‘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法研讨会。1999年参加由西南师大主持的全国高中英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获“荣誉证书”,为此所撰写的论文《学情.师资.动力》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学发展与展望》一书。2004年主持省级课题《“三位一体”高中英语能力教学模式研究》,主编《实验材料汇编》,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课题专著绿卡英语语法、完形、阅读等,现在已经修订三版。20064月圆满结题,并被市教科所选送参加省优秀课题评选。2006-2008与教务处于君友主任一起主持06-07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意识构建研究》批号:JJWYYB2006070,并且结题,其中滕辉老师是主要成员。

    主要成员:于君友和滕辉为2004年省级课题《“三位一体”高中英语能力教学模式研究》主要成员,在国家级课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意识构建研究》中于君友为第二负责人,滕辉为课题组主要成员。

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教科室王玉峰主任是蚌埠市委市政府命名的首届“科技拔尖人才”,蚌埠市教育系统首届“学科带头人”,市高级职称评委,县兼职教研员。已经主持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课题研究,出版专著多部,早在94年就是《学英语》《英语周报》等报刊社的特约作者。2000年被《学英语》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教务处于君友主任参与了上述所有课题的研究,是市“学科带头人”,今年参加了安徽省特级教师评选(结果还没有公布)。为了确保汉文化的正确性,我们专门吸收中文老师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其它成员年富力强,认真好学。所有参与研究人员都具本科学历,年龄25-45岁之间。都是标准的工作量,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三、学校领导支持、学校教学设备先进、资料准备充分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省级示范高中,有着悠久的教学科研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气息。学校领导年富力强,指导和管理教学有方,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王广喜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孙尚楼副校长要求大家搞好教育科研,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支持老师参加各种教研会议和活动。

学校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拥有200台配置先进的电脑;文印室拥有两台制版印刷一体机。学校图书馆有各种英语和汉语期刊书报杂志,既有适用于中学英语和语文教学的教辅类书籍,还有英语和语文教学理论及其其它教育理论书刊。电脑的使用使得我们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科研手段更加科学。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8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08.9.1-

2009.1.10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阅读材料收集整理;开题报告;阶段报告;“英语之角”活动开展

论文

总结

王玉峰,顾绍生,单兰芳等

2

2009.2.10-

2009.7.20

相关音像资料收集;文化阅读材料编写;阶段报告;实验阶段报告

教学课件

论文

崔北刚 张运珍 赵东胜等

3

2009.9.1-

2010.1.10

文化阅读材料再使用中的问题修订;整理材料初稿;实验教师个人小结

报告

公开课

滕辉 于君友 崔松杰等

4

2010.2.10-

2010.6.10

校本教材《在英语阅读中培养汉文化意识》初稿;结题报告;《实验材料汇编》

课题专著初

稿;结题材料汇编等

王玉峰 崔怀金等

 

 

 

 

 

 

 

 

 

 

 

 

 

 

 

 

 

 

 

 

最 终 研 究 成 果(最 多 限 报 3 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0.7.10

结题报告

论文发表

王玉峰

2

2010.8.10

校本教材《在英语阅读中培养汉文化意识》

课题专著

王玉峰

 

 

 

 

 

 

 

六、经费预算

课题经费估算(包括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试验、资料、参加学术培训或学术会议和小型研讨会等,分项填报)

 

 

出差:2000.00

调查:500.00

试验:500.00

资料:1500.00

参加学术培训或学术会议:2500.00

小型研讨会:1000.00

校本教材:8000.00

课题成果汇编:3000.00

材料打印:3000.00

合计:22000.00元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名

 

 

 

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名

 

八、推荐单位意见和评审意见

申请人单位意见和信誉保证

 

 

我单位同意教科室王玉峰主任主持申报资助课题。

同时保证:主持人如果中标,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一定按照申请书所提规则如期完成研究工作,提出预期成果,否则我单位将负责追赔已拨资助金。如果主持人中途他调或者不能主持研究,我单位也会督促他及时汇报,办理更换主持人或单位的手续,否则可以撤消立项,撤消立项后由我单位负责追赔已拨资助金。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2008年 10月 28日

/市、区县、院校有关管理部门推荐意见

 

 

经县教研室和一中教科室组织的5人专家组(均为高级教师)鉴定,一致认为本课题研究可行性强,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对于汉文化的传播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同意推荐该课题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

 

 

         

 

 

 

 

单位(盖章)        推荐人(签章)

 

              2008年 10月 28日

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科研管理办公室初评意见

 

 

 

 

 

 

 

 

 

 

 

 

 

 

审批单位(盖章)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专家组复评意见

 

 

 

 

 

 

 

 

 

 

 

 

 

 

审批单位(盖章)

 

         

 

 

三、课题设计论述(活页)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习俗渗透研究》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背景。2.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3.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请从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目标、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人员分工、研究步骤等方面进行明确阐述)。4. 研究基础:课题设计论证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约2500字)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背景。

   目前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研究比较多,在我们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把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一个的单独方面列出来,因此大家都达成了共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必松先生认为:人们的交际能力至少是由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这四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近年来,中学英语教法上先后推行听说法(结构法)、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现在又有任务型教学法等,这些新方法推动了英语教改的进展,但另一方面它总是以欧式的教学法为轴心。因而不禁要疑惑:中国人教英语,汉语言和汉文化该怎样参与和渗透?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不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交际功能讲,英语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对于在中学阶段的汉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却很少。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增加,英语的交际性功能越来越受重视,而且英语教材和试题也增加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考查,我们要思考communication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美国传统词典》解释为The exchange of thoughts, messages, or information, as by speech, signals, writing, or behavior.即“交流,沟通交换思想、消息或信息,如经由说话、信号、书写或行为”,那么exchange“交流”就不应该是单方面的,也就是说我们也应该通过英语这种语言向他人传递汉文化信息,而不是只输入英语文化信息。遗憾的是我们在高二、高三年级进行的一项的对学生用英语正确表达带有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极其贫乏。

试想,一个连故宫孔子端午节等都不知如何表达的学生,如何能流畅和准确地向外宾介绍国内的名胜古迹?正如李岚清副总理在1996年的外语教学会上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但连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都回答不出来。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等。因此英语教学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

2.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习俗渗透研究》课题是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第22面表7文化意识目标七级描述中“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10.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目的是避免在中学这样一个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忽视了中西文化的对比,一味的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因此,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外语;同样道理,英语老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他也只能是一个传声筒。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以及现在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在面向世界各国开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也需要和想要认识了解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交往必然更加广泛与深入。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

3.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请从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目标、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人员分工、研究步骤等方面进行明确阐述)。

研究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过节的方式和意义 2)中西方生活方式的异同 3)中国名胜古迹 4)中国重要城市 5)课堂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对比等 6)校本课程开发

7)汉语成语、习语的英语表达等

研究目标:通过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中学阶段所要求掌握词汇表达基本的汉语文化,培养中学生用英语介绍宣传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单一的目的语文化语言输入拓展到双向的文化交流,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对比参照,学生能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英语充当加深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媒介。也使得老师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一味强调英美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致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迷失自我,而是应该在输入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培养训练学生用英语宣传中国文化的能力。

    研究方法:1)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汉文化的占有量 2实验法:选定对比班级,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或者通过前测与后测对比了解分析实验结果。3)活动法:通过“英语之角” 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汉语文化的交际能力

理论依据:目前英语全球化引起的语言同化问题以及英语教育全球化现象会导致大量的语言灭种和知识淘汰危机,有专家提出了维持世界语言多样化状态问题的语言文化生态观。语言文化生态观能帮助我们正确对待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能引导文化的健康发展,实施双向文化交流是中国当代英语教育的迫切要求,它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人员分工:王玉峰负责总体指导,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校本教材的策划和资金使用管理;滕辉负责材料编写和实验班教学;崔怀金负责材料的筛选和各个阶段的总结;单兰芳负责汉语文化习俗材料的筛选和校本教材内容的选定;于君友负责材料编写和课题组与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其余老师负责实验班教学和材料编写工作。

研究步骤:课题设计→选定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 →问卷调查 →开题 →各个阶段总结 →结题报告→校本教材(讲义)编写

4. 研究基础:课题设计论证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1)李惠芳 中国民间文学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08

2)张岱年 方克立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修订

3)叶裴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04

4)《学英语》高中教师版 03-04 05-06 07-08学年度各期

5)《中国日报》常用词汇表  中国日报社网站

6李萍.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8

7朱一飞,叶盼云等.中国文化历史故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8刘世文  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

   http://www.tefl-china.net/2003/ca13330.htm

9林治波 中国流行英语崇拜 一代中国人母语不过关  人民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02/16 10:00  

10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的节目。

11)朱永涛 英美文化基础教程 北京:1991.1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王玉峰 高考专项突破英语语法与词汇知识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06

13) ()戴特斯曼等著;陈国华译 美国文化背景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1

14)谢福之 英语国家概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8

15)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编  英语语言与文化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8.11

16)朱永涛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1

17)郁福敏 郭珊琏 英汉习语对比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1996.6

18)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7.8

19. 杭宝桐 中学英语教学法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3.3   20)相关网络资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