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阅读课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英语阅读课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化,英语教学把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放到了重要地位,阅读作为学生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逐渐成为新教材标准的一个要素。英语阅读作为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课文阅读教学,它的任务具有双重性:第一,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第二,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两个任务为了一个目的──“为学生运用和进一步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我们一直以来在上英语阅读课时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以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这种阅读方法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正确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使其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此,开展阅读策略的研究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目前人们有四种观点:一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二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三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四是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纵观四种观点,我们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研究,大体分为三种模式: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和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model)(陈贤纯,1988)。自下而上模式对于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是学生在逐字逐句地阅读,效率较低,重细节而忽略文章的总体把握,视觉和思维的敏捷性得不到开发。针对自下而上模式的缺陷,K.S.Goodman 提出了一个相反的自上而下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领会文字信息,而是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根据文字提供的线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预测;利用下文内容来证实或修订最初的预测,并同时为下一步的预测做准备。整个过程就是在猜测,验证,修改,继续推断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循环进行的。近年来,Rumelhart于1997年提出相互作用模式。这种模式启示我们,阅读策略的训练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图式的优势;语言知识和背景信息互为补充,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袁昌寰,2004)。Block (1986) 用“有声思维法”揭示了阅读理解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并依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将这些策略分为全局策略(general strategies)和局部策略(local strategies)。全局策略指读者把握整篇文章,运用背景知识、抓住中心大意、理清文章结构等策略。全局策略的使用有助于读者调动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反之,利用构词法、句型和语法规则分析字、词、句的策略则称为局部策略。除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影响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认知策略(王松美,2002:117),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有助于读者理解文字符号代表的真实意义,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阅读策略的研究中,国外学者对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使用策略的差异进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Block, 1986;Hosenfeld, 1977;Knight et al., 1985;Singhal, 2001),但他们的研究以学习英语为第二语言而非外语者为对象。在国内,刘丹丹(2002)和刘亦春(2002)对大学生使用英语阅读策略的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但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定量研究还很少,尤其对理性思维还比较弱的初中学生而言,能否有效把握阅读策略并提高阅读水平的研究相对更少。
三、研究过程
我们组内老师在为期一年的时间,运用不同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学习、课堂实践运用,并经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归纳出相对于我公办初中校学生的较适当的提高英语阅课效率的一些策略。
四、总结、归纳
1、问卷调查
组内老师通过一份问卷调查,得出学生阅读是怎样进行文章的阅读理解。调查表如下:
1.你会在阅读文章前浏览全文以了解大意吗?
2.你会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吗?
3.你会先跳过不理解的部分,待读完全文后再说吗?
4.你会结合上下文猜测不理解部分的含义吗?
5.你会带着问题要求去查找文中的具体细节吗?
6.你特别注意理解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意图吗?
7.你注意文中连接词,代词等的作用吗?
8.你边读边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吗?
9.你阅读时注意查找中心句或理解文章结构吗?
10.你读完文章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吗?
11.你用构词法推测生词的含义吗?
12.你分析句子成分吗?
13.你遇到不理解的部分会返回重读吗?
14.你会边读边在脑中将文章翻译成汉语吗?
注:本次调查在课堂内由学生当场完成,用Yes或者No来回答。时间为十分钟。
(调查结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请放心作答。)
通过调查反应出学生的不良的阅读习惯。他们往往怕在先,嫌阅读枯燥乏味、单词多、难度大。阅读时虽然不读出声音但心里总是一字一句在念;用手指着文字读;反复地读前面已读过的句子;阅读时找不着重点难点;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语句总是习惯停留在原处,非要把它弄个明白不可,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区分重要、次要内容的能力。主要是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养成了逐字逐句阅读,过于注重细节,阅读熟读缓慢的习惯。
2、文献查阅学习
由于学生的现状,作为英语教师,组内老师共同探讨有效策略和方法,大家查阅、学习、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并进行重点摘抄和做好心得体会,群策群力,形成有效的同伴互助和小组合作模式。学习的专业书籍有:《》。
3、课堂实践运用
我组
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采用分组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来促进阅读内容的讨论,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学习,开发对复杂活动的不同解决办法。
五、结论与感悟
研究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我国外语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也是全球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ESL)的专家们不断研讨的课题。(苏宁,1998)如何使外语教学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又促使教学理论的飞跃,是摆在我们外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校英语组
参考书目:
1.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外语界》,
[ J ],2002,92(6):13-18.
2.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国外外语教学》[ J ], 2002,3:24-29
3. 王松美,《中学英语教学研究动态专题》[ 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袁昌寰(主编),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维友. 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 外语界[J]. 1995(2)
上海市新会中学英语教研组
陈琰
2008.6.25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