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牛津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课题申报书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初 中 英语
课 题 名 称 对初中牛津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张凤娟 吴夕琴
负责人所在单位 金坛市第五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4月
拟 结 题 时间 _ 2011年4月______ __ __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张凤娟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0年 10 月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一 |
研究 专长 |
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
工作单位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联系电话 |
15851909930 | ||||||||||
通讯地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邮政编码 |
| ||||||||||
电子信箱 |
393819227@qq.com | ||||||||||||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 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情况 | |||||||||
张凤娟 |
中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组长,课题实施负责 | |||||||||
吴夕琴 |
中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副组长,计划、总结 | |||||||||
陈瑜 |
中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副组长,课题研究实践 | |||||||||
张玲娟 |
中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
王秀芳 |
中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题研究实践 | |||||||||
包 香 |
中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
孔晶晶 |
中二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
周春仙 |
中高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题研究实践 | |||||||||
王建良 |
中高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题研究实践 | |||||||||
周洪盛 |
中高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题研究实践 | |||||||||
赵杨红 |
中一 |
金坛市第五中学 |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对上好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的看法 |
〈〈英语周报〉〉 |
2006年11月 | |||||||||||
对新课标下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思考 |
〈〈英语大课堂〉〉教师版 |
2009年10月 | |||||||||||
牛津英语7A教学设计—UNIT 5 Grammar〉〉 |
〈〈英语周报〉〉 |
2010年11月 | |||||||||||
做“善问”的老师,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 |
《初中教学研究》 |
2010年9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透过对课堂提问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专家们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对课堂提问的效能、技巧、分类、测量等要素等作了深入研究,而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缺乏关照和研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提问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提问:是指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更确切地说,提问作为一种信号刺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反应。 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 在本课题中则界定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和所提问题的类型。 问题的类型:即把问题划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参考性问题指的是无确定答案, 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的问题;而展示性问题指的是那些答案确定、提问者要求学生将既定答案说出来的问题。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课堂有效提问方法))一书中,作者根据布卢姆(Bormo)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组成的理论,把教师提问分为以下六种:1.认知水平的提问;2.理解水平的提问;3.应用水平的提问;4.分析水平的提问;5.综合水平的提问;6.评价水平的提问。 (2)我国学者胡春洞认为,在提问的难易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目前的智力和英语能力,最好是l:3,即一难三易。他举例说,在课文教学中,yes/no questinos或ture/false statements应是wh一questions的三倍。教育测量中的“难度”概念为我们提供了数量依据。难度PH=l-WTBXSX (Pwsx),这里的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应答通过的人数。难度PH在O至1之间。若难度为0,全体学生都能回答,难度太低;难度接近1,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难度太大。教育专家们提倡问题的难度一般在.03至.08之间,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回答。 (3) 透过对课堂提问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专家们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对课堂提问的效能、技巧、分类、测量等要素等作了深入研究,而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缺乏关照和研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提问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揭示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建议,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提问策略;探索优化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课堂提问类型的研究 ——对问题的分类统计,揭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例,提出优化课堂问题设计的改进意见。 (2)课堂提问理答的研究 ——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答案或作答后的如何处理的研究,帮助教师掌握理答的技巧。 (3)课堂提问分配的研究——指对答问对象的选择;学生被提问次数的研究,探索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应遵循的原则。 (4)课堂提问候答的研究——指从教师发问,指名回答,直到开口说话这段时间的研究。着重研究教师提问后停顿时间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5)不同水平的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比较初中英语新教师与初中骨干教师(校、市级)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提出一些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2)研究教师课堂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提问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它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因此研究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 (3)研究教师课堂提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途径在课堂,改变传统的固定化了的教学心理模型和课堂教学行为是目前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任务。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行为之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促进教师改变其教学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方面。研究课堂提问正为了发现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善提问的行为,培养教师驱驾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4)教师提问引出了话题和课堂中的各种活动,话题可以使活动变得富有意义和吸引力,提问则是一种将学生引入话题的有效手段。用提问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很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方式。因此,改进和完善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是英语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 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与课堂提问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课堂提问行为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观察法又称实地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带有明确目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3)案例研究法: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展开研究,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4)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研究与专家的指导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构建新的教学理论,解决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提升。 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研究立足于文献研究和课堂观察,对初中教师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进行记录,获取大量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与分析。研究的开展主要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和开题阶段(2011年4月-20011年5月)文献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相关理论;组织对课堂教学提问情况调查;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 (2)实施阶段(一)(2011年6月-2012年6月):对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分析。着重分析“问题的类型、教师提问的理答及教师提问的分配”3个方面,提出改进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建议,帮助教师形成科学的提问策略。 (3)实施阶段(二)(2012年9月-2013年6月):对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分析。着重分析教师提问侯答时间、不同水平的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探索优化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组织交流,总结提高。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 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1)《课堂有效提问方法))一书中,作者根据布卢姆(Bormo)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组成的理论,把教师提问分为以下六种:1.认知水平的提问;2.理解水平的提问;3.应用水平的提问;4.分析水平的提问;5.综合水平的提问;6.评价水平的提问。 (2)我国学者胡春洞认为,在提问的难易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目前的智力和英语能力,最好是l:3,即一难三易。他举例说,在课文教学中,yes/no questinos或ture/false statements应是wh一questions的三倍。教育测量中的“难度”概念为我们提供了数量依据。难度PH=l-WTBXSX (Pwsx),这里的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应答通过的人数。难度PH在O至1之间。若难度为0,全体学生都能回答,难度太低;难度接近1,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难度太大。教育专家们提倡问题的难度一般在.03至.08之间,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回答。 (3)透过对课堂提问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专家们大多从理论的角度,对课堂提问的效能、技巧、分类、测量等要素等作了深入研究,而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缺乏关照和研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改善教师的提问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中小学外语教学》,《发展心理学》,《素质教育论》,《教育技能》等著作。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其他成员均为我校的英语骨干教师,这些成员与本课题负责人相互之间能够密切配合,团结互助,有较强的团队意识;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和要求,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每人都有数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2.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研读一份教育教学杂志;学校还有上百份教育期刊;办公室能宽带上网,搜索相关的网络资源,满足研究的需要。 3.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非常关心,不仅从行政上加以推动,还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4、有专家指导。本课题聘请教研室分管教科研工作的陈文主任和英语教研员史道群老师担任顾问,他们将给课题的研究以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5、课题负责人张凤娟和吴夕琴老师为金坛市中学英语骨干教师,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已参与过多个省级和常州市级课题,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能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起始阶段 |
2011年4月-2011年5月 |
张凤娟、吴夕琴完成设计报告 |
开题报告1份 |
初级阶段 |
2011年5月—2012年5月 |
陈瑜、孔晶晶调查分析,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入初级研究阶段。 语法教学:同课异构 |
调查诊断书1份 2节市级公开课: 同课异构《8BUnit 4 Grammar》 |
中期研究 阶段 |
2012年6月-2013年6月 |
张玲娟、张文学、周春仙吴夕琴实证研究 吴夕琴、周洪盛拟定计划、撰写小结 |
组内示范课3节, 校际交流3节. 阶段计划、小结若干 |
结题阶段 |
2013年6月-2014年4月 |
吴夕琴、周春美撰写心得,收集材料等。 张凤娟完成结题报告,成果展示 |
结题报告、图片、课堂实录、心得。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开题报告1份 调查问卷表2份及诊断书 校级观摩课6节 市级公开课2节 活动记录单若干 活动计划和小结 心得、材料收集 结题报告 |
明确研究方向 了解学生和老师对语法的认识,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
张凤娟、吴夕琴 陈 瑜、孔晶晶 张玲娟、张文学、 周春仙、吴夕琴 张凤娟、周洪盛 组内成员 周春美、张文学 张凤娟、吴夕琴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2014年4月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