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关于高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06-12-19

                      舟山中学课题组

    一、研究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其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心理层面更好地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有用人才。同时,学校心理健康也兼有预防和矫治的功能。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虽然在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有关研究资料认为在5% 以下) 但其绝对人数是相当可观的。这些学生由于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 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进行正常的学习 ,个别的甚至会产生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很大。而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果能在早期被及时识别,及时转诊接受正规的治疗,其病情将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减轻或治愈,能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完成学业。

因此,探索如何早期识别心理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一个必须正视并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的课题。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之一是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对本课题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而言,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心理保护”的意识。

各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是所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地遇到的,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使他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而且能强化其运用自我调节和寻求他人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

2、 推动教师胜任“心理辅导者”的社会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扮演好“知识传授者、团体管理者、纪律执行

者、家长代理人”等传统社会角色的同时,承担起“心理辅导者”的新角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教师提高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心育能力,使之胜任这一方面的工作。

3、帮助受心理困扰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摆脱困境

历年来,总有个别学生因为受心理问题的困扰降低了学习效率,甚至不得不退学回家,不但影响了这些同学的自身发展,而且也给其他的同学留下心理阴影。学校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各种心灵枷锁的束缚,完成学业,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同时,他们也通过自身心理素质的改善而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充满信心。

二、研究构想

(一)    课题释义

1、关于“高中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但心理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初中、小学甚至幼儿时期的活动都会成为重要的研究背景。

2、关于“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对轻度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咨询等多种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中度的心理障碍则应及时转诊,心理治疗配合专科医院的药物治疗;重度心理障碍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之一定的心理治疗。本课题研究为前两种。

3、关于“早期识别与干预”

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或障碍,其发现时间的早晚、症状定位的准确度及能否及

时予以有效的干预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关健及研究的意义所在。

   ()、研究假设

   “高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这一课题涉及一般的心理问题与中轻度心理障碍。本研究包含两者,研究报告以后者为主。

本研究的假设是:依据各种心理障碍的特点及诱发因素,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如考试的影响) ,学生本人的各种异常表现等,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主动、有效的干预(咨询、提供具体帮助等),使之尽快摆脱心理障碍的干扰,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研究目标

为完成本课时的研究,我们主要做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1、从“人”的角度研究影响早期识别的因素:

a、 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水平与早期识别的关系

b、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早期识别的关系

c、 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早期识别的关系

2、 从“生活事件”的角度研究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发因素

3、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

a、 班主任与学科老师的作用

b、学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作用

c、 与学生家长的配合

d、与专科医生的配合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形成重视心育的氛围;提出心理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的具体策略与方法,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 、研究步骤

本研究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1、学习、调查阶段  ( 1999.9---2000.8 )

a、 组织教师理论学习

b、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c、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 高一高二年级每二周一课时)

d、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个案积累

2、实践阶段( 2000.9---2002.9 )

a、 加强班主任培训

b、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

c、 成立咨询室,定时开放咨询。专职教师咨询与外请专家咨询结合

d、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等宣传教育工作

e、 由政教处牵头进行不定期的学生心理动态分析

3、深入探索阶段 ( 2002.9---2003.12 )

a、 征求学生意见,进一步改进心理健康课

b、总结前段工作,反思得失

c、 为提高咨询水平,心理专职教师参加国家三级咨询师培训

4、总结反思阶段 ( 2004.1---2004.10 )

a、 整理研究结果,总结经验得失

b、撰写研究报告

c、 把本研究工作推向初中、小学,为新的研究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动作模式的研究》作前期的准备

三、研究实践

   ()、多途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识别能力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健康课纳入课程并引进课堂,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为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提供了保证。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目标不是识别心理障碍而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相关的课程内容对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高一心理健康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做心理健康的人》(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上完课后,大部分学生觉得有了提高自己心理水平的具体目标了,而个别学生则从中发现自己心理的欠缺甚至发现了问题。O一学年高一女生A听完课后走进了咨询室,诉说自己从初三上就开始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前老师和家长总是认为她学习毅力不够,自己也很痛苦,但一直找不到问题的原因,听了课后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可能出了问题,经咨询后发现她已属中度心理障碍,转诊后医生诊断为“焦虑综合症”,因病情已持续较长时间(从初三开始已一年多了),建议休学治疗。现已治愈复学,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我感受为“我仿佛再次重生”。

O二学年高一女生B对照心理健康标准中的“情绪协调、心境良好”的标准,发现从中考结束后自己一直情绪低落,就向父母谈了自己的问题,父母与她一起前来咨询,后转诊被医生确定为抑郁症,由于得到及时的治疗,她一直坚持学习,高二时获学校二等奖学金。

高二男生C因胃不舒服,做过胃镜检查,又因颈椎难受,进行CT检查,吃过各种药加上做理疗都无明显的疗效。而且与同学关系也很紧张。在心理课上听了焦虑会伴随有躯体化症状的有关知识介绍时,他意识到可能是心理上的问题。经过几次咨询后,对自己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有了新的认识,焦虑明显减轻。因他母亲是医生,为他联系了精神科的医生,医生认为他有中度的焦虑,但鉴于他对咨询的配合较好,建议暂时不介入药物治疗,以心理咨询为主。随着焦虑的缓解,其躯体症状基本消失。而这位同学在以后的心理课中听课非常认真,还经常做笔记。

一位曾有自杀行为的学生最初不愿接受心理咨询,认为自己又不是精神病,听了心理课后,特别是有关介绍心理咨询的课后,主动走进咨询室,寻求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2、    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A、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形成一种氛围,能让专家对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具体的示范和指导,我校在20025月中旬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进行了国旗下讲话,分别向学生和家长发了“告学生书”和“告家长”书(见附件),而且专门请华师大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专科医生来校为学生作心理咨询,学校咨询室根据学生的咨询预约作具体安排。其中有两位学生经医生诊断有药物介入治疗的需要,三个学生被医生排除了神经症的可能。把专家请进学校,消除了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专科医院的恐惧心理和对心理咨询的偏见,促进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B、通过宣传栏进行各种主题教育

学校医务室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编印心理小报或在卫生橱窗中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咨询室每年配合市科普周活动出宣传栏,045 月我们推出“心理咨询”专栏,在上街向市民宣传后,把宣传栏放在校园向学生作宣传。在专栏推出几天后,到咨询室咨询的学生人数增加,从中又发现有一位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经家长同意后转诊,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增强意识与专业知识培训结合,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

1、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长期以来,教师对“知识传授者”这社会角色的把握很到位,但对“心理辅

导工作者”这一新的社会角色显得有点陌生。但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承担好这一新的角色的要求十分迫切,学校领导层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师集中的大会小会上反复、经常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并且在学生的教育中特别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中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

如每年高考前或考试期间常有学生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老师大都以一般的身体疾病来处理。但当老师提高了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后,处理的方式就有新的变化。2004年高考前,学生停课回家复习,一位男生回家的当天晚上开始呕吐,二天时间连续失眠,吃不下东西。他的班主任听到这一消息后联系这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意识到可能是焦虑所致,于是通过心理专职教师与精神专科医生联系,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焦虑综合症”,加强了心理疏导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辅之以药物缓解,使学生的焦虑情绪得以迅速的缓解,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03届一位高三学生在高考前二个月偷窃别人的衣物,他的班主任从他偷窃方式及偷窃后的表现分析认为这不能简单地从思想品德的角度进行教育,而是通过谈话了解了学生高考前过重的心理负担与偷窃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而这种过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经过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了学生的顾虑,打消了“活着没有意思的念头”。

教师对“心理辅导者”角色的认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这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2、提高教师心理健康专业理论水平

为了提升老师心理健康专业水平,学校通过假期教师继续教育、请专家作讲

座、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心理健康培训班等途径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同时,为了使理论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多次举行班主任学习研讨活动,向他们分发有关的学习资料,要求教师写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并把其中较好的案例进行交流,编成文集。

通过学习,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它的作用。

面对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会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03学年高一一位新生进校不久,他的班主任就发现他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与家长联系后,了解到他从小就有这一问题,因而在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联系后,加强了对这个学生的注意力监控和这一方面的心理辅导。

3、 推动老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德育工作重视用社会要求来规范个人行为,比较侧重求善、向上的自主追求,而心理辅导则重视个人的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引导、宣泄、转移、缓冲心理紧张与冲突等心理学方法 。这些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实践的磨练。

如面对考试失手等意外事件,个别过度焦虑的学生会有“惊恐发作”的表现,最初,当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会不知所措,但经过实践,就会掌握应对这种特殊情况的技巧。02学年,一位学生(有中度焦虑)因为紧张在一次小测验中无法答题,他担心自己是否会精神崩溃,当他走进班主任的办公室时惊恐发作,浑身颤抖,脸色苍白,连声说我不行了我不行了。班主任老师见此情景也高度紧张,但面对学生,她很快恢复了平静,握住学生的手让他放松,进行安慰。这个学生提出要上医院,老师就带他乘上三轮车,让三轮车工人骑车在马路的绕圈,待这个学生平静后送回学校。处理完这一事件后,她专门去学习相关的理论与应对策略,了解了这种现象叫“惊恐”,一般的处理方式,为今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积累了经验。

为了把心理咨询中的“充分尊重来访者”应用到心理辅导的实践中,并把它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作比较,一位老师在她的论文中写道:“要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学生。这与我们平时做思想工作的原则是一致的,但心理辅导者的角色要求我们不要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而应将学生视为有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从旁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协助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所以老师们对一些受心理障碍困扰的学生以“同理心”对待,体谅他们的痛苦,当老师以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体验和思考时,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愿意倾诉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心理辅导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发挥。

我校从99年以来有20多位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边治疗边学习中完成他们的学业,走进了新的学校,这中间他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付出了很多努力,而心育技能的提高则是提供有效帮助的基础。

从我校近年来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情况来分析,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老师从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们直接与学生交往,拥有更多的教育时空,所以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专业理论水平,推动老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对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注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我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是1999年从师范调入的,原先从事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的教学工作,虽然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因为不了解学生实际,没有普通高中的工作经历,没有心理咨询的实践,所以心理老师面临专业水平提升的问题。我们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特点

20005 月,用SCL—90量表对高一高二的十个班级进行测查,

写出《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获2000年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根据作了有关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的调查,高一新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在同年的舟山市校长论坛上发言。2002年主要作了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为在高三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对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

A、购买专业书籍,订阅专业报刊

B、“走出去,请进来” ,向专家和同行学习

 因为只有一个心理专职教师,校内的业务切磋无法进行,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心理老师创造更多外出开会学习、听课的机会。为提高心理咨询水平,学校请了华师大的专家王锋老师、北大的丛中教授来学校作咨询,为心理老师提供了直接学习的机会。学校还经常邀请本地的精神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咨询、诊断。这对心理老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起了推动作用。

C、参加国家咨询师资格培训与考试

20037月,学校为提升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层次,派心理健康老师参加由宁波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家三级咨询师的培训,于当年12月通过三级资格考试,获得相关证书。

20048月,再次参加国家二级咨询师的培训。

通过二期培训学习,心理专职教师原先较为欠缺的咨询专业技能和心理诊断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学生心理障碍的鉴别。

()学生心理障碍早期识别的策略及其影响因素

1、 关注生活事件

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发生,一般由某一诱因直接诱发,关注学生的

生活事件,有利于早期识别,并可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A、 转学

每学期总有学生要转学、换班,这时特别容易诱发学生平时隐藏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

02学年高三来了位插班生,班主任很关注这位学生,最初发现他不合群,以为是不熟悉的原因,派班干部多与这位同学沟通,后又发现他睡眠非常不好,就劝这位同学前来心理咨询,经交谈和量表测试,发现这位同学有抑郁倾向,转诊后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并有轻生的念头,由于发现及时,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病情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有缓解。

03学年高三文科班来了位插班生,班主任发现她不愿与成绩好的同学做同桌,表情不快乐,及时与家长联系,在学校咨询中发现有过度焦虑,“转学后总是担心跟不上,被人笑话。”“原来只担心学习,现在担心会精神崩溃,抄起家里的刀具向妈妈砍去”,经医生诊断为焦虑症(由转学事件引发)

所以,转学学生,及高二文理分班后不适应的学生往往是我们在识别中的关注对象。

B、考试前后

因为学生(包括家长、老师)对学习成绩的高度重视,因而许多心理

问题考试相连。

考试前,比较多出现的是考试焦虑,如失眠、心理烦燥、出现躯体症状甚至逃学。考试后,成绩下滑幅度大的同学和对自己考试成绩不满意的同学比较容易出问题。这些都应是我们高度重视的对象。

有一位学生,每当期中期未这些重要考试前,总是要与人冲突,或者与家长,或者与老师,或者与同学,有次甚至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声不响几个小时,直到妈妈害怕地要打110电话才开门,经过数次反复的咨询,自己也发现了莫名发火原来与考试有关。

有位班主任在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在班级中巡视,发现一位学生神色异常,就找他谈话,发现这位学生因为不满意自己的考试成绩用刀在手腕上划痕,服用过量的药物等方法自虐自己,马上陪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迅速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化解了这一可能造成悲剧的事件。

C、  家庭突发事件

高中学生生活阅历短,当他们面临一些突发生活事件时会出现无助、无措、无望的心理反应,在“危机”面前,可能会有出格的反应,有些尽管在当时似乎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但“危机”隐性危害却一直在干扰着学生。

02年高三有位学生应经常通宵打电子游戏被送来咨询,追寻求根源,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父亲的病逝使他无法面对今后的生活,想通过玩游戏来解脱烦恼。但这位学生在父亲去世时却表现得坚强与理智。如果心理干预能及时跟上的话,可能结局会大不一样。

04届高三一个学生,因无法面对母亲病逝的现实,实施自杀,由于学校事先提醒家人作了防备,使他得到及时的抢救,在对他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危机干预”是咨询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些学生在咨询中分析自己问题成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面对父母的离异所致,当家庭发生变故时,他们看到的只是同情、怜悯的目光,几乎没有心理上的支持和援助。

重视及时消除“心理危机”,对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D、与人发生冲突

   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不能与他人融洽地相处,我们应从学生表现出的不合常规的冲突中加以识别。

01届高三有位学生,高考前一个月在一次与父亲的激烈冲突后打算用药“干掉”爸爸。在他妈妈的说服下前来咨询,通过沟通和分析,他开始意识到是自己心理出现问题,(有严重的抑郁倾向) 并开始坦露自己有轻生的念头,而且想过具体的方法。与他父母取得联系后,全家人达成了共识,准备先作一般的心理疏导,待高考后即去求医。

有的同学在咨询中谈到班级中某同学对他的学习干扰很大,通过具体的分析,常常发现实际上是自己的问题。01届一位学生因为对自己的苛求,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某同学总是与自己过不去的错觉,甚至在一次体育课中用篮球砸那个同学,经转诊后被定为焦虑综合症,由于得到及时的治疗,焦虑明显缓解,学习成绩重又上升。

2、  关注学生个人的变化

A、  个性有缺陷的学生

    心理障碍往往与个性缺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人,自我封闭的人,追求完美的人易发生心理问题,教师关注个性有缺陷的学生,一方面有利于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个性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B、  情绪起伏过大的学生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信号,与刺激强度不相对应的过度低落及过

度亢奋,都应考虑其心理方面的问题。

学校咨询室中常有一些学生是被班主任发现情绪异常而劝来咨询的,其中可以部分有抑郁倾向。

C、学习成绩突然下滑

心理障碍会造成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特别是注意力无法保持集中。当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无法用平常方式加以解释时,就应从心理问题的角度加以分析。

3、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史及家庭背景

 心理障碍的形成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往往与其童年的经历有关,

与其家庭背景(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的民主氛围甚至遗传)都有密切的相关。早期识别与干预,一定要对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

一个个性与学业都可用优秀来形容的学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症状,似乎没有发病的原因,从其家人中了解,亲戚中有家族史。

一个实施自杀而被抢救过来的学生诉说其自杀理由时其中一条是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而造成。

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中要重视分析其家庭背景,及个人的成长史。

4、 与专职教师的咨询水平有关

为了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障碍作早期识别,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不但要了解学

生的一般心理问题,还应掌握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掌握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及癔症、人格障碍和心理生理障碍的分类及区别。这种初步的分类技能对准确分辨学生问题,及时转诊有积极的意义。

()、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措施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大部分仍然可以坚持学习,这就给我们学校和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帮助他们摆脱心灵的桎梏。我们主要做了下面的工作:

1、  谈话

这是实施干预的最主要的形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A、通过谈话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不善于与人沟通,而良好的沟通可以减轻甚至治愈心理疾病。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感到我其实是不孤独的。

B、通过谈话,使学生的负性情绪有宣泄的渠道。

我们教师有时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倾听,并且不加任何评判地听。常常有学生在咨询室里说完话后说现在我心里舒服多了。有一个学生持续一段时间心情不好,注意力下降,晚上睡不好觉。听到别的同学也曾有这样的经历,经过心理咨询后有了明显的改善,当即请假回家向妈妈诉说,本想询问要不要去心理咨询,谁知与妈妈谈了自己的问题以后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那天晚上睡得特别好。可见,谈话中倾听的重要。

C、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走出思维的误区

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在思考问题时进入思维误区。如考试不能进入前×名就不能上名牌大学,不能上名牌大学个人就没有前程,没有前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等等。通过谈话,教师向学生提供新的思考的角度,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一个被抑郁症状折磨得想退学回家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晚上无法入睡,通过谈话,发现她只是假性失眠,但她认为是真的失眠,心理老师就让她晚上通宵看书,结果第二天她感到真的吃不消了,这时,她意识到自己以前并不是真的没有入睡。这样,她不再受失眠的困扰了。

2、予以具体有效的帮助

心理有障碍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予以更多的帮助。因为他们

受心理障碍的困扰,学习及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常常无法完成正常学生应该完成的作业。

我校曾有一位抑郁症学生,每天早上特别痛苦,对起不起床,上不上学总要与妈妈有一番斗争,因而上学三天二头迟到,班主任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与政教处联系,给予特殊的“政策”,随着病情的缓解,迟到现象也越来越少。后来,这位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的理解特别的感激。

在我们学校,几乎已有不成文的规定,即在作业量上,作息时间上,座位的安排上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宽松灵活的管理方式。

许多课任老师只要这些学生需要,常常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为他们无偿补课,这些做法的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补课本身,而是让这些学生深深体会到他身后的有强大的力量在支持,从而增强对战胜自己疾病的信心。

3、 教师与专科医生配合,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

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碍只凭心理咨询已经无济于事了,如有适当的药物介入,

其疗效会更好,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并接受这一观点。学校心理咨询室与舟山第二人民医院(精神专科)的专家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02届有一个学生因为期中考试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情绪异常。我们请一位资深医生诊断,他认为这个学生可能会有出格行为,建议严密防护。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

因为社会的偏见,人们对心理疾病比较忌讳,因此我们与宁波康宁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有联系,为需要医院诊治的学生提供医疗信息。

4、与家长的配合

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受其家庭背景的影响,而心理障碍的治疗更与其家人的

理解与支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家长听说自己好不容易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有心理障碍时,都会无法接受,这就需要心理专职教师做好家长的工作。前来咨询的学生中,只要发现需家庭配合的心理问题(包括一般的心理困惑),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我们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为他们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当学生有自残、自杀倾向时,学校与家长立即联系,共同商定保护措施。我校一位男生曾因班主任教师与家长的严密保护而及时得到救护,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对个别家长因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对学校工作及教师有误解时,我们一是体谅家长的心情,二是请权威(如专科医生)进行解释,这样有利于矛盾的化解。

5、 做好保密工作

为学生保密,是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是从二个层面来考虑这一问

题,其一是只有严格落实保密原则,才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才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和隐私权的最大尊重。其二是心理问题有其感染性,如果高考前某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症的消息在他所在班级传开的话,将会影响班里的其他同学。所以,我们高度重视保密工作。我校曾有同学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学校采用多种方法保密。有学生实施自杀,被可抢救过来后也在学校里实现严格保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更是为了防止对其他学生的消极影响。

         四、总结与思考

      () 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而且对学校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实现帮助学生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题初步构建了实现早期识别与干预的方法与策略,经过我校近几年的运行,证明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二)    思考和建议: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还

应该看到,在对待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有差异的,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仍抱有偏见,特别是家长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忽略孩子的心理发展的情况很普遍,这些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特别是对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是很不利的,亟需提高认识矫正偏见。

    就目前对心理障碍的研究来看,关注成人的多,关注学生心理障碍的少,单从心理测量的量表看,我们采用的都是成人量表甚至是外国量表,我们迫切希望有关的专家能结合中学生实际,为我们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