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邓沈生

 

本课题从20036月份开始申报,经过省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审查和专家组的鉴定,于20037月被确定为安徽省2003年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之一,其目录序号为“37”。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克服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参与课题研究人员

负 责 人:邓沈生,男,196712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安庆七中高中语文教师、教研员,安庆市中语会会员、市骨干教师、《语文报》(高中刊)特约通讯员、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研究分会理事,曾荣获2003年安庆市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省级以上交流、发表或获奖论文10多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中学语文教辅书8册。负责并完成市级语文课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验研究,于065月结题。069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并荣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进步奖”。热心教科研,有一定的研究实践和经验。

    员:曹伟利、江龙喜、金  琼、张启祥、王  飞、金仁竹、陈龙月、殷集体

朱学明、汪翠莲、许克平、周  艳、仇  爱、杨旭东、王志强、尤丹丽

课题指导:谢余良、操璋、刘和程、陈信怀,安庆市教科所、教研室领导和专家,都曾主持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实验工作,是语文教育的行家里手,有他们的帮助指导,我们的研究可以少走弯路;陈林书,安庆七中教研室主任,倪立兴、苏文娟,安庆七中语文教研组长,他们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为课题研究作了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高中语文课程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却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原因

1)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历届中考、高考,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忽略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不少教师仍没有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仍陷在繁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的泥潭中,教学内容单一、气氛沉闷。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甚至扼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厌说”的心理。

3)没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交际氛围。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考试的压力,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几乎被取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班会、团队活动等几乎被挤出校门,“口语交际”的权利大部分被剥夺,学生缺乏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缺乏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环境。

4)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进入中学,生理、心理发生了许多变化,害羞之心随之产生,不愿当众发言,“怕说”成为普遍现象,无形中失去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上述四个方面,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增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并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带动语文素质、思想素质的提高,特提出本课题,促进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随意性向计划性、盲目性向科学性、零散性向系统性的转变。

3、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训练“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具体涉及口语交际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语音表达、内容的呈现、倾听与交流、体态表情和语言修养等六个方面。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话,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加强基础训练,注重积累,逐步做到读得准确,讲得响亮,说得有内容、有条理;复述、转述准确;造句训练要达标;做好围绕中心句展开成段的训练;口头小作文训练;求异思维的训练;快速作文的训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有说的空间和时间。

4、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口语交际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中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分析;

4)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5)口语交际训练的阶段性、序列性;

6)口语交际的艺术技巧;

7)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听”“说”训练;

8)口语交际活动课的研究与设计;

9)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操作性评价方式。

三、理论依据及培养原则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依据是:

1、大教育观的理论。大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有时间长、空间广、效率高、质量好、内容多的特点,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这个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

2、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信息可以使人形成知觉学习。知觉是积极主动的、适应性的建构过程。在知觉学习过程中,用言语标志区别性特征,可以促进知觉学习。

3、现代语言学理论。说是言语的运动和表达过程,主要通过言语运动分析器活动实现;听是言语感受过程,主要通过言语听觉分析器和言语分析器活动实现。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4、学生语言获得和发展的规律。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交际智能是人的一种重要智能,而口语交际能力又是交际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新语文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新语文教学大纲都将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这就为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新教材将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分设开来,每册的口语交际教学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口语培养的样式以及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增强了可操作性。

6、、“吉林演讲交际培训学院”出版的有关口语交际方面的论述。如《演讲学基础》、《礼仪演讲艺术》、《即兴演讲艺术》、《交谈艺术》、《交际口才艺术》、《论辩艺术》等,这些书籍为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日常交谈、与人交往和辩论比赛提供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知识,指出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是: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对说话训练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说话机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把抢答赛、辩论赛引进课堂,也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组织学生观看大学生辩论赛的录像,学习名家的演讲辞,体会演讲家的思想美、语言美和风格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介绍一些因为口才杰出而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学生。

2、激励性原则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须遵循激励性原则。在每次训练中,教师都要设法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成绩,并适当加以引导和纠正,让学生在训练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享受尊重,以此来激励学生。

贯彻激励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爱心,要热爱事业,热爱学生,全身心投入;其次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并尊重他们;三要不断学习名家名师的成功范例。

3、思维性原则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种思维训练,人们在说的时候,思维的高低决定了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口语交际的速度反映了思维的速度。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表达与思维的脱节,影响了表达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诱发他们的想像、联想,理清表达事物的顺序。要有针对性地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加强训练,以扩大视野和增加思维的敏捷度。

4、示范性原则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教师教学语言的高低直接制约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字正腔圆、口若悬河、抑扬顿挫或口齿不清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示范中指导,在指导中示范,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仿,兴趣浓厚,效果更佳。

5、主体性原则

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综合活动,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方法及教师的作用

()课题研究方法有:

1、资料积累法。用文献法进行理论的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全面掌握国内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等相关信息资料,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和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起来,作为研究的重要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观察法。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社会对人才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以及中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学生的心理障碍,确定阶段实验重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的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评价实验,观察学生的反应,分析学生心理,及时调整活动设计。

3、实验法、活动法。设置口语交际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在班级内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并在活动中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从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教学循环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建立档案,分析学生发展和提高情况。及时挖掘日常教学与学生生活中口语交际的有关素材,设计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专题训练课、渗透型训练课、语言积累运用课、语言实践课、口头作文课等。

4、经验总结法。及时收集各种材料、课例,进行深入研究,对各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写出各阶段的论文,最后形成有新意、效果好的实验报告,上汇报课,展示教学成果。

5行动研究法。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行动,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动。

(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教师作用

1、教师是激励者。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体现的是一种气质,可以通过主动锻炼加以培养。如说话课,要求学生准备好说话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上台与否,教师要善于激励,对主动上台的学生给予高度肯定和合理评价。

2、教师是辅导者。例如,在演讲开始之前,教师要给学生作演讲辅导,提出比说话更高的要求。首先结构是怎样的,有几部分组成,然后材料要形象生动。学生形成了大致的模式的概念,就会努力完成自己的演讲内容,使演讲言之有物。演讲题目自选,扩大学生自主的空间。到即兴演讲时,学生的水平虽然有高低之分,但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辅导下,学生演讲的信心和水平不断提高。

3、教师是示范者。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一开始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要领之前,教师要做示范演讲。比如,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论题“要有一手好字”、“要有公德”等等,精心组织演讲的内容和语言,注意演讲的语速、语态,力争有感染力。教师的示范既能给学生以引导,又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4、教师是协助者。在辩论辅导之前,要求学生自己寻找辩论模式。在学生查资料的基础上,概要辅导,如辩论有关知识,如何选题,确定辩论会成员,作好辩论准备,安排辩论会程序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是从旁协助。学生一旦发挥了积极主动性,结果是很可喜的。

5、教师是平等参与者。在口语交际的交流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平等的参与者,应当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言,然后教师再用很少的时间,提出自己的看法,把反思留给学生自己。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他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而作为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我们的责任,所以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039月至200612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的调整适应阶段(2003.92004.8

20035月,根据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初步确定把“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在安庆市教科所和市教研室考中语组的精心指导下,课题申报很快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的批复,同意立项。20039月,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理论、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分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讨论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及具体分工。本阶段主要在初一、高一年级开展课题实验。

2、课题研究的重点实施阶段(2004.92005.8

本阶段重点在初二、高二年级进行实验。研究内容分听说训练和说话训练两个部分。听话训练目标包括辨析与调整,归纳与判断,扩展语意、丰富情节三项;说话训练目标包括讲述见闻、说明事物,说话要有合理的顺序,要看对象、语言得体。教师应当根据实验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如新闻发布会、口头作文、课本剧表演等。课题组应加强教师课件、论文、学生成绩测试等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进行阶段性实验成果的分析和总结。

3、课题研究的巩固提高阶段(2005.92006.8

本阶段重点在初三、高三年级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内容分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两大部分。听话训练目标是:排除听话障碍;一词多说,注意语言美;听不同意见的分歧。说话训练目标是:朗读与复述语言流畅;演讲中心突出、说服力强;辩论观点正确,说服力强;体态和情感训练。训练的方式主要有观后感、词句意义辨析、朗读、复述、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课题组应加强对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注意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要及时加以分析和总结。

4、课题研究的宣传推广阶段(2006.92006.12

在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实验研究之后,课题组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结题各项准备工作,以迎接省教科研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验收。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推广工作。

1)课题组对实验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总结。

2)课题组成员写出个人实验报告和论文。

3)汇报展示课。

4)课题负责人写出课题实验结题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锦》,举行结题鉴定评审会。

六、课题研究的探索实践

1、兴趣——成功的起点

通过实践和研究,再一次验证,只有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因此,我们始终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

兴趣需要教师的唤醒和激发。特别是在当今这种各门功课学习压力过大的学习现状之下,教师的唤醒和激发显得尤为珍贵。我们采取如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2)列举口语交际能力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事例。(3)教师介绍自己和周围的人在交际方面的体会。(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描述口才的词语和名言警句,并加以分类。

2、知识——成功的基础

口语交际是一种即时性较强的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启迪心智,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巧妙回答,应对自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总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1)增加阅读量:①阅读名著,做好读书笔记;②推荐中学生报刊,如《演讲与口才》、《交际与口才》、《中学生阅读》、《中华活页文选》、《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语文周报》等;③阅读并背诵古典诗词,掌握名句名篇;④学习名人演讲稿,组织观看辩论赛及演讲光盘。(2)听相声小品,搜集小幽默、漫画等。(3)开展“词语接龙”活动。

3、技巧——成功的保证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

1)听的练习。①听读(人或录音机);②对听到的内容加以分析和筛选,弄清意思、主题、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然后加以转述;③听出错误,加以纠正;④将听到的一段话按一个中心重新排序;⑤听讨论会;⑥复述故事;⑦听出言外之意。口语交际中听别人说话,要注意力集中,态度谦虚诚恳,双目正视对方,不随意打岔,体态自然大方,无下意识的小动作。

2)说的练习。主要是以多种方式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养成敢说和会说的习惯。①指物说“文”;②给材料说“文”;③短文读评;④同学讲故事;⑤开设聊天课;⑥拓展教材,如课本剧表演、课文续写(或改写、扩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⑦障碍练习,训练应变能力;⑧绕口令。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说,要求语言连贯、准确,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语速适中,能根据对方身份、交际目的和环境气氛等确定表述语气和态度。

3)体语练习

面部表情、体态姿势不仅能对交际起辅助作用,而且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低。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不要忽视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如,让学生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注意那些“会见”的场面;组织观看综艺大观、新闻采访、实话实说等电视栏目,让学生反复观摩、体会,反复练习体态语。

4、实践——成功的关键

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重参与,重实践,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如,开展口语交际问卷调查活动,走出校园,实地采访,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课堂三分钟演讲,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等,教师甚至还可以把班级的一些具体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5、评价——成功的阶梯

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重点。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建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能。评价方法是:教师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活动表现划出等级;学生自评,即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填入表格;同学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查看小组活动记录。具体的操作方式包括行为观察和问卷法、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达标卡和评价报告单、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等。目前,正在尝试将听说能力的考查纳入到学生语文总成绩之中,以更加全面地作出评价。

七、课题研究的收获

1、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温馨的口语交际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变得愿意说,乐意说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而课堂教学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教师应当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传达给每个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让学生想说;采用多种训练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抓词抓句,抓段抓篇,并充分利用课文空白、课文特点等内容,创造性地练说,让学生乐说。

2、有助于语文其他知识的学习。

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为使自己的语言内容充实、引例典型、言之有物,阅读和收集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又常以各种口语交际活动为内容,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摆脱说假话、套话、空话的恶劣风气,养成写真事、抒真情的良好习惯。

3、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一部分原本内向型的学生转变为外向型,原来有一些心理障碍的自我封闭型的学生现在愿意向同学、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个性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口语交际是将表达者的思想感情知识转化为外部语言形式的能力,它是学生知识、素养、能力、胆量、个性的综合展示,是情商和智商的有机结合。

口语交际课题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近几年联考中,我校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优于同类学校。2005年我校高中语文会考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60%,居于全市前列。写作尖子、辩论演讲征文比赛以及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比同类学校多出二至三倍。如,20033月在“走向世界的中国”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中,邓沈生老师辅导的胡毅和徐靓同学分别获得市一等奖和市三等奖,殷集体老师辅导的林旋同学获市三等奖。20039月,语文课题组组建了参加省首届“新华教育杯”中学生散文·诗歌朗诵大赛初中和高中两支代表队,其中张启祥老师指导的初中代表队获市区第二名,金仁竹、仇爱、朱学明、邓沈生四位老师指导的高中代表队代表安庆市参加省赛,获省优胜奖。20046月,在安庆市“奋发有为建小康”读书征文活动中,詹石音同学(辅导教师:陈龙月)和胡毅同学(辅导教师:邓沈生)分别荣获市一等奖和全国一等奖。20046月,王旻同学(辅导教师:邓沈生)和濮丹丹同学(辅导教师:殷集体)在2003年安徽省高中作文竞赛中均获省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5年我校学生参加安徽省初、高中作文竞赛,共有88人次获市以上等级奖,其中省三等奖共9人,市一等奖15人,市二等奖26人,市三等奖38人。20046月,邓沈生老师辅导的江伟和胡毅同学在安庆市“奋发有为建小康”演讲比赛中均获市直一等奖,胡毅同学又在市赛、省赛中分别获得市一等奖和省三等奖。20048月,在“全国青少年文化活动周”征文评选中,韦笑同学(辅导教师:陈龙月)和张王昕同学(辅导教师:邓沈生)的征文均获全国三等奖。20053月,朱旭同学的小论文《润物细无声》(辅导教师:邓沈生)入选安庆市教育局编辑的“走进心灵”《家访札记》。20055月,在安庆市青少年“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杨旭东和邓沈生老师辅导的周晟波、丁童两位同学,分别荣获市二等奖和市直三等奖。2005年高考,邓沈生老师班的方怡萱和王旻同学分别被中国传媒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表演专业(本科)录取。20063月,在安庆市2006年中学生“红色之旅”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演讲比赛中,邓沈生老师指导的高一(2)班李娜同学获市征文二等奖,李驾林、张瑶瑶获市征文三等奖,韩颖和李驾林两位同学均获市演讲三等奖。20068月,语文课题组和校团委联合举行“文学采风活动”,组织高一年级近三十名学生赴桐城文庙、桐城中学、六尺巷、文和园等景点搜集楹联。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向市级以上报刊投稿,先后有30多篇学生习作公开发表。

4、通过实验与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

课题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尤其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又动口,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安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中学语文调研听课或研讨示范教学中,曹伟利、江龙喜、金琼、张启祥、王飞、邓沈生、周艳等教师的阅读课或口语交际活动课获得了上级领导、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有的被评定为优秀课。张启祥老师执教的《郭沫若诗两首》获安庆市初中语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质课城区第一名,执教的《摆渡》获市第一名,执教的《勇气》获省二等奖,并承担市级以上研讨课4次。邓沈生老师执教的《记忆》获安庆市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质课城区第一名,执教的《读〈伊索寓言〉》获市一等奖。金仁竹老师执教的《毛泽东诗词二首》获安庆市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城区一等奖,执教的《〈宽容〉序言》获市一等奖。陈龙月老师执教的《迢迢牵牛星》获安庆市优质录像课评比优秀奖,并被刻录光盘在全市推广。王飞老师于2003年参加“省骨干教师辅导班培训”。邓沈生教师(03年、04年)和张启祥老师(05年)参加了“安徽省教科所课题讲习班”学习活动。胡敏老师说课《樵夫,别砍那棵树》被评为市二等奖。曹伟利老师的论文《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获2003年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0412月,陈龙月、邓沈生老师分别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兰序集序作者辨伪》和《中学生早餐问题研究》,均获安徽省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200512月,邓沈生和张启祥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胡同文化》、《山米和白鹤》均获安庆七中教师优质课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总结并发表了一大批教科成果。邓沈生老师的论文《注重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素质》获全国中语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获安徽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5月,安庆七中举行市级语文课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结题评审鉴定会,成功结题。20066月,在安庆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语文课题组陈龙月、殷集体、江龙喜三位老师被推荐为市学科带头人候选人,邓沈生、金仁竹两位老师被推荐为市骨干教师,陈龙月、邓沈生、金仁竹、江龙喜、朱学明、许克平、张启祥等七位教师被推荐为校骨干教师。20069月,邓沈生老师在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中教创新教育研究院举行的“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荣获“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进步奖”,并在人民大会堂出席颁奖典礼。200610月,在安徽省2006年优秀教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邓沈生老师撰写的论文《“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实践与反思》获省二等奖,殷集体老师撰写的论文《放飞翱翔的翅膀——中学生创作性写作能力的培养》获市一等奖。200610月,安庆七中举行“教学开放日”,语文课题组朱学明、邓沈生、陈龙月、殷集体、金仁竹、江龙喜、张启祥等七位老师执教推荐课,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200611月,邓沈生老师被学校推荐为“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候选人,陈龙月、殷集体、张启祥、王飞等老师被推荐为会员。据不完全统计,邓沈生、曹伟利、王飞、江龙喜、汪翠莲、许克平、陈龙月、周艳、朱学明、张启祥、金琼、仇爱等老师3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报刊、论文评选或研讨会上发表、获奖或交流。曹伟利、江龙喜、金琼、邓沈生、张启祥王飞等教师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设计》(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下册,近40篇)多次在市、省级教科研课题研讨会上交流。

八、课题反思

1、由于这一课题仅仅实验了三年的时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离终极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学生升入高一级阶段后,还应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课题实验与研究,使广大语文教师获益匪浅,特别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内在的潜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这一课题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研究课题,是完全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践证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训练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效果是显著的。

3、开创了评价创新的先例。目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书面测试的分数仍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度量衡”,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只考文,不考语,只笔试不口试的考试制度及评价方法,日益成为制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障碍。我们认为应当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使语文口语测试与笔试一样占有一席之地。《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部分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实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课题组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能力测试,因此,我们提出不成熟的建议:改革语文成绩的评价机制,加大口语交际的考试内容及比重,除了可以把平时的课堂发言纳入到平时成绩以外,每学期期中、期未考试可以由口试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口试成绩可占总分的20%30%

4、宣传了《课标》的新理念。《课标》明确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提了出来,进行口语能力测试,正体现了《课标》精神。

5、活跃了小组讨论的氛围。为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提倡小组讨论,大家可以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把小组讨论变成一次研究、探讨、锻炼的机会。

6、我们呆在家里搞课题,常有坐井观天之感,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形势,人家是怎样搞的,希望学校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我们出去增长见识,使得自己的研究不重复别人的路,不做无用功。三年来,我们最大的困惑是课题研究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支持,课题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校内和课内进行,而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动态环境。因此,课题研究必须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加强学生口语交际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事业,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活泼、规范、有序地对中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在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有所作为,努力开辟教育和科研新天地。

本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现已顺利完成课题实验,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汇报,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