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国家级课题开题报告

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及性质类型:

课题名称: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本课题为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承担的“文学教育研究”专题组重点国家级课题,属实用性,探索研究性课题,对推进文学教育研究、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和文学教育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需要文学教育,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获缺的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课题进行具体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中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文学教育。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文学给中学生打开了认识人生和自然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文学教育。文学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学生只有吸收文学作品中形象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滋养,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和语言。

  第三,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包括文学教育。世界各国母语教育都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是规范、优美的语言,是理想的母语教育范文。我国近百年的语文课本中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课文是文学作品,然而教育目的不明。不认识这条世界范围内的母语教育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第四,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学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在于:文学教育对学生认识生活、养成审美情感、发展个性、健全人性起重要作用,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内容。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学科的固有的一部分,排除文学教育的语文教育是不健全的语文教育。

文学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必须从作品的内容上看,必须强化文学内涵的多样性以丰富学生的的精神境界;从作品的外延上看,文学教育要善于发掘文学开放性、多元化的本质特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进行“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是端正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突破口。

我们要探索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新时代培养新人才的途径,推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广大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改革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争取与其他“文学教育”研究同步,抓住教育科研的机遇,求得生存与发展,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农村中学文学教育现状的研究。针对农村中学教育教学中育人的缺失,研究农村孩子需要读什么,怎么读,了解农村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成长需求,对农村中学文学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以促进本课题研究的高效开展。

(二)“文学教育”内涵的研究。“文学教育”内涵丰富,我们将对“文学教育”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中学阶段“文学教育”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何在?

2、中学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3、文学教育与青少年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及异同。

4、文学教育在农村中学生精神成长中的作用。人的成长离不开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文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以文学立人的目的。

(三)创设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文学教育环境的研究。

1、学校整体规划。我们要着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立身、做人的环境,通过整体规划,使学生目之所及,足之所涉,都能接受浓烈的文学熏陶,构成一个催人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理场。 

2、课题试验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创建适合本班的文学教育环境。

(四)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文学教育策略的研究。

1、开设“文学教育”课。文学教育课,是指在全校专门开设的旨在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育和美的熏陶,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的课程。我们将利用课本选编的文学作品作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感悟、欣赏、品味,能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2、以语文教学为阵地渗透文学教育。语文教育缺失了文学性就失去了灵气,文学教育对学生的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并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①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模式。教师要更新观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习方法,正确处理语言文学训练与文学教育的关系,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构建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融合的文学教育体系。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能为学生提供接受文学教育的平台,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激发他们的读写热情,保持兴趣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③在丰富的兴趣活动中进行文学教育。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想读书、想作文的强烈愿望,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文学创作,教师向各级报刊推荐发表、编辑成书。

(五)中学语文教学要通过文学教育使学生正确地把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化的语言结构,开发语言能力。

(六)研究文学教育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去发掘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意蕴,激发创新意识。

(七)研究文学教育如何使学生获得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八)研究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学兴趣,如何课内外相结合培养文学创新意识;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文学教育的鉴赏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及本课题预计的突破与创新:

() 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

本课题是全国中语会、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专题组负责的课题。在我县还属首次研究,是新课题。

文学教育在我国提出很早,大禹时代开始倡导教化天下,《诗三百》便是上古时期诗教的结晶。建国以来,文学教育曲折沉浮。20世纪50年代中学语文实行文学、汉语分家,文学教育很受重视。60年代文学课销声匿迹。80年代中断的文学教育得以延续,强调“文学鉴赏”,并将文学鉴赏能力列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目标之一。2000年颁布中学语文新大纲重视文学鉴赏:提出了“积累、感悟和熏陶”;强调“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重视诵读教学,将诵读引入文学鉴赏;点明初中文学鉴赏是“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高中文学鉴赏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可见,文学教育的革命已经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之中,已经引起国人关注。我想,中国文学家没有获得世界级“诺贝尔文学奖”,而今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多是女性作家,或许这表明中国文学正处于沉沦的边缘。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应该更重视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是当今普通中学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上个世纪50年代的文学教育中,赵静对分科改革中文学教育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张毅研究和总结了当时文学教育教学对今天的积极影响,从课程构建、教学思想、教师发展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我们都可以从中借鉴。

1984年张志公先生就提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但叶圣陶、吕叔湘两位先生却始终侧重于语言训练和读、写文章摆在中学语文教育的首位。1998年中学语文界就此展开了大讨论,虽然许多人都把“文学是人学”的文学教育理念注入中学语文教育中,对已有的文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强调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但是依然缺少理论支撑。

长期以来的语文学科对语言只是急功近利的训练和传授也使原本生趣盎然的文学作品变得琐碎、枯燥,导致文学教育的文与质分家,加上教师在文学教育中迷失了方向,文学教育的优势缺乏有效的优化形式,加上教师们狭隘的教育目标和功利心里,笼罩在文学教育上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近几年来,研究者立足于文学教育在内涵、本质、定位与目标等方面的特性,强调文学教育的独立性,因此提倡建设文学教育学和实行语言、文学分科教学。蔡明、赵静、胡尹强、冯钟芸、王尚文认为语文教育应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部分,二者任务不同,若实施“一本两线”则能将二者功效更好地发挥出来。范玉红认为文学教育要引导学生探求对作品初步感受的原因,鼓励各抒己见,培养把握文学形象的一般方法,利用作文教学和语文活动进行文学教育。岳增学认为文学教育应该“沟通文本与现实的双向对话”、“构建主体的期待视野”及“在审美过程中积累知识、丰富语感、提升语言能力”。既包括体验式教学、文学性教学、审美化教学及人格教育教学等,也包括体验式活动、审美、感悟、联想、想象等教学行为。胡尹强认为让学生借助作品的语言对自己的情感、精神世界进行反观认识、开拓提升,这样言语和精神才能水乳交融。这些教学策略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完成课题相研究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团队,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育科研的氛围浓厚,科研成了教师们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课题组核心成员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在“十五”课题研究中均取得显著成绩。国家级“校园文学与素质教育”和省“主体性教学过程研究”“语文活动及兴趣特长培养”等课题均已结题,市县级“十五”素质教育有关课题均已结题。

课题实验的十三位教师,都有具有本科学历,而且热爱学习,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他们老中青三结合,知识结构新,朝气蓬勃,教法灵活,富有创造力;他们中有一位省级骨干教师、有两位市级骨干教师、三位中学高级教师、四位县级骨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近五年,课题组成员近百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发表、获奖。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制定了“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的科研兴校决策。分管初中教学且具有课题研究经验的副校长亲自领导课题实验,教科室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

更为有利的是,有“文学教育”课题研究的专题组领导、专家的关怀、支持和指导,相信我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取得如期效果的。

(三)本课题预计的突破与创新:

    本课题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教育研究”专题组研究的课题,综合性很强,涉及极为广泛的文学领域。课题组将努力学习,认真研究,并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再辟蹊径,探索并创造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操作模式。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课题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及时向“文学教育研究”专题组总结汇报实验情况。   

    本课题预计三年时间完成,我们遵循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结合本校的教情、学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遵循教育研究规律,针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我校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成果,力求提出较为科学、系统实用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编写好学生问卷调查提纲和座谈提纲。  

    2、通过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在各种各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造就能适应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的目的。

3、本课题填补了当前农村中学文学教育研究的空白,将研究的方向指向农村中学的文学教育,充分发挥农村中学教育的优势,诸如:人性的淳朴、自然的原生态等,关注农村中学教育的劣势,诸如:资源缺乏、读物单一、小农思想等,突显田园式农村中学文学教育的特点。

4、本课题研究将对文学教育的内涵进行个性化界定。依据教育理论、现实状况、学校特色、区域特点,对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进行整体构思,充分体现农村中学的特点,形成相应的文学教育环境、资源及策略。

5、本课题研究中所倡导的文学教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教育培养文学素养的范畴,渗透了科学素养的培养,指向学生的精神生活,把文学的精神作为学生生活的态度、生活的精神,以文学养人,以文学立人。

    6、让学生懂得文学教育要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肯学、善学、乐学,才能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进行文献检索,对有关文学教育的研究资料进行元分析,找准研究的着力点。

2、调查分析法:在开题初期进行,以我校为中心,向周边学校拓展,重点调查农村中学文学教育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将分别采用观察和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研究程序和方法,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4、经验总结法:对于研究过程中运用和实施的有效策略,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形成相关的资源或校本教材,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

(二)文学教育行动计划的研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我校开展文学教育的理念、原则、相关途径和策略、文学教育绩效的评价等进行综合考虑,研究出适合我校开展文学教育的具体行动计划。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选题——制订研究计划——论证开题——修改研究计划——阶段实验小结——结题,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079月至200712月)准备实施阶段。作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立项申报,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各科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1、进行文献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组建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

4200712   第一阶段的小结。  

第二阶段(20081月至20097)重点研究阶段。各学科根据启发式教学进行各类课程实验,并探索创造出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创新教学模式。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2、针对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文学教育,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开展好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小结,重视文学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

420097   中期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097元月至20101月)总结验证阶段。总结经验,争取上级验收,取得实验成果。

20097月至200912月,每位课题实验教师写实验报告,课题组写总报告。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收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五)文学教育绩效评价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也就是各人对照评价表上列出的项目进行自评,明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他人评价即同学、师生、家长之间的评判。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侧重于阅读篇目的多少,定性评价侧重于听、说、读、写的质量。

3、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是对已经达到的水平作出判断,动态评价则是对发展状态和趋势进行评点。

六、成果展现形式:

1、论文: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可围绕研究内容,分科目、分年级、分问题写出专题性论文;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写出单项论文;学校课题组负责人写出评估性论文。

2、经验材料:每学期结束,每学年结束,所有课题组人员写一篇总结性经验材料,装订成册。

3.实验方案,实验成果报告,每阶段结束时汇编论文,总结材料及阶段性实验报告并装订成册。 

4、预期研究成果:

主体内容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农村中学文学教育校本教材

(包括自编教材)

文学社刊

2007.9

农村中学文学教育典型课例、活动录像

课例、录像

2008.12

中期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08.12

学生作品集

作品集

2009.3

骆驼坳中学网站文学教育专栏

专题网站

2009.9

最终成果

(限3项)

骆驼坳中学文学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09.10

骆驼坳中学文学教育优秀资源和案例选编

资源、案例

2009.11

骆驼坳中学文学教育的实践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10.1

七、课题组成员:(一)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组组长:      徐金奎

    课题副组长:      陈念石       

    课题责任人:      徐金奎  陈念石          毛巧荣  张革新

课题具体研究人员:徐金奎      毛巧荣      张革新     

    徐海燕  徐小林  付丽芳  胡旺林  陈念石

方春秋  凡贵良 

课题协调人:       

    课题调查员:      张革新   

课题资料信息收集:毛巧荣  胡旺林  徐海燕  徐小林

课题具体操作:    全体课题组成员

   (二)实验研究顾问:

陈金明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博导;

王先霈  文学教育高峰论坛主席、著名文学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博导;

刘九洲  著名文学教育家、高考语文研究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

谭根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熊召政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住、湖北省文副联主席;

    著名教育家、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

    《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语文教学与研究》常务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石在中  《语文教学与研究》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左晓光  《语文教学与研究》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董德松  黄冈市教科院院长、语文教育研究专家;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课题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