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课题申报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课题申报

请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课题申报实施流程: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总课题组

以下为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主体报告,与本课题研究无直接联系: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物理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威海市普通高中“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手段,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深入课堂调查研究,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探索和形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新模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中物理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物理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现在教学过程中过普遍存在过分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对于物理学科,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学物理,让物理不再难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2008.4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2009.3,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2009.12,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一方面,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课程所界定教育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而形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策略体系;另一方面,构建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物理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让高中物理教学方式和方法构筑在理性思考和选择的基础上,能够更为有效地实施高中新课程,进而逐步提高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的理性认识和课程实施能力。

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确定:

确定依据:现行《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某种类型,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能力。”、“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确定原则: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充分尊重个性,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实际、教材知识能力要求和不同发展目标,应具体体现:主体性原则、保底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民主性与平等性原则、客观性与灵活性原则。

2)“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实践:

①概念课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实践。

②规律课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实践。

③习题课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实践。

④单元总结课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实践。

⑤.试卷讲评课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实践。

3)“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经验总结和反思。

不断地反思教学经验必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研究中要不断通过记反思日记、吸收他人经验和意见、分析学生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等手段促进教学反思,以促成有效教学策略的产生。不断总结实践体会,提升有效教学策略的一般规律,促使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四、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200712----20083月):加强宣传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协调机制、成员分工、查阅资料。

1.加强宣传,提高参与意识

200712月,课题组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了组内科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课题组骨干教师讨论与研究实施方案,并利用集体备课等机会动员教师了解课题,参与课题,实践课题。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主要由王建涛老师全面负责,重点加强舆论宣传,采取动员、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保宣传发动的效果,提高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2.查阅资料,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研究水平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一本《有效教学》,给广大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知识提供条件。此外还购买了《有效教学论》、《教学策略》、《高效率教学》、《50种教与学的思考》、《物理思维论》、《逻辑思维训练》等书籍,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资料准备。

2008年有效教学课题组的主持人王建涛老师到华东师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和培训。理论学习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我们在研究初期组织了教师学习教科研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明确了有效教学对促进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层次得到了转变与提升;而后组织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征求意见活动,找到了课题突破口。

在该阶段通过宣传发动,使全体成员增强了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使课题组成员拧成一股绳,凝聚一股力。资料的查阅与学习,更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得以较大的提高。该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课题的真正展开做好了准备。

(二) 第二阶段(200712----20092):行动研究阶段

1.反思与查找无效教学环节

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够不断实践,勤于反思;通过阶段性总结,课题组对照课题实施目标,总结得失,反思成败。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教师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推动课题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有效教学”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验、不断完善的体系。教师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通过对无效教学环节的反思,我们查找出了很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低效甚至无效的做法。并落实到纸上形成论文发表,更要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纠正,使学生们尽早收益。

2. 立足于思维能力培养,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减负应立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应立足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专项思维品质的训练。我们从个角度入手,分别研究了如何训练学生物理思维的概括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综合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为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其在物理学习中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好。

为此,我们深入研究了物理思维的特点,对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合在物理教学之中,并在习题设置中对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以求从根本上改变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现状。  

 3. 改进了集体备课的设计和过程,努力做到有效备课,提倡互动评课。

做到了“四定”:结合课程表的安排,每个周确定固定的一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80分钟时间,安排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并制定了集体备课条例,由备课组长主持,备课时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细化练习设计、完善教案,形成了一批精品课。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并在全组推行了邀请校级领导和中层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通过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有效备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写听课记录和评价意见。对上课评课进行录像,使大家有机会通过经常回放录像进行研究。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4. 做到学在教前----利用好“导学案”和“讲学案”。

我们向市教研室姜进辉老师进行请教,对“学导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即学生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方式并形成了“导学案”“讲学案”等形式:运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不断深化。这样也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合作交流、形成经验

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课题领导小组要求,每位教师及课题组成员理论研究需要深入,要将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要做到学有体会和感想,并且勤于梳理,要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进行总结。

鼓励老师们定期讲公开课,积极参加优质课比赛,课题研究小组及时召开会议,进行评课。评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高效率的工作,如何恰到好处地把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等座谈会,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设计”、“论文”“案例”等科研成果,通过汇总,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

在课题实施的各个阶段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将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反复调整校正有效教学理论的实施,并上交多篇关于有效教学等方面的论文和案例,并择优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

(三)第三阶段(20102----20107月):实践检验阶段

1.认真实践,有效上课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讲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通过“有效教学”理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挖掘人才。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的评比大赛,通过比赛将教学评比作为教师反复实践、反思、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理论的策略和措施。每位参赛教师都精心准备,融合了研究成果,充分运用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有效上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浓,成绩更好了。

2.定期总结,加强分析

在实践的基础上,在每次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后,我们课题组都对每个班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比较,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的比较,与入学时的起始成绩的比较,与其他学科考试成绩的比较等等,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自己半学期以来采取有效教学的得与失。还对半学期以来的教学常规进行总结,分析教师们在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下一阶段更加高效地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现在,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工作由课题组成员的参与研究到骨干教师的示范、从专家的理论引领到向全体教师辐射,课题研究工作已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良好局面,我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力争把我们组的物理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四)第四阶段:(20093月):材料汇总,课题结题。

各备课组上报成果,形成有效教学的案例集、反思集、论文集,进行整理汇总。并撰写结题报告。

1、总结一些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就新课、复习课、习题课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索。

2、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市直、市级优质课的评选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王建涛在20086月获得市直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二等奖,在20104月田斌、张付平分别获得市直优质课二、三等奖,谷岩峰获得市级优质课二等奖。这都充分证实了科研工作对我们打造有效课堂的指导作用。

3、编辑有效教学的研究论文及案例

学校老师在课题研究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研究创新,并不断的推出科研成果。20084月,刘为竹老师的《新课改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索》获得市直 一等奖,威海市二等奖,山东省一等奖 。王海成老师的论文《注重细节,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田斌老师的论文“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爱上物理”被《威海教育》刊登

还有张兴胜、王小飞、丛青竹、杨云洁、于海波、谷岩峰、孙晓敏、李爱霞、孙树玲、张付平、于秀丽、张付平等老师的二十多篇论文获市直、市级的奖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课题研究资料建设工作。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写有读书笔记;课题领导小组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写的体会、论文、案例、反思等汇总整理;对课题研究成员的范例课录像制作光盘,不仅给教师自己,也给课题研究积累了资料。

五、研究成果

1.学习引发转变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也是课题研究不断推进的动力源泉。我们在研究初期组织了教师学习教科研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全体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层次得到了转变与提升,其中王海成老师的论文《教育影响学生成长方式的研究》在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随后课题组还组织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征求意见活动,集思广益,找到了课题突破口。

2.立足课堂教学,反思带动成长

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前一阶段的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不断查找课堂教学的无效环节,积极思索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王海成老师的论文《注重细节,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在威海市物理学科优秀论文评选和全省中学物理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中均获得了一等奖,刘为竹老师的论文《新课改下“多维互动”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威海市物理学科优秀论文评选和全省中学物理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中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一等奖。

3.重视骨干引领,研讨推进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骨干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环节结合理论进行改进,探索出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率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使用,在结合反馈情况加以修正。20084月课题组负责人王建涛老师执教的《动能定理习题讲评》获威海市市直高中物理优质课评选二等奖,20086月课题组负责人王建涛老师执教的《机械能习题讲评》获威海市高中物理优质课评选三等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可操作性强相融合的课堂赢得了与会人员的好评。“一石激起千层浪”,骨干教师的引领让课题组成员从中看到了实施有效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经过一年的改革和实践,20096月王海成老师在威海市高中有效教学课题研讨会议上执教了《匀速圆周第一轮复习》公开课。与此同时其它课题组成员也纷纷结合自己有效教学的做法撰写论文,其中于海波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有效教学中思维深度对运算量影响》在20099月举行的威海市市直高中物理学科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张付平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20099月举行的威海市市直高中物理学科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王小飞老师撰写的论文《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20099月举行的威海市高中物理学科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田斌老师撰写的论文《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爱上物理》发表在《威海教育》2010年第2期上;丛红燕老师撰写的论文《电源和电流电动势的课后反思》在20103月举行的威海市有效教学课题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4.回归课堂创优,有效走向高效

抛弃成见,脱离旧的思维方式,使课堂永葆活力,这是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使命。经过三年的学习——反思——实践——升华,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有效性大大提高,精彩课堂层出不穷。20104月文秀霞老师执教的《等温变化》在“一课三摩”活动中获得威海市物理教研员的高度好评;20104月张付平老师执教的《曲线运动复习》在威海市市直高中物理学科优质课评选中获三等奖;20104月田斌老师执教的《曲线运动复习》在威海市市直高中物理学科优质课评选中获二等奖;20104月谷岩峰老师执教的《曲线运动复习》在威海市市直高中物理学科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106月谷岩峰老师执教的《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在威海市高中物理学科优质课评选中获二等奖;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讲授、有效的交流和良好的气氛以及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断成长的过程足以令教师激动和喜悦,获得美的享受。有鉴于此,20106月张付平老师受邀在威海市市直高中有效教学物理学科会议上执教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练习试卷讲评》的公开课。20106月田斌老师受邀在威海市教研室举行的有效教学研讨会上作了《物理教学中对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典型发言。

课堂教学是人类社会实践自由创造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本身蕴含着人类的智慧、知识、力量、意志和技巧。有效教学是师生生活与成长的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展示,才能有真正的课堂生活,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回顾课题研究的三年时间,我校的课堂教学从低效到有效从有效再到高效,这里面蕴含着课题组乃至整个物理组的辛勤与汗水,同时一系列的宝贵成果也见证了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成长,在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再接再厉,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