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高中生物“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吴海东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琴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家教育改革背景

  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国家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实施的变革等,过去熟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2)江苏省高考方案背景

  江苏省新高考方案是语数外三门算总分和两门选修科目算等级,四门必修科目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只要求过关(达C级),有一个A加1分,四个A加5分。江苏省教育厅曾发文要求各地切实减轻中学生的负担,尤其是课后的作业负担,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每个学校应该努力做到的,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真正关爱学生的直接表现。在当今高考只考语数外的模式下,学测科目,选修科目都是配角,如何当好配角,更大程度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值得研究的东西,也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潮流的。

  (3)学校教育教学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举行了多届有效教学论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我校教师接受,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但目前关于新课程理念和实施中的问题研究不够深入以及现有高考制度的压力下,教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只停留在口头,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对于我校生物课堂教学来说,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流于表面,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过度强调知识目标,弱化甚至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新异,片面追求课堂上气氛“活跃”形式“热闹”,但学习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科学的生物教学评价机制。我校学生的学习及作业现状:学生每天面对着各科很多的作业,相比较而言,哪科老师要求的比较严就先忙哪科,哪科更喜欢做一点就先写哪科,写不完的就抄,时间长了,个别作业就偷懒不写。大批量作业下很多同学成绩并不见明显提高,学习状态亦无有效改善。

  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课前无预习”,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课后零作业”,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解决学生抄作业的问题。

  (3)通过“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探索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4)通过“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它的提出其实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间相互争论的产物。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在具体研究中,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将过程变量与结果变量联系起来考察,简单地探讨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第二种是只考察过程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等。

  (1)国外有效教学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

  A、教育哲学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

  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B、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的《高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C、捷克的夸美纽斯(Comenius)认为,不仅班级教学相对于个别教学是高效率的,而且班级教学如果采用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教员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样的班级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D、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将教学的有效性综合为五个方面的要素,教师掌握的课程领域的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知识;教师教学的技能、包括使用有效教学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及教师专业化的品质;教师教学管理的能力;教师的沟通能力。这也揭示了进行有效教学对教师的关键性要求。

  E、美国学者哈莫切克(Hamacheck)在其所著的《好教师的特点及其对教师教育的意义》一书中对“有效教师”定义为:他们充满人性、有幽默感、公正、有同情心,无论是和学生个体还是和学生集体相处都更容易、更自然。他们的课堂似乎是企业运行的缩影,反映出开放性、自发性和灵活性。

  F、黛安.蒙哥马利(DianeMontgomery)的课堂教学三原则。即CBG原则、PCI原则和3MS原则。“CBG”大意是“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或“捕捉学生的良好状态”。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注意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以便消除消极的影响,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PCI原则”是一种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意思是“积极的认知干预”。它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说,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时,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3MS原则”包括一套相互关联的策略,意思是“管理、监控和维持”。优秀教师经常运用这条原则控制课堂秩序。

  (2)当前国内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较有影响的成果

  A、白益民在《高成效教师行为特征研究》一文中通过问卷和调查以及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提出高成效教师行为典型特征的8个因素;他的《优秀教师的三种类型----高成效教师的聚类研究》一文中将高成效教师分为灵活机动型教师、学生取向型教师以及内容取向型教师三种类型,并对这三类高成效教师在互动行为、维持专注行为和计划行为等方面分不同组合特征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B、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C、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其《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D、浙江省黄岩区教科所张晓宇开展了“有效教学的深化研究与区域推进实践”课题的研究,在有效教学区域推进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专家、先行者引领的推进策略;成都市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提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在区域推进中提出通过主题教研引领区域方向,主题教研推进行动研究,主题教研聚焦学科深度研究的实施策略。

  E、王永、余文森指导的福建“指导——自主学习”教学实验,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实验,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实验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上还不多,尤其是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模式下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研究的极少,亟待研究解决。

  2.研究的价值

  (1)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利于教师进行“生本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2)通过“无预习”、“零作业”,打破了传统通过布置大量作业、反复操练、进行“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而不顾学生感受的填鸭式教学,有利于教师转而主动探索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将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的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把不同教学方法引入不同生物课型进行研究,可以找到适合学生学情,适合教师教情的课型教学案例,将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推进有效教学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实际操作经验与借鉴。

  (4)把课堂教学有效性从教学有效性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生物教学实践,秉承素质教育理念,以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

  (2)在“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模式下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提高教学效益的策略,形成我校生物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和特色。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1)核心概念界定

  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

  “课前无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上新课前学生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预习,教师不布置任何的前置性作业。所谓“课后零作业”就是指平时(周一到周五)周六周日,节假日教师都不布置任何的作业。

  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一是有效果,二是有效率,三是有效益。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两个:一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支撑性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以人为本,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性格的和谐发展,以便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罗杰斯主张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

  认知结构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狭义上讲,是学生的某一特殊知识领域中的观念的内容与组织。学习者能否认知和正确认知客观事物,决定于其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既是知识储存的形式,又具有通过加工同化和处理新知识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密切关注与分析学生的动机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外,还必须充分研究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具体地说,应充分研究学生头脑中所储有的知识记忆是否深刻,表征是否恰当,提取是否迅速,迁移是否灵活,结构是否完善以及同化能力如何、个性差异大小等因素,科学安排教学过程,以谋求教学质量的高效益。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的意义建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的创设。(3)强调“协作学习”。(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来支持学生的学习。(6)强调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7)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要选择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学、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四、研究的目标与研究内容(子课题)

  1.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实践、思考、总结梳理出生物“课前无预习和课后零作业”教学中的做法,具体达到如下目标:

  (1)研究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和谐的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为尝试“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打下基础。

  (2)构建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形成高中生物常见课型的实施策略。

  (3)通过对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实践方案,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4)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方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形成对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指导的具体策略。

  2、研究内容(子课题)

  本课题通过研究“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下师生教与学的关系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如下主要内容:

  (1)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负责人:马春花、高宽场 顾问:吴志华 )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我校青少年学生一般的成长心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通过不同方式的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通过日常教学中的事例,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2)几种生物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下的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负责人:吴海东、黄佳倩 顾问:张琴)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法,以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为实施基础,充分的相信学生,认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实施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实施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益。

  (3)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王敏芳、柏文峰 顾问:张琴)通过个案研究法,研究不同年级(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班级(专业班、学测班)的学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及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区别。

  (4)教学有效性的训练和评价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王志良、柳溪 顾问:孟宪成)

  通过行动研究法,对新授课上学生课堂提问面,对学生课堂的学习进行评估,对习题课题目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对复习课的有效性采取怎样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

  阶段目标:理论准备

  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研究申报表初步论证,完成申报工作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 吴海东

  第二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

  阶段目标:初步研究

  研究内容:进行个案研究与行动研究,完成中期实验报告,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

  负责人: 吴海东、课题组成员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至2016年9月)

  阶段目标:整体研究

  研究内容:进行整体实验研究及验证性研究,完成全部子课题。

  成果形式: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负责人: 吴海东、课题组核心成员

  第四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

  阶段目标:方案总结

  研究内容: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全面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教案集,论文集

  负责人: 吴海东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有关有效教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政府公开的各种相关报告与规定等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2)调查研究法

  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3)行动研究法

  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个性化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是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5)课堂观察法

  这是本课题经常用到的重要研究方法,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课堂中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学术能力简介

  张琴: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太仓市生物教研员,多次主持和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擅长教学手段、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独到的研究。

  吴志华: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明德高中校长助理,参与“十五” 国家级课题《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参与“十一五”省级课题《课堂教学中的网络资源开发》任生物学科子课题组组长,参与“十二五”省级课题“ESD理念指导下普通高中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参与编写校本课程《中学生环境保护行动指南》,参与编写《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等著作,3篇论文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10多篇论文省级获奖,有极强的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的经验。

  孟宪成:中学高级教师,现任生物教研组长兼高二备课组长。主持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和太仓市重点立项课题“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结题鉴定为“合格”,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以及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有很强的论文写作能力与课题研究经验。

  马春花: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校德育办副主任。参与十二五省级规划立项课题“吴健雄精神引领下科研型教师培养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激励机制研究”,参与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和太仓市重点立项课题“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8篇论文省级获奖及发表。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王志良:中学一级教师,独立主持校本立项课题“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解题合格,主持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和太仓市重点立项课题“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对学生评价的研究”结题鉴定为“合格”,有6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省级发表论文1篇,有较强的论文写作能力与课题研究经验。

  王敏芳:中学一级教师,参与省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二级子课题“生物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有3篇论文省市级获奖。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高宽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主持研究生毕业课题“稀土元素钕的遗传毒性研究”获优秀,有5篇论文省级发表。有极强的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

  黄佳倩:中学一级教师,独立主持太仓市微型课题“做中学生物教学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结题合格。3篇论文省市级获奖,有一定的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能力。

  柏文峰:中学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参与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二级子课题“生物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有5篇论文省市级获奖,2篇论文省级发表。有较强的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柳溪:中学二级教师,高三备课组长。有2篇论文省级获奖,1片论文省级发表。有一定的论文写作能力。

  2.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专业班实践已经从2010年10月开始,在苏州市多次统考中所教班级均分与达B率在学校同类班级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并多次在太仓市中名列前茅,2012年高考所教班级生物达B率为85%。非专业班从2011年学测备考开始实践,所教班级达A率领先学校同类班级。经过2年多的实践已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方法和实施策略。已经完成学测备考考点复习方略的整理。

  3.组织保障,经费保障

  两校合并以后,学校面临创四星的历史机遇,对科研型教师的培养已上升到课题研究的高度,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研究人员多年在一线教学,选修班与学测班,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混合教学,高一,高二和高三3个年级的轮换教学,都可以为研究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教研员、高级教师、高学历教师的参与可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指导。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学生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2.子课题研究报告

  3.高中生物各课型典型教案

  4.课堂教学案例

  5.课题中期和结题研究报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