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初探》课题申报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初探》课题申报书
附件1
年度 |
|
编号 |
|
(以上由教科室填写)
茶陵一中“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
申 报 表
课 题 名 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初探
课 题 负 责 人谭水生
所 在 教 研 组生物教研组
填 报 日 期2014年3月27日
茶陵一中教科室
2014年制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初探 | ||||||||||||||||||
主持人姓名 |
谭水生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62.5 | |||||||||||||
行政职务 |
|
专业职务 |
中高 |
学 历 |
本科 | ||||||||||||||
研究专长 |
中学生物教学 | ||||||||||||||||||
所在教研组及年级 |
生物教研组 高三年级 | ||||||||||||||||||
工作单位 |
茶陵一中 |
电子信箱 |
TSS19620515@163.com | ||||||||||||||||
办公电话: |
手机:13807419596 |
家庭电话: | |||||||||||||||||
主 要 研 究 人 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作 单 位 | |||||||||||
谭文 |
男 |
1967.12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尹福平 |
男 |
1972.07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谭海平 |
女 |
1983.12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廖军艳 |
女 |
1985.11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彭俭萍 |
女 |
1960.07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凌丽平 |
女 |
1984.08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胡臻胜 |
男 |
1970.07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陈小白 |
男 |
1969.02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谭水生 |
男 |
1962.05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周军华 |
男 |
1978.03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曾晓华 |
男 |
1965.06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王文明 |
男 |
1975.02 |
生物教育 |
生物 |
本科 |
学士 |
茶陵一中 | ||||||||||||
预期成果 |
A、专著 B、论文 C、研究报告 | ||||||||||||||||||
经费来源 |
向有关教研部门提出申请 | ||||||||||||||||||
完成时间 |
2016.12 | ||||||||||||||||||
二、课题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要求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都是以“听课和评议”为评价方式,以对教师的“鉴定分等”、“考核评优”为目的,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外部机械地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这种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奖惩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可以为管理者对教师做出聘任、提升、增薪等决策提供证据,但是,由于它忽视教师心理与生理的反应,忽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孤立地研究教师的行为,评价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支持。 现行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比较: 1、现行评价与考试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功能;发展性评价则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 2、现行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发展性评价则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 3、现行评价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而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几乎没有评价的手段;发展性评价则认为纸笔测验仅仅是评价的一种形式,更要重视学生在多方面的表现。 4、现行评价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用各种考试甄别学生,并且用公布分数、排名次等作法,是相当多的学生不断地尝到“失败的痛苦”,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发展性评价则要求通过评价去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发现并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5、现行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一切都要求量化,这种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成若干量化指标,不仅无法从本质上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展,而且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东西,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简化成僵化的数字;发展性评价则要求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和表现。 6、现行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发展性评价则要求学生和学习小组也要参与到评价评价过程中去,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 由此可见,新的评价理念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生物教师应认真思考,通过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落实这一理念,以保证生物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为了解本课题在同一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在网页上搜索了部分资料,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及专著。从目前我们检索的资料看,西方教育评价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教育测验运动以及评价理论产生和发展两大时期。文献研究表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形成与蓬勃发展始于20世纪初,迄今形成了众多评价模式,如:“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和“应答模式”,等等。 以上国内外评价理论及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初探》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三)研究意义 本项目具有以下研究意义:重构平等、民主的新型教研关系,唤醒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建立宽松、开放、师生互动的评价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课程管理设计与实施活动提供学科层面的操作模式与经验;构建具有学科个性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新课程背景下,补充了学校制度与文化重建的内容。 (四)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多元智能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评价理念 (五)生物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2、建立有助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计划的逐步开展有利于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评价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制新的、符合素质教育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具体为: (1)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实验课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 (2)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评价。 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授课课堂教学评价。 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 实验课课堂教学评价。 2、研究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初步拟定的本评价体系为:教研室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过程评价、 学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价体系、 结果评价。 3、研究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 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看,教学评价不纳入学校的管理是起不到导向和推动作用的。因此,本研究还将研究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伴之以文献法和调查法。 1、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2、个案分析法:在研究中,我们针对具体情况,将对个别教师和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以他们的教与学的实际为基础对他们在教与学的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找对策,总结具有共性的规律。2、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可涉及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学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情况、学校生物教学设备状况、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以及教师对有效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以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看法。 3、实验研究:选定实验教学内容,选定实验班(高中三个年级),在教学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14年3月----2016年6月,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3——2014.1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2015.1——2015.12) 初步形成“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和“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和“课堂评价量表”拿到实验班级反复试验,有条件可以本校和他校的生物教学实践中去作反复试验。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1)课题组认定研究成果,准备验收材料;(2)课题组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预审;(3)召开课题总结会,提交最终研究成果,申请课题成果最终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中期研究报告。 2.最终研究成果:论文、终期研究报告。 八、课题管理和保障措施 1、学校具备了良好的教育科研基础,有比较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使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形成成为可能。本校每一年级有18个教学班,共三个年级,便于进行“实验研究”。学校科研教学部下设11个学科教研室,又以年级部为单位成立学科备课组。学校现有生物教研室1个,生物备课组3个,生物教师12人。这些机构和人员,为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提供较强的技术力量。 2、学校生物教研室负责课题管理,教研室主任是第一责任人。由教研室、高一、二、三共三个生物备课组负责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参与研究的每一个成员明确研究目标和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