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研究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孔祥法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5D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自2004年以来,积极进行着办学的探索和实践,自2004年开始,学校开展了素质教育为主的各种教育活动,2005年进行新课程改革。在几年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仅仅抓少数尖子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我校提炼出了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理念,怎样把这一理念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实际行动?我们反复研究,提出了《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课题研究。
      2、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素质是继承民族文化、弘扬扬民族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发挥出教育教学作用,让学生能站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石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有民族气节的新一代接班人和建设者。
      3、中学教育的需要。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行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这些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不少学校在这些教育方面有许多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也做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探索。但由于对这些教育目标定位的不确定,仅仅停留在发展学生的素质和为了素质教育而这一层面上,而对个性、特长与挖掘上少之又少。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为传统教育的现状感到困惑,尤其对传统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定位感到迷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定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国内外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的或者只是对个性、特长、素质教育的本身的研究,而把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题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是一个应用性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充分发挥个性中的内在价值,培养特长生,以一些特长生发挥特长生的辐射作用,通过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培养特长与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张扬个性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个性人格;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科学素养
      1、“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是指过分重视双基教学,过分重视结果,而不要考虑过程的教学,其教学方式脱离实际“一言堂”,是造成高分低能,缺乏表达思想和情感真实性。反映学生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文化传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2、“个性、特长生培养与提高素质教育”:可以理解为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提高学生的素养则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优秀的文化科学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民族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同步“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个性、特色素质教育的理念,寻找个性、特长、素质教育培养的原则、空间、场所、明灯、舞台、特长显露的方式、成长的契机。
      2、依托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管理结构,以课程的意识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使学校教育成为一种常态的、自然的、有保障的学校教育。
      3、探索特色学校、学生学习的方法。
      4、提高教师的素养,启动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
      5、课题研究的原则
      A、课程化原则。
      个性化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特色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与发展,通过新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才能科学构建中学教育的体系,合理安排各年级段的教学内容,有效进行教育评价。
      B、发展性原则。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培养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以骨干教师支撑课题研究,引领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兼顾学生在校发展与终身发展。
      C、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积极参与活动。
      D、因材施教原则。
     以面向全体的课程设置和面向个体的小组学习、个别辅导有机结合,保证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佳发展区域取得进步。
      E、和谐发展原则。
      教育的研究要立足学生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创新努力诸方面和谐发展。
      F、开放性原则。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开放式的目标取向,个性教育是实现目标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开放的心态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宝库中各种精神食粮来培养学生,发展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对象。
      1、课程:以新课程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构建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师资:根据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师资培训要求。聘请、招聘专业顾问,引进人才;对校内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养特色人才,加强业务素养。
 
      3、活动:通过教育,为学生打开个性特长培养的宝库,重视技能与思想相结合的教育,将此作为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历经过程,获得资料,感受科学,领悟璀璨的传统文化底蕴,配合常规活动,开展形成多样,富有趣味的各项活动,形成个性技能训练、特色熏陶、提高素质三线并进的教育内容体系。
      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该节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办学品位,凝聚师生感情,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为根本,旨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我校师生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发掘师生潜力,彰显个性特长,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展示我校特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活动主题是繁荣校园文化展艺术风采,深化内涵发展创和谐校园。具体内容为体育活动、美术活动、文明礼仪展示和音乐活动四项内容。
      五、评价形式
      建立学期考评机制和考核细则,促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了解文化科学的根源,理解科学文化的精神,掌握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文化信念。根据各小组具体的学习内容,制订等级考核目标,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技能,通过考核授予不同级别的光荣称号。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1、文献研究法。借鉴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经验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通过大量读取典籍,提炼教育的体系。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集体和个体的不断实践,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得到深入,取得实效。
      3、实验法。通过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经充分论证,大胆假设,谨慎实验。
      4、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教育对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规律性活动。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学习准备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课题组成员进行选题与调研;
      2.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组织申报;
      3.邀请专家与上级主管领导进行开题论证;
      4.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与开题要求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5.课题研究人员总结以往培养经验,学习相关理论,重点学习与艺术认知有关的心理学知识,更新观念,打好基础;
      6.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艺术特长生智力发展的规律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对策框架,包括制定艺术特长生选拔、培养方案、编制校本教材、制定具体操作方案等;
      7.召开课题开题会,分解、部署课题研究工作。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3年10月——2015年8月
      1.完成选拔工作;
      2.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
      3.调查、问卷、访谈,搜集研究数据,积累研究资料,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4.对相关操作策略进行修正。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1月
      1.总结提炼培养对策框架;
      2.相关材料的整理、归纳;
      3.撰写论文,课题组完成研究报告;
      4.召开课题结题会,请上级教科领导与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管理 
      本课题是我校特色建设的主课题,是学校从特色教学项目向积淀学校文化,打造教育品牌迈进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课题专家指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孔祥法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5D
       一、 课题的提出背景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现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中艺术特 长生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校的广泛关注。每所重视艺术特长生教育的普通高中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正逐步并积极地探索着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艺术特长生培养的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政策的出台,我国近50所著名院校针对体育特长生政策、针对高校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变革,打破了多年来高考分数唯一的模式。体育特长生录取优惠机制,是多渠道选拔人才的积极措施,对那些文化课功底一般但在体育技能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
      然而,现阶段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体育特长生在升学和求学机会中被认可,所以使得不少家庭和学校在社会“利益杠杆”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当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促进了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这本身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积极的;但同时,在利益的推动下,为考级应试而学习体育,为可能的升学而考级,学习艺术本身的意义完全被可能的利益代替了,这就使事物走向了另一面。
近十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经过10余年的积累,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育特长生校本培养模式,为了能够使这种校本培养模式从实践经验层面逐步上升到理论规律层面,从而希望达到使我校体育类特长生获得真正艺术素养上提高的同时,也能够为其它同类学校提炼更好的培养策略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与示范的作用这样一个多赢的目标,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个人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这七种智力。通常人们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他强调人的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探索自我、把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
本课题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研究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教学策略,开发与训练对艺术具有稳定兴趣的普通高中学生的潜质和能力,使他们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差异教育理论
      差异教育理论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依据学生的差异创设相应环境,采用差异教育政策,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是差异教育的重要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分层教育等模式不断涌现,提高了因材施教的可操作性。艺术特长生教育是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需要的分层教学,差异教育理论为特长生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差异教育的模式与策略为艺术特长生培养奠定了实践操作基础。
      (三)科学发展观理论
      中共中央近几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涵之一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落到教育层面上就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机制。
       三、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与职业技术高中并列的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学段。
      2.体育特长生。是指比一般的同龄学生具有某项艺术(如美术、音乐等)项目的突出表现能力的学生(或群体)。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除了极个别的是天赋的因素,更多的是与同龄人相比,较早接触了相关的训练,使得某些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开发和培养。按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心理发展特点,高中低年级与幼儿园的学生对体育类的学习大多停留在“喜欢”层面,这种行为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思维表现,到了高中高年级分化期,才能初步确立兴趣所在。因此,我们所研究的“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指对体育具备了稳定的兴趣的特长生。
      3.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训练。本课题所研究的“培养”就是以挖掘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潜力为目的而进行一定量的教育和训练,使他们的艺术能力得到个性化、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制定出符合本校体育特长生发展特点的培养目标;
      2.通过研究探索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优化选拔机制;
      3.通过研究探索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4.通过研究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评价机制。
      (二)研究内容
      1.学校宏观层面
      (1)符合本校体育特长生发展特点的培养目标的研究;
      (2)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优化选拔机制的研究;
      (3)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优化管理机制的研究,包括学习的组织形式、学习时间的编排、教学内容以及师资的管理等;
      (4)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评价标准的研究。
      2.教育微观层面
      (1)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与艺术专业课在课程设置比例与时间安排问题的研究;
      (2)实践前后体育特长生艺术技能的变化情况的研究;
      (3)实践前后体育特长生创造能力的变化情况的研究;
      (4)实践前后体育特长生在艺术专业课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变化情况的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跟踪分析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方法的有效性与质优性检验,具体采用的方法如下:
     1.经验总结法:总结以往在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并通过初级筛选,得出部分具有有效性的经验;
     2.调查研究法:调查现行艺术特长生培养的现状,分析得失成因,分析影响艺术特长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对策实践框架的构建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检验,通过实践得到培养模式及操作的策略,通过实践检验培养模式及策略的有效性,从而使研究的结论不断得到优化,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
      4.个案研究:对典型的个案进行系统观察与剖析,揭示某些规律与本质,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六、课题研究成果
      2013年至今,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课题组围绕上述研究思路,精心设计,从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了体育特长生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工作,从而提高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有效性。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管理。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课题确定之初,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就都积极地投入到课题的学习准备阶段。我们一起学习,制定计划。课题组组长孔超老师组织课题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探讨,认真钻研体育、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根据学期的活动安排,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实践探究,提高教学效率,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共同参与,探讨强化体育教育,张扬体育特长生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散发浓郁艺术芬芳的校园氛围。学校领导十分支持,重视“隐性因素”对学生身心的影响,主张“以美育人”。学校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唤醒学生欣赏美的激情,引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总之,通过以上努力明显地给校园带来五大变化:
      第一,通过体育特长生教育的穿透性,有力促进了学生行为道德素质形成的速度与质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不仅是生动活泼的,而且能从意识层面进入无意识层面,并且烙印深刻,终身不忘,效果极佳;
      第二,以体育特长生教育为核心的感性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智力)素质。频繁进行的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加强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情绪记忆力与动作记忆力,而且也有力推动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我校这些年在体育高考方面取得的成绩,特长生教育功不可没;
     第三,通过特长生教育的自然性与整体性,促进了体育训练的加强与深入。我校连续多年蝉联体育冠军,不能不说特长生教育助了一臂之力;
     第四,特长生文化素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有几名学生接连在定陶县和菏泽市体育比赛中获奖,受特长生教育的影响无疑是明显存在的。
第五,以特长生教育为渗透的理科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全体师生通过艺术熏陶,在更纯净的情感中,在更开阔的气度下教学好理科知识。
      七、下阶段的研究思路
      1.体育特长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措施:(1)根据青少年情绪发展 特点,加强体育特跃生的情绪教育,建立合适的感情表达渠道。根据个性、自我感知和性别的差异探索、深入挖掘化解体育特长生的负面情绪的方法。(2)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集体归属感、认同感、责任 感、荣誉感。通过榜样激励、形成互助小组、开展主题班会及组织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和方法,使体育特长生感受到师生问的 关爱,真正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产生集体归属感。(3)开展挫折教育,增进体育特长生的意志品质,以开家长会、家访、教师和家长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 教育的同步互动,为体育特长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2.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现状改进措施:(1)挖掘培养非智力因素,激励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当体育特长生因失败和挫折产生急躁心理,学习情绪和积极性下降的时候,要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注重良好的心理效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特长生一般都希望通过新的学习,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由于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在这种情 况下体育特长生都迫切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或条件给予补偿,教师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己,使他们先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进而促使其全面发展。
      3.体育特长生专业成绩提高对策:(1)以体育院校选拔新生的条 件为依据确立选材标准,严把选材质量关。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范围要确定在文化成绩中等或更好的学生。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 的思想意志品质和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以确保 选中的学生能全身心的投人训练和学习,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2)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促进训练,提高成绩。通过 思想教育提高体育特长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升他们对学习训练的认识高度,激发他们积极上进、奋发学习、刻苦训练的积极性,进而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训练中,提高成绩。(3)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质量。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 原则,制定科学实用的训练计划,做到训练目的明确,训练方法实 用,力求训练效果明显。
      4.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举措:(1)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化解学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和违背客观规律的反常 心理,可以通过向体育特长生讲述反叛原理存在客观性和他们认识 的违背客观性,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时时自我反省,自我警钟;次外针对体育特长生好胜斗勇的心理,一方面要肯定他们的创造性,同时,也要时时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幼稚与不足,帮助他们建立正 确的世界观。(2)开辟多种心理宣泄途径,解除学生心理困扰。适当表现或宣泄是对待情绪困扰的正确方法之一。鉴于体育特长生特 殊的心理、生理特征,在鼓励他们适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的同时 要让他们明白宣泄不等于可以任意发泄,宣泄是心理调节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任意发泄则会带来许多危害,甚至会导致犯罪,要引导 他们通过正当的途径排解不良情绪。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学习、专业成 绩、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体育特长生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采取积极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来改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孔祥法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5D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着教育要“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原则,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的特殊群体,既要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同时也要向高等学校或上一级训练单位培养和输送有发展前途的体育尖子。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都建立有这样的业余体育特长生运动队,有的学校还由此发展成为重点项目或传统项目学校。做好体育特长生运动队的教育、学习和训练的管理工作,使他们能得到多元化发展,为高等院校和上一级训练单位培养和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是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应从全面管理工作抓起,在品行、学习、训练、生活等方面实施系统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
      目前,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他们品行、文化课学习和业余训练如何协调并多元化发展的问题。如何规范体育特长生的品行、帮助他们合理分配文化课学习和业余训练的时间、确定他们文化课学习的目标以及此目标达成的途径和方法、合理控制他们业余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使这三方面得到有机整合,是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目标达成的关键。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以适应素质教育和特长发展的双重需要,使他们的成材几率最大化、成材质量最优化。是我们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素质全面且学有专长的新型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二条写到: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三条指出: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3、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符合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们至少具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是彼此互补、统整运作的,仅具有语言与逻辑—数学(传统智力)智能并不足以应付未来生活与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根据这一理论,作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学校既要帮助特长生发现并培养自己体育方面的优势智能,同时又要培养特长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三、研究的对象、内容、目标和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是高中体育特长生。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确定如下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
      1、在品行教育中,根据体育特长生普遍好动、易冲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纪律观念相对淡薄等特点,专门制定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条例与处罚规定,辅以相应的激励机制。并定期举办法纪法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讲座,同时实行定期谈话制度,经常以谈心的方式及时纠正刚发现的品行上的不良苗头,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阶段,以此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行。
      2、在文化课教学中,根据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和他们内部文化学习成绩参差不一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跳一跳能摘到葡萄”,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最终使他们学有所获。
      3、在业余训练教学中,根据体育特长生体育素质的层次和项目特长等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素质或专项水平确定其训练目标、训练时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帮助他们制定和实施切合自身实际的训练计划,使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训练兴趣,最终使他们训练有成。
      研究方法如下:
      1、目标管理法:建立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学习、训练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是促进特长生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目标管理引进特长生的教育、学习、训练管理,是因为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适合教育、学习、训练工作实际。它的内容如下:
      鼓励进取的原则。在拟定目标体系时,要使目标能够激发体育特长生的品行修炼、学习、训练的欲望,目标值应高于个人能力,以便发挥他们的潜力。
      协商和制定各种目标。实施目标管理,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和特长生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学习、训练目标,并将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方法同特长生交流、沟通。根据目标、计划和方法,制定各阶段的目标,特长生在了解自己需要达到各阶段预设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努力逐个完成预期目标,提高品行修为、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在调查的过程中,利用观察作为调查和核对材料的主要手段。
      3、观察研究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体育特长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各种情况。
      4、统计研究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体育特长生可量化方面的发展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
      5、比较研究法:对照现在与以往几届体育特长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
      6、分析研究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包括综合、分析、概括、归纳等具体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1、把握体育特长生的思想脉搏,切实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调查表明,体育特长生进入体育业余训练班的动机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源自于自身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对某些体育运动感兴趣,这类学生往往满足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具体表现是只注意自己的兴趣但纪律观念相对较差;第二类是以此作为升入高校的阶梯,这类学生往往文化成绩较差,考普文普理上线的几率很小,迫不得已只有考体育类高校,希望能圆自己的大学梦,但大多数又往往存在过分自信或信心不足的不良心态,具体表现是拼命训练而不太注重或放松学习。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内容,针对以上动机及其特点,并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思想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思想品德与理想教育工作,以身作则,严以律已,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道理去疏通疑惑,用制度去规范行为。      
      当前体育特长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生活中纪律松懈、作风拖沓,少数体育特长生还拉帮结伙,甚至打架斗殴,使运动队在社会和学校中影响不佳。对于有发展前途的体育特长生,应以教育为主,逐步引导他们走入正轨,对于个别表现极差且屡教不改、没有发展前途的体育特长生,应坚决果断地清除出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思想教育管理不严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中,要始终加强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增进信心,以培养他们先进的思想和优良品行。
      2、注重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管理工作。
      在体育特长生中,文化课成绩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特长生中没有一个是低智能的,都有和其他学生一样聪明的头脑,为什么文化课成绩较差呢?究其原因,其一,是社会偏见所误导;其二,是体育特长生自身产生的对学习重视不够、松懈、懒惰的思想所致;其三,对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当。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对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的管理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2.1、加强管理,激发体育特长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学习。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特长生齐抓共管,综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班主任为主,与任课教师、体育教师紧密配合,摸清每个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帮助他们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习计划,特别要注意文化课学习的奋斗目标,建立学习档案。每学期开始、期中、期末召开联席会,班主任、任课教师介绍学习情况,做到每个相关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便于齐抓共管。分管校领导也参加联席会,便于掌握情况,协调工作,以进行综合管理。使体育特长生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体会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才能搞好文化学习。体育特长生有了搞好学习的信心,再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也就不难了。
      2.2、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高中阶段训练的特点是“业余训练”,在制订计划时,既要注意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人才,又要注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不要把体育专业队的一套训练方法硬搬到高中学生中来,重点应放在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常年坚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体育特长生的作息时间应与学校整体作息时间表相结合,早上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上午的学习;傍晚训练结束时间应控制在晚饭前半小时,以免错过晚饭时间,影响正常上晚自修;星期天适当补习文化课。使他们的学习和训练规律化、制度化、科学化,使他们的学习不因为训练而耽误。
      2.3、组织安排体育特长生的辅导补课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抓好他们的课外辅导和赛后补课是重要的一环。采取灵活的方式,科学地安排和落实辅导与补习的时间,训练休整期增加补课时数,比赛结束后为参赛队员开设晚间补课班,做到机动灵活,见缝插针。补习内容以“双基”为主,并逐步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我校已配备业余运动队专职文化课辅导教师,为他们提高文化课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3、抓实抓好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工作
      要抓好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做好:科学选拔人才;周密制订训练计划,严格控制训练过程;严格执行计划,科学有效训练。
      3.1、科学选拔人才。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是我校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的重要一环。选拔体育特长生除必须坚持科学选才的方法外,还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初选按报考或推荐、体检(含形态测试)、术科测试、文化考试、走访、分析、审批的步骤进行。其中关键环节是测试与分析,必须先全面测定体育特长生的竞技能力状态和运动知觉能力,结合继续训练的条件,再根椐《人体测量与评价》中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身体素质和发育的各项指标及遗传因素科学评价预测体育特长生的潜能和发展前途。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必须杜绝那种单凭运动成绩和体育教师的经验与直觉进行选才的现象。
      3.2、周密制订训练计划,严格控制训练过程。有效的管理与科学完善的计划是分不开的。为使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取得好的效果,体育教师必须周密地科学地制定各类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现实性、预见性和应变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和各种环境因素。
      3.3、严格执行计划,科学有效训练。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提出明确的各阶段训练目标和任务,又要有完成实际训练目标和任务的措施,规划出符合动态变化趋势及选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既要有基础训练的内容,又要有发展个人技术特点的手段;既要有整体训练的要求;又要有因材施教的措施;既要按训练计划达到预定负荷,又要制定负荷后的相应恢复措施。体育教师要通过训练观察、训练笔记和专门的测试,对运动训练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定,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并对运动训练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即特长生现状的诊断、目标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及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其中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部分,对妨碍体育特长生顺利地实现状态优化转移、达到状态目标的因素及时地加以修改和调整,以求准确有效地实施训练计划,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4、建立体育特长生档案,健全生活管理制度。
      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掌握每个体育特长生的情况,必须建立体育特长生档案,记录每个体育特长生品行、学习、训练的详细情况。定期测定体育特长生的素质、机能和运动成绩,观察他们的身体形态变化情况,及时记录,同时还要记录他们的品行、文化考试成绩及主要科目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总结,以便学校、文化教师、体育教师了解体育特长生,掌握和调整教育、文化学习、训练计划与方法。
      体育特长生的生活管理包括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活管理制度、训练后的恢复措施和营养安排。体育特长生的生活必须与学校其他学生一样,不能搞特殊作息时间,班务活动、寝务值勤、业余生活等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体育教师不但要加强运动训练的管理,而且要和班主任一起监督检查他们的生活,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的生活方式。运动恢复是运动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多半是在训练课以外的时间进行的,所以就成为生活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严格遵守生活制度是恢复能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采取一些专门措施与手段来促进体育特长生的恢复。如教会高中体育特长生各种放松和恢复的方法,如按摩推拿、心理暗示放松、听音乐、热水浴等,使他们能尽快得到放松和恢复。营养是决定体育特长生运动能力的一个基本因素,体育教师必须科学指导体育特长生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根据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大小适当调整营养结构,促进恢复,保持旺盛的精力与体力,提高运动能力。
      总之,体育特长生的管理,范围很广,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协同,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才能做好, 才能为高校和上级训练单位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体育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
      经过三年来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体育教师、家长四方的通力合作,既密切了四方关系,培养了较为深厚的感情,又加快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进程,为体育特长生的多方面发展、特长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他们在这一年中的思想品行、学习成绩、运动水平都有了可喜的进步。2012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中,自己执教的《田径》获一等奖。我辅导的体育特长生,如朱磊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秦传斌考入山东体育学院,其他20多人也都以体育特长被国家211大学或985大学破格录取。
       六、结论、认识、分析与思考
      通过多年来我们在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实践和三年来的课题实践和研究,使我们认识到:
      1、高中体育特长生多元化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对促进高中体育特长生成才所取到的作用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在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这个广阔的领域内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2、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和运用全面教育管理机制,进行科学管理。学校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切实做好特长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抓好他们的文化学习,坚持科学训练,正确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训练、竞赛的关系,这样,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才能多出成绩,多出人才,多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才能沿着稳健、发展的良性轨道发展。
      3、推行体育特长生的全面教育管理机制,进行科学管理,对学校、班主任、教师来讲,确实是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但却也因此大大的激发了他们进取向上、不甘后人的雄心、信心和恒心,使他们能更自觉主动的朝着在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自己特长的正确方向上发展。
      4、我们可喜的看到极大多数教师对体育特长生的看法因为他们的转变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有极少数教师对他们仍然存在着某些偏见,认为他们变好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很难稳定的,时间长了还会依然如故……我们暂且不说这种看法是否缺乏积极、辨证、发展的眼光,最起码这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不利,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良性发展不利,对他们正在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积极性不利。这有待今后学校、教师探讨、学习和改进。
      总之,如何建立和运用好体育特长生的全面教育管理机制,使高中体育特长生能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研究——对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对多出体育人才、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去看问题,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和推广,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特长生资源,必能结出丰硕的特色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国务院 1994年7月3日发布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国家教委第8号、国家体委第11号令    1990年3月12日发布
      3、《教育理论》  肖长林编著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5版
      4、《教练员训练指南》   李诚志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11月第一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