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有效行为研究》

 《中学音乐教学有效行为研究》
  
  歌唱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一、问题提出
  
  唱歌教学,它包括音乐知识、唱歌技巧、识谱能力的学习和运用,包含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能较好地再现歌曲情绪意境所需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
  
  歌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板块中一直占据着主要的份额,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也喜欢上歌唱教学课,但一般形式简单,程序单一,内容肤浅,尤其缺乏歌唱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和训练,但凡需要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时,大多采取回避或一带而过,使学生的歌唱意识习惯和技巧技能没能得以养成和提高。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和调查研究,初中音乐歌唱教学课上几乎不再对学生进行歌唱发声训练和歌唱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很多音乐老师在歌唱教学方面缺乏最起码的歌唱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养,尤其体现在缺乏采取有效的声乐教学手段与方式去调整和改善学生们的歌唱声音状态,使学生达到声情并茂、富有表情、充满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的较高的目标追求。初中歌唱教学还仅仅停留在一种随琴或跟随录音鹦鹉学舌般的跟唱形式,对于喊唱、漏气、音高音调不准、面无表情、了无生气等等歌曲演唱中的不良现象,很少有老师会停下来并运用合理的声乐教学法加以引导、启发和纠正。
  
  根据训练的一般原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他们的训练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提高,逐渐打好基础”。初高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这一时期, 他们甜美、清脆、嘹亮的童声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声音沙哑、音色多变、高音上不去等状况, 甚至连音准也掌握不好。这使他们产生了困惑心理、畏难情绪。一些学生就不再愿开口唱了。还有一些同学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 “喊” , 尤其到高音时, 喊得面红脖子粗。虽然声音大, 但声音粗糙, 缺乏美感。
  
  “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因此,歌唱在音乐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综合以上因素,为此我们把该领域作为研究的子课题之一,进行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
  
  二、 核心概念界定:
  
  1.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获得进步和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转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符合本年级段学生已有的歌唱水平和认知规律,要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可操作性:制定的策略便于操作,利于评价,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初中生音乐教育根本是歌唱,现代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那么初中生音乐教育的重点就是以歌唱教学为基础核心,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以上便是我们选择“歌唱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为题的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自2014年底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本课题组马彩霞和周利娟老师积极围绕课题的研究方案,认真组织每一次的歌唱教学活动,积极阅读有关中学生歌唱活动方面的理论知识、相互探究、交流、研讨等形式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1. 摆正中学歌唱教学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改变以往教学中低效的歌唱现状,通过各年级段学生的歌唱现状、知识结构的研究分析,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歌唱教学策略。
  
  2. 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能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其它音乐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提高学生歌唱的自信,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3.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中学歌唱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2.中学音乐歌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针对所研究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有效的策略,能借助熟悉的歌曲、多变的歌唱教学手段的策略研究。
  
  3.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有效策略的研究:如研究在合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如何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歌唱教学。
  
  4.中学音乐歌唱教学案例的研究
  
  5. 对中学生歌唱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建立歌唱教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同时又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歌唱教学的能力。
  
  通过近两个学期在七年级,八年级,高二年级的歌唱教学中,对《同一首歌》、《长城谣》、《雪绒花》、《军民大生产》、《阳关三叠》等歌曲进行歌唱教学活动中的尝试,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一些常见做法进行反思、调整,以此来探寻中学生歌唱教学中的有效途径。本课题主要采现场教学和反思研讨、对教学策略等研究的方法,重点对歌唱活动中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形成有效的经验和策略。
  
  一、中学阶段歌唱教学中教师如何反思
  
  1、有效教学策略的反思
  
  2、在活动过程中的教法学法是否适合所授课年级。
  
  3、如何将生活中的乐趣与音乐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二、研究的策略
  
  以各年级为整体,研究每个年级所适合的歌唱方法为切入口,在问题中研究。
  
  1、七年级的研究策略是:
  
  A、对七年级学生唱歌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变声期”是发声器官发育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发声器官的生理变化特别大,应注意保护。“变声期”的孩子会发觉难以控制自己的发音,音域不稳定,发音不持久,音质粗糙,歌唱起来比较费劲,容易“跑调。”变声期间,男孩子的声带显著增厚加长,喉头突起,胸声增强,失去清脆,纯净的声音,嗓音变得低沉﹑浑浊﹑沙哑,严重时甚至会失音,歌唱中易出怪声。教师此时应正确引导,并、经常测试学生的音域变化情况。“变声期”练唱时应控制在学生的现有音域内,不可让学生勉强唱太高或太低的音。教会学生用轻声进行歌唱,告诉他们每次的歌唱时间不宜太长,达到积极保护嗓子的作用。以免学生对歌唱失去信心与兴趣。只有做到“练习保护相结合,练习中有保护,保护中有练习”,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变出一条理想的好嗓子。学生才会对歌唱有兴趣,才会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B、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和教育总目标为主旨,以教学过程及教学环节为研究的线索,在歌唱教学的“结构”“内容”“反思”、探索歌唱教学的有效预设策略。
  
  C、一课多研,不断进行反思。教学活动预设后我们一起反复讨论方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在进行第一次实践教学活动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反思和改进修订出第二次教学预设,再进行第二次实践教学,在互相总结课的得失。
  
  D、歌曲背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从而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在整体设计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在注意学生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人的各种无意识的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使人脑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汲取了暗示教学法的精华,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背景音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创设出不同的音乐背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彻底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心情愉快、心气平和、充满自信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来,用积极的情绪去强化智力活动。
  
  E、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也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为了能够使学生懂得旋律在歌曲中的表现力,我们可以把歌曲各段落间的旋律做一对比。比如在教唱《七子之歌——澳门》时,先请学生欣赏歌曲录音,听后让学生说说音乐旋律的特点。有的学生会说音乐比较柔美,那么此时老师应该提出质疑,旋律有没有层次感呢?有些学生又会说前部分柔和些,后部分更富有激情。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前后部分做一对比:前半部分的旋律相对比较平稳、节奏舒缓,主要以中音区为主,而且是单声部的旋律,音色比较纯美;后半部分的旋律就比较起伏、激情,以中高音区为主,并出现三个声部的合唱,使声音更加浑厚、饱满。以这样的方式做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够尽快地感受到音乐的层次感。当然旋律的对比不仅仅局限于乐段与乐段之间,还体现在乐句与乐句之间。
  
  F、歌唱中的节奏对比。节奏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歌曲处理时把原来的音乐节奏适当的加以变化,会使音乐更加富有美感。比如歌曲《青春舞曲》,此曲原来的节奏型比较紧凑,旋律活泼明快。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节奏变化处理:第一遍按照原唱,第二遍反复时前半部分可以变换节奏,把节奏拓宽,改为三拍子的节拍,以此与原来的音乐节奏形成对比,到后半部分又回到原速,这样的处理使歌曲更加富有层次感与表现力。
  
  2 、八年级的研究策略是:
  
  A、八年级的歌唱课已有了一定的养成教育,所以,对八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除了坐姿,正确的呼吸外,要求学生每天做五十次的张嘴练习,对识谱有一定的要求,并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对所唱的歌曲能完整的较准确的演唱下来。
  
  B、根据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阶段所接受的教学整体能力水平和,以教学过程及教学环节为研究的线索,在歌唱教学中以“引导”“提升” “反思”歌唱教学的有效预设策略。
  
  C、两位课题老师采取同课异构,备同一曲目的学唱歌曲,多角度进行反思。教学活动预设后我和周老师各备同一曲目的学唱歌曲,然后相互交流,一起反复讨论方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有效性,然后相互听课,课后反思不足,又听取对方建议和意见,再探讨对方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重新调整方案,再次对所研究的课题做一次课堂实例,来进一步完善本节内容。
  
  D、解决音准问题“音准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的听觉,所以培养良好的听觉是关键。有些学生自己知道唱的不准,但由于变声期自己的声音无法控制而唱不准。针对此类学生可以引导他深呼吸用轻微的假声来唱准音高。有些学生是自己不知到唱不准,所谓的天生五音不全,这类学生让他唱准比较困难。教师需要反复的范唱,用真假声对比,形象的手势音高,最关键是要有耐心。”
  
  E 速度的对比。每首歌曲都会有一个速度上的基本要求。演唱时速度的“快”和“慢”也都是相对的,这里主要指在演唱时可把某一段或几个小节处理的稍快、突慢、渐快、稍慢或回原速等等,以强调歌曲的特殊艺术效果。比如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一首深情舒缓的歌曲,速度为中速稍慢。它有两段歌词,在演唱第二段时,可以把开始的四小节速度再放慢,从第五小节开始又逐渐回原速,这样在情绪上可显得更为伤感。当然,决定演唱时的“快”和“慢”一定要和表达歌曲的内容结合起来,尽量做到合情合理。
  
  F、音高的对比。《游击队歌》中,这个音不太容易唱准确,很多学生会偏低,那么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个音,此时也可以借助课堂乐器口风琴来对比和音,感受半音与全音的变化,我们先找一找音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把两句都吹一吹,并仔细对比聆听,以此来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以及声音上所产生不同的音高感。”
  
  3、高一、高二年级的研究策略是:
  
  A、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歌唱教学模块是教育部的规定,目的是既可以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又可以为高中学生走向艺术生铺路的过程,所以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他们在具备了唱歌的正确姿势和状态后,对唱歌的要求基本达到“艺术”的临界,要有正确的呼吸,还要学习咬字,吐字,包括表达歌曲的情感。
  
  B、根据高二年级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整体表现,以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为研究的线索,要综合学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重视歌唱学习的过程等。将技能技巧的学习融入歌曲的表现之中,教师要用优美的范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合唱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歌唱教学中以“范唱” “表现” “反思”歌唱教学的有效预设策略。
  
  C、两位课题组老师对所学唱的歌曲,在观摩分析优秀教学活动的案例实践中,共同探讨研究学习歌唱活动的有效策略,多角度进行反思。在进行第一次实践教学活动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经过反思和改进修订出第二次教学预设,再进行第二次实践教学,解决了第一次教学实践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萌发出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措施,让歌唱活动完成得更好。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记录,这样在第一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在教学结构安排和教学方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D、情感问题“学生唱歌一般不具有丰富的情感。原因是他们对某些歌曲情感体验不深,所以有些歌曲学生容易唱好有些就很缺乏情感。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必须反复动情范唱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这样做一般能有所奏效。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来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反复熟悉音乐也是能动情歌唱的前提。”
  
  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是符合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歌唱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代音乐审美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提高初中生审美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性格和道德品质的有利条件是培养人的心灵情感的重要泉源。歌唱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体现社会文明的一种方式,是实现音乐价值的基础。
  
  E、歌唱状态的对比。那么我们就应该经常提醒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有时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体会,是比较见效的。比如当学生出现歌唱坐姿不良的情况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坐姿和不良的坐姿,让学生辨别是非,从而纠正自身的不足。对于呼吸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相互对比体会,比如有些学生在运用呼吸时会耸肩或是呼吸幅度过大等等,也可以由教师示范或者选择两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相互做一对比,并且让学生加以评价,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
  
  F、音高的对比。“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的组织起来,并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那么在课堂中学生时常会把握不住音准,比如在歌曲歌曲《游击队歌》中,这个音不太容易唱准确,很多学生会偏低,唱成音,那么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这个音,此时也可以借助课堂乐器口风琴来对比和音,感受半音与全音的变化,我们先找一找音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把两句都吹一吹,并仔细对比聆听,以此来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以及声音上所产生不同的音高感。
  
  五、研究成效: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小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反思策略,我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结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1)教学内容:符合中学生现有水平与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中学生获得本领域或本主题的知识,并能引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尽可能涵盖符合中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3)教学准备:对各年级已有经验,丰富学生与本活动的相关经验
  
  (4)教学结构安排:根据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意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和推进需要,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5)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宜、是否综合灵活应用、是否有创意是否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具体研修成效:
  
  七年级学生,热爱歌唱课,不在像以往的学生在齐唱歌曲时出现喊唱的现象,声音柔和且有一定气息支持。
  
  八年级学生:热爱歌唱,多数学生会识谱,唱歌有气势,声音饱满,节奏准确。
  
  高二年级学生:热爱歌唱,唱歌有激情,会用气息,咬字清楚,能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个别班级学生还善于在学唱歌曲后单独表现歌曲。
  
  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反思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常常会出现这次反思这一问题,下次反思又换成新的一问题,结果好多问题的反思就缺乏深度,对问题就缺少连贯的深入思考,因此反思的效果不明显,也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改进就显得较滞后。如何在跟唱学唱环节中处理好既不枯燥训练,又能保证学生用老师方法学会歌曲,做到让学生既学的轻松快乐又不断提升参自己的演唱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分析歌曲的重难点,能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我将重点从教法和学法方面进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定的成效。
  
  《中学音乐教学有效行为研究》
  
  ---歌唱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子课题组
  
  马彩霞  周利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