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引进陕北民歌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音乐课引进陕北民歌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标签: 教育 |
安塞县高级中学李珊
一、课题名称:《高中音乐课引进陕北民歌的实践研究》
二、 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歌唱》教材中没有陕北民歌这一内容,为了能让学生熟知并喜爱蕴含深厚的民间文化,我特将陕北民歌融入教学中。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只关注流行歌曲,特别不喜欢陕北民歌,认为与流行音乐相比不时尚、太土,对学习陕北民歌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安塞被誉为闻名全国的“民歌之乡”,当地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唱、爱唱陕北民歌,但学生对民歌的淡漠,令人担忧。如何将陕北民歌这一古老的艺术种类世世代代延续和传承下去,对学校和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重要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核心解决的问题:
1、陕北民歌作为一个民歌体系,它的现状和发展,已陷入两难之中。如何通过学校这一传播途径,将陕北民歌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接受并喜爱陕北民歌,是摆在我们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最为棘手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2、“鱼龙混杂,糟粕并存”的流行音乐,使得学生漠视了陕北民歌的存在。在此情形下,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将陕北民歌世代传唱。
四、课题提出的依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2、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说过:“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他,人的心理学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华民族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能充分了解家乡音乐文化,从审美的角度重新审视陕北民歌,不断关注陕北民歌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激发学习民歌的热情,提高学唱民歌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参与的能力,在听唱、学唱实践中体验 、感悟带有“土味” 的陕北民歌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把最纯真的民间艺术通过课堂传承下去,让陕北民歌这一世代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被传唱,为今后民歌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解和学习当地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激发热爱陕北民歌及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学生对陕北民歌的浓厚兴趣,及能从中体会原汁原味、淳朴的民间艺术带来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收集、调查整理等方法,深入挖掘陕北民歌的丰富资源,补充自身知识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
3.成果目标:
A、积累以往有关民歌的教学案例:案例将适当选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关于民歌的内容,为研究提供实践范例。
B、将在案例积累的基础上,归纳出适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C、撰写陕北民歌的论文: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陕北民歌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做出理论性思考与分析,提炼出本研究富有个性的经验与理论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究培养学生学习陕北民歌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1)、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注重课堂互动环节,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2)、挑选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优秀曲目和改编创新的新民歌,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唱兴趣。
(3)、关注当地优秀的民歌手及在歌坛的发展和影响,学唱他们的代表曲目,调动学生爱陕北民歌的情感,从中体会学唱民歌的重要意义。
2.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关注高中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激发主动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特长、张扬个性,合作参与创编(尝试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或民歌新唱)、演绎,丰富学习内容,增加学习兴趣,从而营造“班班有歌声,人人唱民歌”的学习氛围。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助网络,查找、搜集、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纳总结,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课题研究前,针对学生对陕北民歌的了解及喜爱程度,分别5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汇总,分析缘由,找出有效对策。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别谈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变化及课堂中的反应,及时研究出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用于教学当中。
4、实践研究法:对每节课进行小结和反思,形成对比,不断改进不足,努力使研究的成果更有价值。
5、经验总结法:平时注意集累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形成论文,最后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九、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实施对象:高二年级文科1--5班学生
课时安排: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第六节、第七节音乐课
十、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5年6月
(二)、本课题研究具体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认真选题,查阅资料,填写申报表,制定个人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2015年4月)撰写开题报告,制定学生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课堂实践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难点与重点,选择学生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加深对陕北民歌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形式多样化,(如演唱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注重课堂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3、通过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与身边的民间艺人学唱原汁原味、地道的陕北民歌,组织学生开展陕北民歌演唱比赛的活动,使平时课堂音乐的学习有一个实践的过程。
第四个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
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出陕北民歌进入音乐课堂的方法及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一、预期成果:
1、通过课堂实践研究,总结出几种好的教学方法,为今后教学做铺垫。
2、选择在实践研究中优秀的教学案例,为今后教学作参考。
3、总结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不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相结合,写出相关的教学论文。
本课题是关于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研究资源充足,条件具备,对于陕北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音乐教育教师,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