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方案:《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
玉环实验学校 陈期林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浙江省从2006年秋高中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标。在新课标实施之前,很多老师都认为新教材只不过是将旧教材删删减减、改头换面而已,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一次的教材改革变化很多,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结构改变,更是打破了以往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而是按照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和能力不断提升作为教学内容安排的标准,真正将教材面向学生,真正体现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当新课程进入学校给很多老师带来冲击,不管我们过去的经验如何,都得接受新课程的挑战。
笔者在暑期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培训中了解到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表示困惑,感到无从下手。在新课程实施一个月后,各地都纷纷开展新课程课堂观摩学习,在与会老师交流中发现,在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觉得学生基础太差,感到学生“什么都不懂”,课很难顺利推进,加上课时的减少,很多教师担心无法完成教学内容。笔者在一次教师交流会上认为教师的这种困惑是来自于自身,我觉得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不懂”,其实是我们的教师“什么都不懂”,我们不懂我们的施教对象——学生究竟掌握了什么,在初中学习了什么,正是由于我们的“不知道”才导致了我们学生“什么都不懂”。其实现在的初中《科学》也进行了一次新课程改革,在内容结构上也做了很多调整,作为高一的教师很多是来自于刚刚带走高三的老教师,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三年前的那批学生身上,其实两届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另外,初高中在学习内容和要求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需要改进,很多学生进入高中明显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如知识基础和结构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思维方式不适应,学生学习习惯不适应。很多学校在高一都进行了学法指导,这将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但仅仅是学法指导还不够。我们教师要认真专研教材,研究实施对象学生的心理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最好的教育”。
现在的初高中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初高中的教学的分离日益突出,很多高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没有去了解学生究竟在初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同时初高中教学上的有效沟通教师,就更加剧了这种脱节。新课标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觉得高一化学的教学当务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我们要做好教材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工作,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衔接,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我们的学生心理,研究初高中学生心理上的差异,做好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任何教育过程都要涉及到评价问题,评价不仅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过去的评价制度已经不适合新课程,新的评价体系要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积极倡导评价方式的,坚持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2.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师寻求实施新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时机。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做初高中的衔接教育,我觉得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就是特例,方法可以借鉴但不可直接照搬照套,很有必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做好研究,真正落实好初高中的教育衔接。
3.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的情景设计和所举事例的适当性、典型性,不宜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实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研究我们的施教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景和列举事例。
4.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到知识与初中学科相关知识的衔接、学生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将有利于教师把握好教学难度,确保学生的可接受性。还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做好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衔接、根据学生情况及教学要求,及时调整好相关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去评价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作为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学生,新课标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我们有机地把它和初中知识结合起来。对于高中起始年级高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要进行“坚定信念,打好基础”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知识。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全体新课程教师参与到对学生的研究中去,通过研究初高中的知识衔接问题,真正了解我们的施教对象,从而寻求实施新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通过研究初高中的学习方法衔接问题,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树立坚定的学习生活信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难度,在情景设计以及典型事例列举时,确保学生的可接受性。
(一)主要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高一学生在知识体系、学习方法上现状及困惑;
2.研究高中化学学科在知识上与初中科学的衔接教育问题;
3.研究高中学生在化学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学习方法上的衔接教育;
4.研究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二)预期目标:
整理编制一本适合我校学生的《初高中化学衔接读本》及课题报告,课题成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相关课题论文及教学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0月)
⑴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初中《科学》教材。
⑵开学初做好学生情况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⑶成立课题组成员,做好课题申报等相关内容。
2.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理论研究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6月)
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部署课题研究具体工作。
⑵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作全面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
⑶ 研究高中新课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理编写高中化学各章节的衔接教材内容。
⑷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开展学习方法专项工作,做一些学习方法讲座等;
⑸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研究,查找资料,找出相关材料进行学习;
⑹根据新课标要求及高中学分制等,对高中化学学科的评价制度做相关调整;
⑺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下届高一化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准备实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4.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教学实践阶段(2007年7月——2007年10月)
⑴组织高一理化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实践,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资料进行修改。
⑵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方法衔接教育。
⑶撰写相关教学案例和论文。
5.第四阶段: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⑴整理相关材料,总结课题,形成课题结题报告。
⑵进行研究成果总结,汇编课题相关教学案例和论文。
⑶整理汇编初高中化学衔接读本。
⑷申报课题结题,做好相关结题工作。
五、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我校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高中分管校长李旦福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在经费上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同时李旦福校长是教学能手,分别荣获过省、市教师教学业务比赛一等奖,市、县教学大比武一等奖,省、市、县“教坛新秀”,市、县“名教师”等称号。多次承担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课题研究经验。曾承担市规课题《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培养的研究》,以及省规课题研究《自然科学综合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模式研究》,并获省优秀课题。多次参加省、市、县级教研活动,撰写的学科论文分获市县级奖多篇。
课题组负责人陈斯林,2004年承担的市规划课题《<高中化学与台州环境保护>校本课程研究》结题;2005年市规课题《<高中化学与台州环境保护>校本课程实践与优化》,并获优秀结题,并编制一本实用的校本教材;课题成果《通过环境行为,渗透环保教育》收录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一书,将于2006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同步资源建设》,负责同步资源中的高三化学(人教版)及高一化学(苏教版)两个版块的同步资源建设,该课题于2006年5月结题。
其他课题组成员均是我校一线老师,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我们的理念是“教学就是研究,课题研究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坚信“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课题成员分工:
姓名 |
课题内分工 |
工作单位 |
职务或职称 |
陈斯林 |
课题负责人 |
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
高中化学教师 |
李旦福 |
课题指导 |
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
实验学校校长 |
韩春江 |
课题实施 |
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
理综教研组长 |
蒋章球 |
课题实施 |
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
中教高级 |
颜丹峰 |
课题实施 |
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
中教一级 |
沈海琴 |
课题实施 |
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
中教二级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