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活动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任务书: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活动模式研究(1)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中 小 学 骨 干 教 师 省 级 培 训 班
课 题 研 究 任 务 书
姓 名: 周 昌 林
所在单位: 兴化市鲁迅高级中学
培训学科: 高中化学
课题名称: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活动与模式研究
基地导师: 杜 江 燕
地方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题时间: 2004.12
结题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活动与模式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00字左右)
广义上的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养成环境意识,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狭义上讲,环境教育是指环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环境教育内容,以促进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和环境素质形成及发展的各种活动。
当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采用和滥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如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空洞、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不但现实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而且在人们的精神上、思想上导致不良的环境心理影响。究其原因,环境教育的滞后和不力是导致当前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或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大力加强环境教育意义重大。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800字左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高质量的环境教育氛围和高环保素养的建设人才。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直接表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育程度,也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水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的内涵,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高中阶级教育,承担为高一级学校 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 合格的毕业生,都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
通过对比研究原高中化学课程计划和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有关环境教育内容可以发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环境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性质中指出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高中化学课程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课程基本理念 第4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课程内容标准。必修课程的设计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1涉及环境教育知识块主题内容标准3的第6点(记为3.6,下同)是认识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渗透环境教育的有3处,主要是要求查阅资料并讨论环境保护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减少向大气中排放NOx、SO2的措施,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等。
化学2涉及环境教育知识块主要是2.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另外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部分3.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衣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3.6能说明合成剂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
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提及三处,一是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二是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的情况,三是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生产。
本人研究该课题的已有基础(600字左右)::第一册综合部分指出环境问题是当今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突出了环境教育在该教材中的重要地位。第一册第六章介绍了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章环境保护专题分析研究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第二册第一章介绍了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治理,空气质量报告等环境教育内容。第八章较详尽介绍了目前“白色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及治理途径。第三册第五单元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辩论地认识环境保护在硫酸厂址选择、生产过程中的意义,渗透了绿色化学思想。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对化学课程中环境教育途径的有益尝试。(1)教材第一册第六章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小河被污染了的形式强化了高中学生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和依法行使公众环境保护权益的法制意识。(2)通过阅读资料、选学等形式补充介绍目前环境问题的诸多方面和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意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3)通过研究性课题、调查等课内外活动形式,丰富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模式,锻炼了学生用化学视野认识周围生活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三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环境教育的发掘点(1)尽管教材有一定篇幅,较多形式渗透环境教育,但缺乏整体感和系统性。高中教师可以对教材前后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比如高一教材臭氧部分和高二教材卤素部分均讨论“臭氧层空洞”这一环境问题,可前后联系设置多组问题探究讨论:1、地球大气层要是没有臭氧层,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2、查阅资料说明《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内容是什么?3、讨论氟氯烃对臭氧层破坏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如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氟氯烃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4、讨论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因素除氟氯烃的滥用还有什么其他原因?5、联系2002年上海化学高考题25题认识化学家是如何寻求氟氯烃代用品的探究过程。在化学家艰辛探索过程中你体味到哪些?6、讨论如何从身边做起,保护臭氧层,保护“绿色家园”?(2)现行教材环境教育内容重视环境道德观,但缺乏环境保护法制意识。环境保护法制意识是指学习和掌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意识,并在思想中养成环境法制观念,以指导人们的合理环境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模式,在利用现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环境教育时,可适当介绍我国环境法的组成部分包括(1)宪法;(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如《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4)环境保护标准;(5)环境组织机构组织法规;(6)地方环境保护法规;(7)我国已加入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国际条约等,使学生不单成为环境教育的受众,承担保护环境的道义,更使学生明确每一位公民的合法环境权益,以及运用环境法规保护自身环境权益向危害环境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法制意识。
本人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及预期成果形式(600字左右):
一、研究目标:
1.研究原高中化学课程计划环境教育渗透点和结合点;
2.研究现高中化学教材环境教育知识点、探索点和发掘点;
3.研究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环境教育知识体系、教育策略和教学设计;
4.环境教育探究法教学活动案类研究;
5.互动式环境教育教学活动案类研究;
6.环境教育模拟法教学活动案类研究;
7.环境教育实验法教学活动案类研究;
二、研究方法 :
1、调查法,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阅读、独立实验、查阅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分析、提出假设、探究论证、科学思想、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2、实践法,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活动的实践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2、总结论文等。
课题论文(报告)初步提纲:
1. 高中环境教育活动模式选择的依据
1.1我校学生环境教育的现状(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
1.2教师的教育思想
1.3教育目标
2.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活动策略——“策划——行动”的设计和实践
2.1模式构建
2.2切入基点
3. 实施方案
3.1组织形式
3.2教育内容
3.3实施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人教社化学室组编《化学教学设计和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2 钟启泉等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10月;
3 夏正盛主编《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年11月;
4 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5 姜淦萍等编著《化学课外活动集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年5月;
6 吴文思等编《中学化学课外实验》,北师大出版社,1986年11月;
7 刘清松主编《环境保护1000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8 刘清松等编《环境保护3000题》,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9 江苏省中小学研究室《研究性学习背景材料与示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10 美 Bob Bonnet Dan Keen Science Fair Projects:Chemistry,《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7月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2009年度高中化学课题申请
-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